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2口面积各0.66 hm2的池塘中,进行四倍体异育银鲫长丰鲫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试验采取分级培育方法:一级培育由鱼苗培育成寸片规格,历时20 d,获苗75.8万尾,成活率为75.8%;二级培育由苗种转入成鱼养殖,历时21 d,获得5.8~6.5 cm大规格鱼种30.6万尾,成活率为62.9%,获得3.5~5.0 cm大规格鱼种19.7万尾,成活率为72.4%。合计收获大规格鱼种50.3万尾,由水花鱼苗培育成3.5~6.5 cm规格鱼种的成活率为50.3%。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四川裂腹鱼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贵州省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田坝桥基地进行了四川裂腹鱼的野生鱼驯养、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试验,驯养鱼池分普通微流水池和仿生态微流水池2种,人工繁殖试验中采用两次注射法对雌鱼进行催产。结果发现,野生鱼经50 d左右驯化可正常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大规格个体驯养成活率较低;人工养殖条件下繁殖时间较野生环境下晚约1个月,雌鱼绝对怀卵量较野生鱼稍大,平均为14 470粒/尾,受精率为73.25%,出苗率为61.6%;培育约100 d,幼鱼平均体长5.8 cm/尾,平均成活率为66.3%,经1.5年养殖,平均体重可达1 kg/尾。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仿生态池驯养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鱼池,四川裂腹鱼在人工微流水养殖条件下生长较缓。  相似文献   

5.
银鲈是澳大利亚高值淡水鱼类,生存水温2~38℃,杂食性,怀卵量(150000粒/kg体重)高,适于静水精养。池塘放养平均体重0-5g的鱼苗,密度20000~150000尾/hm2,养殖3~4个月,成活率95%以上。投喂含蛋白质35%的配合饲料,饲料系数1-0~1-3。放养体重5~15g的小鱼种,养殖10个月,即可达市场规格500g。将鱼种从50g养至市场规格,只需5个月,水温20℃以上,日长3g。雄鱼2龄性成熟,雌鱼3龄性成熟,成鱼养殖饲料系数1-6~2-0。放养鱼种21000尾~43000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白锦鲤的胚胎发育形态特点及发育特点的研究,红白锦鲤成熟卵为黏性卵,卵径1.8 mm。发育期间水温为18~23℃。30 min受精后,受精卵吸水膨胀到最大,胚盘隆起,55 min后进入卵裂期,6 h后进入囊胚期,1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5 h 22 min胚孔封闭,30 h 29 min后肌节收缩,31 h 21 min后心跳开始,43 h54 min出膜。初孵仔鱼长7 mm,出膜后2~3 d,胸鳍、鳃、口、体内血管等器官和色素相继发育完全,99 h后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进食。红白锦鲤胚胎整个发育期,卵裂期、原肠期、尾芽期发育较慢,而在尾芽出现后发育较快。通过试验发现红白锦鲤自然产卵产生的卵质量优于人工催产。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20~23℃,出苗数目1~1.3万条/m3,与尼罗罗非鱼、盘丽鱼比较,在神经胚期、眼基形成期及出膜仔鱼体色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黄颡鱼人工催产的最佳用药量,试验采用2,3,4,5,6μg剂量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对1龄以上性成熟的黄颡鱼亲本进行催产,同时对黄颡鱼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催产剂量为5μg时,受精率达到最大值,为(87±3)%。在水温(27±1)℃条件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黄颡鱼的胚胎发育时间总长为60. 15 h;从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及尾芽形成期,共计5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环道的利用率、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新技术,笔者于2012年5-6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养殖场鱼苗繁殖基地,利用孵化环道进行了4批次的泥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孵化环道中每立方米水体放10.2kg(787尾)亲鳅在微流水的网箱内产卵,并在环道中孵化,催产率为98%、受精率达96%;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50万粒,孵化率达98%;4批次共孵出鳅苗4250万尾。  相似文献   

9.
2017福建宁德大黄鱼市场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养殖概况我国大黄色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宁德和浙江,总产量约为20万吨,其中宁德养殖量占全国的70%,总产量约14万吨。宁德的海水温度在12~30℃,冬季最低温度可确保大黄鱼安全过冬,高温期间的每日水温差不超过3℃,盐度稳定在17‰~18‰,给大黄鱼养殖提供了理想条件。此外,宁德处于河口和海口交汇处,适于大黄鱼产卵,可为大黄鱼商品养殖提供鱼苗,2017年宁德大黄鱼苗供应量约30亿~40亿尾,约占全国大黄鱼鱼苗的70%。宁德的大黄鱼主要养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赤眼鳟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郧南区水产技术服务站在2014年和2015年进行了赤眼鳟的人工繁殖、鱼苗和鱼种培育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表明,亲鱼经过人工精心喂养,在5月中下旬,水温22℃左右时,雌雄亲鱼性腺均已达Ⅴ期,成熟度良好,性腺发育成熟度好的亲鱼,催产率能达100%;赤眼鳟仔鱼苗细小娇嫩,下塘时最好带水操作;赤眼鳟鱼苗在2cm前是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因此,在下塘前施足基肥,使鱼苗入塘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鱼苗的放养密度以10万尾/667㎡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白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蛋白质(45%、40%、35%)、可消化能(14、13、12MJ/kg)和预混料为试验因素,按照L9(34)正交表,对9000尾平均初重为0.40g的黄颡鱼鱼苗进行30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颡鱼鱼苗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黄颡鱼鱼苗的最适蛋白质水平为45%,最适能量水平为14MJ/kg。  相似文献   

