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海南省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香蕉病害(特别是细菌性病害)的发生流行。同时,海南省大部分香蕉属于多年连作,果园不够清洁,病原菌较多,所以细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据调查统计,目前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乐东和东方等市县香蕉细菌性病害发生面积为2万多亩,一般果园发病株率为5%-10%,严重果园发病株率达80%。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油葵市场价格看好,农民重茬种植非常严重,导致油葵菌核病、白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发生严重。2004年田间调查,油葵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20~30%,严重地块47.7%;油葵白锈病发病株率96%;油葵褐斑病发病株率98%;油葵霜霉病发病株率0.2%。  相似文献   

3.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  相似文献   

4.
鹰嘴豆褐斑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鹰嘴豆褐斑病是鹰嘴豆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它传播快、危害重、防治难,近几年在我县鹰嘴豆种植区发生严重,田间发病株率100%,常造成茎斑、茎折、叶斑、种荚病斑等严重症状,对鹰嘴豆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发病严重地块常造成毁苗改种或绝收。  相似文献   

5.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县本是玉米上的一种次要病害,但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品种的不断变化,玉米种植密度越来越大,造成玉米通风透光能力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田间的温湿度,使田间的温湿度随密度的增大而逐年增加,加上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使玉米病害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田间一般病株率5.5%,严重地块达到13%。进入7月份后,如遇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势必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玉米生长发育和植株的增高,将大大增加防治难度,如不及时防治,势必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就兖州市来讲,由于夏玉米实行间作套种,播期提前,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大面积减产。特别是2007年,一般田间病株率达到40%~50%,平均减产10%-30%。如何控制夏玉米病毒病,特别是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由于棉花价格的回落及粮食价格和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清河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都有所增长。因此,玉米的病虫防治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及农民的收入。自7月中旬以来,清河县连续出现高温高湿及阴雨天气,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极为有利。7月16~22日经县植保站调查,玉米褐斑病已普遍发生,一般地块病株率2%左右,个别地块病株率高达29%。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玉米褐斑病,下面把其发生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来危害玉米较重的一种病害,2004年在任丘市首次发现后这两年又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一般长势弱的田块,抗病能力弱,病害发生严重;秸秆还田地块,菌源积累多,病害发生严重。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长达12片叶以后发病轻。发病部位多在玉米的第五叶以上雌穗以下。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病毒致病,  相似文献   

10.
<正> 玉米是我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玉米茎腐病是近两年来我县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1988~1989年仅零星发生,1990年发展到4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张市、蔡庄、十八里等乡,平均病株率8%,高的达12%以上,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症状玉米茎腐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和茎秆。典型症状是在玉米植株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  相似文献   

11.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玉米上危害逐渐加重.特别是2008年玉米自6月下旬玉米出苗以来,降雨频繁并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再加上种植的玉米品种单一,导致今年玉米褐斑病的严重发生、危害和流行,这种病害如果在玉米生长初期发病而不对其采取措施,最后就会造成玉米绝种;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俗称"坐坡",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发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重病株不结实或籽粒极少,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植株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有玉米"癌症"之称.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河南省开封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往年该病零星、点片发生,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发病程度仍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2010年则不同,几乎以爆发的态势显现,以兰考县、杞县最为严重,不少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恐慌.2010年开封市玉米播种面积328.4万亩,粗缩病发病面积达33.3万亩,其中病株率5%~10%的一般发病地块有28.7万亩,病株率在60%以上的有4.6万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胶东半岛夏玉米苗枯病和根枯病发生普遍,且有加重的趋势,成为危害夏玉米生产的主要苗期病害。2005年发病尤为突出,发生面积广,涉及品种多,一般病地的病株率为10%~15%,严重的地块达40%以上,缺苗断垄十分明显,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发病成因是:小麦收获普遍较晚,延迟了玉米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而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5.
我县棉花每年种植达8万亩以上,常在苗期生长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染为害.在我县棉区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一般病株率达30-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长葛市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长葛市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发生和危害损失情况,2008-2011年先后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危害损失测定.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田块查见率达70%左右,平均田间病株率约10%;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的田块病害发生明显减轻;感病后的玉米植株主要表现株高下降、节间和叶长缩短、叶宽减小,后期表现果穗短小、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病株株高为健株的2/3、1/2、1/3时,其籽粒产量损失率依次为65.2%、89.8%、100%.粗缩病已成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调整玉米播种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9.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