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进  林昌明  吉剑  陈兴惠 《作物研究》2013,(5):431-433,437
2012~2013年在江苏海安对不同机条播行距、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适期早播(10月底前)、总施氮量270kg/hm2条件下,以相对较少的基本苗(165万~180万/hm2),采用“六改四”(行距30em)的机条播方式,氮肥运筹以基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为5:1:4或6:1:3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技术组合可作为该地区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花生覆膜引升子叶节出膜栽培法,可以使子叶节距膜面上移1.2—5.0cm,膜内横生茎枝穴百分率减少9.1—21.4个百分点,有些则完全消除;每穴花生果数增加1.4—5.0个,亩增产25.2—51.1kg.增产率达9.4%-15.4%,发芽果率和烂果率分别为1.3%和2.0%,较花生覆膜现行栽培法低10.6和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广西平果县夏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总结宋有腾(广西平果县农业局农技站·平果县531400)一、夏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1.选用本地良种─—平果黄豆,并精选种籽。2.播种方式:5月底6月上旬套种于春玉米地里、实行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则。推广穴播或条播,行距...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覆膜模式不断改进。通过设置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垄作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4种覆膜模式和不覆膜露地条播(对照)5种方式种植大豆,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播栽培产量最高,达3364.7kg/hm^2,较对照增产47.5%,为陇东旱地大豆高产栽培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烂铃是棉花生长中后期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植棉技术的改进、双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烂铃有发展加重的趋势。据调查一般年份因烂铃损失产量一成左右,严重年份某些田块可高达2成以上,已成为我县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近几年来,我们利  相似文献   

6.
种植方式对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桂范  连成才 《大豆科学》1995,14(3):233-239
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积累速度、各器官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窄行穴播种植法在结英至鼓粒期单株干物质日积累最多1.45g,较窄行条播、垄上双条播、垄上穴播种植法分别增加0.01g、0.02g、0.06g;光合产物分配率也最高为26.1%,较窄行条播、垄上双条播、垄上穴播分别高4.2%、4.9%、3.2%。同时养分积累也最多,氮、磷、钾在叶片  相似文献   

7.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处理(6.0万、7.5万和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行距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条件下才能显现,密度×行距对玉米具有(1 1)>2的耦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8.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个体营养面积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实施50cm行距条播,在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产极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活动。  相似文献   

9.
《江西棉花》1996,(5):4-5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亩产皮棉75~90公斤栽培技术1.产量结构密度:一般以6000~8000株/亩为宜.山岗薄地亦可种到万株。种植规格宜宽行窄株,平均行距54~57cm,宽行67~74cm,窄行41cm,株距17~20cm,以利通风透光,减少脱落与...  相似文献   

10.
玉米高产潜力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直立叶型玉米杂交种作试材,就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处理的玉米杂交种产量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 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增产显著.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 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无水分和土壤营养胁迫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当代玉米高产开发中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农业生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疆地区 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无膜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适宜无膜种植的棉花品种(中棉619)、株行距配置、不同生育期栽培管理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提出了新疆南疆地区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无膜)、各生育时期管理、催熟、收获等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新疆莎车县棉区棉花播种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烂种和死苗断垅现象,影响了单产提高和总产的增加。如何提高棉花田间出苗率和保苗率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1影响田间出苗率和保苗率的原因1.1气候因素:一般要求5cm地温稳定通过14℃时播种,在南疆先铺膜...  相似文献   

13.
山东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8年开展了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山东省农业厅和滨州地区科委连续四年(1995~1998)邀请省内外同行专家测产验收,超高产栽培试验田棉花单产均突破2250kg·hm-2。其中1996年0.33hm2棉田单产高达2351kg·hm-2。实践证明,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日趋成熟。现将技术规程报告如下,供各地示范推广时参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山东春播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适用于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棉田棉花超高产栽培。2 群体结构与产量结构2.1 群体结构。等行距1…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探索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生产之路。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麦、棉、瓜、菜、玉米一年五熟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取得了每公顷产值超过五万元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1 种植结构的配置1.1 小麦。10月底棉花拔杆后,立即进行深耕、整地做厢,厢面宽以200cm为宜。小麦播在厢面的一侧,6行条播,行距20cm,占厢面120cm,翌年6月初收获,大田生育期210天。1.2 莴苣。9月下旬进行育苗,11月上旬移栽于厢面的空侧,每厢2行,行距40cm,株距30cm。每公顷约3.3万株左右,占厢面80cm,翌年3…  相似文献   

15.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穴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雪、3个密度穴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雪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其次为行距,再次为品种;在试验实施的密度、行距、品种各因素处理中,玉米杂交种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玉米营养面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6.
地膜芽苗移栽是介于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之间的一种播种方式。本方法是在地膜上进行移栽,并在播种期、移栽的苗情大小上都有所不同,故称为地膜芽苗移栽。1 栽培技术要点11 育苗。选用优良棉花品种,播种量6~75kg·hm-2,4月15~25日下种为宜。选择硬场地,大小同营养钵池,或利用营养钵池,将池底踩压结实。为了尽量缩短棉苗主根,增加侧根,先铺一层7cm左右沙质土,浇透水,将棉子按1cm左右株行距撒播其上,再覆盖1cm沙土,按营养钵育苗要求覆盖农膜,待出苗80%左右开口晾风,移栽前揭膜炼苗1~2天…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械化旱直条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康 《中国稻米》2001,7(1):31-31
为探索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新途径 ,减轻农田作业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降低成本 ,加快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进程 ,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 ,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近两年在丘陵稻区我们进行了水稻机械旱直条播技术试验研究 ,现已初步明确该项技术的适应性、可行性、操作技能和应用效果。一、技术优势表现1.省工优势用12匹手扶拖拉机牵引的免耕条播机每小时可播种稻田0.1hm2左右 ,每天可播种0.8~1hm2,连同机手及配备辅助劳动力 ,每667m2播种需劳动力0.5个 ,而大面积水稻生产从育秧到大田栽插结束约需人工5.…  相似文献   

18.
中东复合肥是常州中东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其造粒均匀,硬度较高,适合机械插秧侧深施肥使用,有效成分含量为N15%、P2O510%、K2O15%、Si5%,为了研究其生产应用的效果,现将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1试验内容与方法本试验设在前锋农场十一队6号地,重茬,品种选择空育131,钢骨架大棚旱育壮苗,秧龄35d,株高16cm,三叶一心期插秧,插前“三带”。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机插侧深施肥,插秧规格为行距28.6cm,穴距12cm,平方米内29.1穴。处理1:中东复合肥10kg/667m2代替常规施肥的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西北旱作雨养区春小麦最优栽培方式,以甘春25号为供试材料,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覆土穴播(T 1)、黑色全膜垄作穴播(T2)、膜侧沟播(T3)、秸秆粉粹微垄覆盖沟播(T4)、秸秆带状覆盖条播(T5)5种处理,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 1~T5处理叶面积平均增长率在孕...  相似文献   

20.
夏大豆群体结构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南方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品种,研究不同密度及同密度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密度与株行距配置显著地影响产量,品种类型不同,其对密度要求不同,主茎结荚型品种密度以3.0万株/亩为宜,而分枝型品种以1.0-1.5万株/亩为宜,相同密度下株行距愈接近,则产量愈高,因而建议均匀种植。文中分析讨论了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原因,并对结论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