12.
斑驳尖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HCG +鲤鱼PG以及LRH -A +DOM对斑驳尖塘鳢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的研究。结果表明 ,LRH -A +DOM组的催产效果 (75 % )要好于HCG +鲤鱼PG组 (5 0 % ) ;效应时间为 2 2~ 36h ,在水温 2 7~ 2 9℃时 ,受精卵孵化时间为 5 6~ 98h ;共获苗 34.8万尾 ,平均孵化率为 89%。  相似文献   

13.
充氧塑料袋是运输鱼苗鱼种的较好工具。运输前,首先要检查袋子是否漏气,方法是:将袋子吹好气后,压入水中,再挤压袋子,如无小气泡冒出,证明袋子不漏气。装鱼前,袋内先装清水 1kg~ 1.5kg,再将鱼苗鱼种连水灌入,灌至袋内容积的 1/3,然后充氧,使袋膨胀鼓实。最后把袋严密扎紧,装入纸箱(活鱼运输箱),箱内四周用碎纸或旧棉絮垫好。要避免阳光曝晒。鱼种装运前一定要经密集锻炼。   一般常用塑料袋的规格是:长 0.8m,宽 0.4m。装运鱼苗的数量,若 25℃左右的水温,一般可装鱼苗 8万尾~ 10万尾;倘若水温高、鱼苗规格大、运输…  相似文献   

14.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殖及全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线纹尖塘鳢野生幼鱼,在池塘驯养至性成熟,经多代的混合选育,2002年育出子二代以后亲本2 000尾。进行池塘人工诱导产卵、受精,连续4年间获得受精卵6 143.5万粒,孵育出仔鱼4 983万尾,孵化率81.1%,相对孵育仔鱼量为65.1尾/g,取得全人工繁殖成功。试验结果表明,线纹尖塘鳢的卵小,长径仅0.6~0.9 mm,短径0.4~0.6 mm,初孵仔鱼全长2.875 mm;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以上,这些特点对仔鱼成活率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5.
西伯利亚鲟属于鲟科鲟属,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具有食谱广、易驯养、生长快等特点,其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最佳生长水温为18~22℃。西伯利亚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20万~80万粒,孵化水温16~24℃,最适孵化水温为19~22℃,平均孵化水温17℃时,约105h出膜。  相似文献   

16.
美国水产科研人员对美洲鲟鱼苗的适口饵料和培育进行了研究。在54L的圆形水槽中放养仔鱼20000尾,放养密度37~296尾/L,投喂饵料为新鲜卤虫、冷冻卤虫和人工配合饲料。养殖26d,测出各组鱼苗成活率在93%以上,鱼苗特定生长率与仔鱼放养密度成反相关。投喂冷冻卤虫的鱼苗生长慢于投喂新鲜卤虫的鱼苗,但鱼苗成活率无差异。完全投喂配合饲料的鲟鱼苗成活率75%,放养密度为74尾/L的20~26日龄的鱼苗总体长为345mm,体重018g。试验证明20~26日龄的鲟鱼苗应不断提供活卤虫以便成功转食人工配合饲料,转食时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总生物量为222g/L…  相似文献   

17.
黄河鲤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鲤原产于黄河水域,具有体色鲜艳,肉质肥厚,营养丰富,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是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和市场前景。2011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十大淡水主导品种之一。泰安市省级黄河鲤良种场自2008年开展了黄河鲤的原种引进、苗种繁育及商品鱼养殖工作,目前已选育后备亲鱼10000组,饲有成熟亲鱼2000组,累计人工催产亲鱼1600组,获卵2.4亿粒,孵化鱼苗1.3亿尾,推广成鱼养殖面积近2万亩,平均亩产优质黄河鲤商品鱼960kg,亩纯收入达0.8~1.2万元。  相似文献   

18.
鳡鱼池塘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鳡鱼池塘养殖试验,投放了1000尾200g左右的鳡鱼种,并辅养了100尾鲢、鳙鱼,通过食性驯化、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措施,将鳡鱼苗在当年培育成平均规格1.523kg/尾,最大规格达2.460kg/尾的商品鱼,成活率达91%,为鳡鱼的商业化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由宁夏水产研究所承担的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斑点叉尾引进及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针对宁夏优质水产养殖品种苗种短缺的问题,开展斑点叉尾引进及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系统研究,对斑点叉尾亲本培育、催产剂组合催产、池塘人工模拟环境产卵、规模化人工辅助产卵、规模化人工控温孵化、苗种浮性颗粒配合饲料应用与转食驯化、大规格苗种规模化高密度培育等7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斑点叉尾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项目形成的斑点叉尾亲本培育技术、规模化  相似文献   

20.
试验中共催产条斑星鲽雌亲鱼38尾,获产35尾,共采受精卵2 380 mL;共孵化仔鱼18.8万尾,孵化率达43.8%;完成变态13.9万尾,变态成活率74.5%;培育成5 cm以上苗种10.5万尾,苗种培养成活率75.5%.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