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枣树常见的叶部病害有枣白腐病、枣煤污病、枣叶斑点病等。这些病害病菌均能侵染、为害叶片,轻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及枣树生长,重者可导致枣园减产、绝收。现将这些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着重介绍了樱桃树常见的樱桃黑色轮纹病、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樱桃褐斑穿孔病等3种樱桃叶部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及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识别苹果病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研究成果对大面积苹果病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苹果常见的3种叶部病害,提出一种基于颜色特征和差直方图的苹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mean-shift图像分割算法分割病害叶片图像的病斑,然后计算病斑的颜色特征和差直方图作为病害的分类特征。该特征不仅反映病斑图像的灰度统计信息,还反映病斑图像的空间特征和灰度的渐变度,而且对病斑图像的光照、平移、旋转具有不变性。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识别病害类型。在3种常见苹果叶部病害叶片图像数据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苹果常见的叶部病害,平均识别率高达96%以上。该方法为苹果病害的智能诊断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规律冀中南部地区7~9月高温多雨,苹果叶部病害发生严重。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原因主要有侵染性病虫害:褐斑病、轮斑病、灰斑病,其中褐斑病发生最普遍,而轮斑病危害最为严重。这些叶部病害均可导致叶片脱落,发病严重时8月中旬叶片全部脱落,可能导致2次长叶2次开花,对树势及产量影响较大。叶斑病的病源菌主要在落叶和病枝上越冬,第二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大量孢子,通过风雨、气流传播,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发生,7~9月多雨季节发病最为严重。降雨、  相似文献   

5.
郸城县梨树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随着梨树树龄的增长,梨树叶部病害有多发趋势。梨树常见的叶部病害有梨树白粉病、梨灰斑病和梨疫腐病等。  相似文献   

6.
小麦叶枯性病害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外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叶枯病害对小麦生理机能的影响和造成小麦减产原原因。研究明确了小麦叶枯病害影响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病叶水份运转受阻而缺水和病叶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加之病部病斑还固定一部分营养,从而大大阻碍了叶片营养物质的制造与积累,又影响到叶部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移,而致使小麦大幅度减产。而且病害愈重,病叶光合强度、光合作用能力越低,糖的积累量越低,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主要叶部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地区,系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及南方一些高海拔地区发生较重。在严重年份,一般情况下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50%以上。1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8.
1症状及特征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强,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部受害,在叶片边缘产生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扩大,病斑边缘产生一圈白色霉轮,严重时,整株叶片呈黑褐色腐烂而枯死,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的气味。茎部受害,产生凹陷的褐色条斑。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樱桃叶斑病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酸樱桃和甜樱桃的叶片.在酸樱桃上产生褐色或紫色不规则形坏死斑,数斑联合可使叶片大部分枯死,叶背产生红色霉菌.甜樱桃病叶上的病斑较大而圆,叶背有粉色霉菌产生,病叶易较早脱落. 2、发病规律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天樱桃开花时,子曩中的孢子成熟而放射出采,随风传播,造成侵染.病菌入侵后,经1-2周的潜伏期即表现出症状,并产生分生孢子.以后孢子可进行多次侵染.  相似文献   

10.
<正>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棚室越冬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毁种绝收。1.症状识别。叶、茎、果均可受害,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叶部受害一般先从中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期为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空气潮湿时易发生,并且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斑绿  相似文献   

11.
正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棚室越冬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叶片干枯、死株、烂果,甚至毁棚,给菜农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1症状识别叶、茎、果均可受害,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叶部受害一般先从中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期为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空气潮湿时易发生,并且病斑会迅速扩  相似文献   

12.
正降香黄檀人工林当中,叶部病害是最主要的病害类型,且以黑痣病和炭疽病最为常见,对降香黄檀心材形成以及心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的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下,所发生的叶部病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叶部病害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合理规划群落结构,降低叶部病害发生率,提升降香黄檀整体材质。1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与叶部病害的关系分析1.1研究方法选择云南省景洪市普文镇4个不同的降香黄檀人工林区域  相似文献   

13.
大豆灰斑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全世界各大豆栽培区几乎都有分布。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品质。  相似文献   

14.
樱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Cerasus Mill.)在湖北省内多地普遍种植,近年来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种植产业,随着果园规模的扩大,樱桃上的病害不容忽视,通过对湖北省内樱桃上病害的调查,分析了为害樱桃叶部、枝干、根部、果实的主要病害的为害特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利用植物病害叶片图像特征识别病害类别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与局部判别映射的植物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在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S-LBP)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ACS-LBP),由此分割病害叶片的病斑图像;然后提取并融合病斑图像的纹理、形状和颜色特征;再利用局部判别映射算法对融合特征进行维数约简;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病害类别分类。在3种常见苹果病害叶片图像数据库上进行病害识别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苹果叶部病害,平均识别率高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邵彧  张善文  李萍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4):113-118,134
通过维数约简实现特征提取是图像识别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同一种作物病害叶片和病斑图像的高度复杂性,在各种不同拍摄角度、位置和光照等条件下得到的图像之间差异较大,使得很多经典的维数约简和特征提取算法不能有效地用于作物叶部病害识别.本文在判别局部保持投影(Discriminant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DLPP)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DLPP的苹果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利用GrabCut算法对采集的病害叶部图像进行背景分割,然后利用分水岭算法对去背景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病斑图像;再利用DLPP将病斑图像投影到低维判别空间,得到分类特征;最后利用K-最近邻分类器进行病害类别识别.在实际苹果病害叶片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叶枯病是桂花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病害多从叶缘或叶尖处发生,病叶初始出现园形或不规则大型斑块,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并相互融合,使叶片大面积干枯,此病是由木犀叶点霉真菌侵染所致,一般在越冬后的老叶上发病较多,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叶部病害。一般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可达50%左右。一、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小的1—3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至8月对新疆南疆杏树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疆杏树现有10种病害,叶部病害有真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黄化综合症、褪绿卷叶病;枝干病害有流胶病、腐烂病及立木腐朽病;根部病害有苗木根腐病;果实病害主要有裂果病、果斑病(病原同穿孔病)及贮藏期果实霉烂。穿孔病、流胶病普遍发生;褪绿卷叶病仅分布于轮台,扩展蔓延速度快。南疆杏树主栽区流胶病平均发病株率为94.8%,平均病情指数为45.5,病情较严重,轮台杏园发病相对最轻,库车杏园的病情最严重,和田、喀什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分析了流胶原因并提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齐319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利用美国玉米杂交种78599,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该自交系具有抗各种叶部病害的特点.以15个国内自交系为轮回亲本、齐319为供体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导入系,选取15份回交导入系进行抗大斑病、小斑病评价.结果表明:回交导入齐319的自交系对叶部病害抗性有所增强.齐319对玉米自交系叶部病害抗性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作用,选育自交系时齐319可作为抗源材料导入基础材料,从而提高自交系的抗叶部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