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比较与评价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以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5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田间生长情况,并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不结球白菜品种的整齐度较高。其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6%—33.65%,其中叶质量、叶柄质量、叶柄长、叶片质量的变异系数超过25%,说明不结球白菜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各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各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产量与单株质量和叶柄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8.561%,其中第一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最大,分别为4.476和34.43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不结球白菜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品种最多,主要表现为株高较平均,植株及其质量较小;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植株产量较高,单株及叶片质量较大。研究表明:不结球白菜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别,也互为联系,可为江苏地区不结球白菜的生产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 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 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 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1 00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29个秋冬茬芹菜品种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芹菜品种资源进行评价,选取2018年秋季种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29个芹菜品种,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芹菜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11%~39.74%,其中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9.74%;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产量与单株质量、株高、叶柄宽、叶柄厚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3个成分因子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85.586%,分别为株型与产量相关因子、叶片与叶柄数量相关因子和叶片与叶柄形态相关因子,这3个因子基本上覆盖了芹菜农艺性状的总体数据信息。聚类分析将29个芹菜品种在欧式距离为10处分成4组:Ⅰ组包含16个品种,该类芹菜植株较矮小,单株质量中等,叶片叶柄颜色有较大差异,叶柄多为实心;Ⅱ组有2个品种,该类芹菜株型高大粗壮,单株质量大,实心,纤维少,产量高;Ⅲ组有6个品种,该类芹菜植株低矮粗壮,单株质量较大,叶片较圆,产量较低;Ⅳ组包含5个品种,该类芹菜植株矮小,叶片数多,产量低。该结果可为苏南地区芹菜生产,以及芹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菊花种质资源圃中50个大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64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一致性及变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性状中,有59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5%;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145%,其中特征量较大的花部性状对大菊品种分类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0份大菊种质资源分为4类,形态差异明显;株型可作为大菊品种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菊花种质资源圃中50种大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6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一致性及变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性状中有59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5%;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1.45%,其中特征量较大的花部性状对大菊品种分类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0份大菊种质资源分为4类,形态差异明显;株型可作为大菊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种质资源分类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6份藜麦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计算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藜麦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参试材料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主花序成熟期颜色和茎粗(多样性指数均为2.08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度(变异系数为41.17%)。主成分分析将28个表型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998%,其中贡献率较大的有株型、株高、茎粗、叶柄长、叶长、叶宽、叶基形状、主花序类型、花序紧密度、籽粒颜色、籽粒直径、籽粒表皮皂苷度、单株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14个性状,是造成藜麦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将46份藜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其中类群Ⅰ产量性状最佳;将28个表型指标聚为4类。【结论】46份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筛选出一批大籽粒、高粒重、极早熟、矮秆、高蛋白等优异资源,可以在育种和生产上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品种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国内外收集的48份番茄品种资源进行评价和分类,在调查测定其表型性状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8个品种的15个不同性状变异系数为14.03%~81.25%,平均变异系数为40.79%;相关性分析发现,番茄植株农艺性状与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5个主成分(表型性状)归纳为5个公因子,依次为花果数因子、生育期因子、营养因子、植株形态因子和果形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48份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有70.8%的番茄品种分类与判别分析一致。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品种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品种资源,有利其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8.
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萝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68份萝卜种质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表明:对萝卜种质进行分类,应依次考虑的因素分别为植株颜色、植株株型、叶部特征、根部特征和根部颜色;聚类分析表明:68份萝卜种质能够分成3个类别,即普通红萝卜、樱桃型萝卜和非红普通萝卜。  相似文献   

9.
西瓜茎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061-1065
为研究西瓜种质资源茎叶性状遗传多样性,调查了100份西瓜资源的节间长度、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等5项茎叶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瓜茎叶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67%~21.27%,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西瓜茎叶性状之间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655%,可以作为西瓜茎叶性状选择的综合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阈值为5时,将供试西瓜材料可分为6个类型。西瓜茎叶表型分析对于西瓜品种鉴定、种质创新和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菊花种质资源圃中50种大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6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一致性及变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性状中有59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5%;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1.45%,其中特征量较大的花部性状对大菊品种分类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0份大菊种质资源分为4类,形态差异明显;株型可作为大菊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利用其有益基因,提高甜高粱育种效率。本试验对15份甜高粱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中锤度变异系数最大,为31.22%;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7.7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弱负相关;锤度与其它6个性状相关性较弱。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因子、籽粒产量因子、锤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3.115%,可基本反映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Ⅲ、第Ⅳ类群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进一步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00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97%~80.56%,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花萼茸毛(为80.56%),其次为子房茸毛和叶质(分别为56.48%和50.96%),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萼片数(为13.9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5个农艺性状综合为7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1.90%。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8.285%,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8.134%;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为4大类,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一起,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乌塌菜48份材料17个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乌塌菜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系数8.67%~55.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30.998 2%,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29.208 2%。叶柄长、展幅、株型、叶片长、外叶色、叶面皱缩度、心叶色、叶片数等8个形态性状累积贡献率达到71.821 5%,可反映出乌塌菜形态性状的基本信息。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8份材料聚为3大类,第1类14份材料,第2类25份材料,第3类仅9份材料,同一类群包括不同地方的品种。本研究为发挥安徽乌塌菜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茄子形态学性状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5个茄子种质资源的植株、果实等18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果型指数变异系数较高,为74.41%,果形指数、主茎颜色、果表色、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是茄子形态学变异的主要来源;果形因子、生长势因子、熟性因子、外观品质因子、光合因子和单果重6个主成分代表81.071%变异;依据种质问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聚为圆茄、卵圆茄和长茄3个大类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山桐子种质资源材料,为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集的373份山桐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这373份山桐子种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树高、胸径、枝上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7.31%、17.62%、29.26%、42.49%、42.37%和5.68%。其性状间变异范围为0.84%~42.49%,其中,叶长/叶宽变异系数最小,胸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轮生枝条、枝上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长、叶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胸径>叶宽>叶柄长>轮生枝条>枝上高>当年生侧枝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9个性状可归纳为以下3个主成分,即叶长、胸径、树高,说明山桐子的叶片和株茎性状对品种分类影响较大,三者的累计贡献率达63.37%。聚类分析依据表型特征可将373份种质聚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184份...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7.18%28.04%区间内波动,花期侧枝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8.04%;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株幅与株高(0.331*)显著正相关,与叶长(0.439**)极显著正相关,荚果长与荚果种子粒数(0.703**)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96%,分别为株型和产量性状因子、种子数量相关因子、花期和腰粗、花色、叶面、株幅等,这些因子基本上可以反映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总体信息;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处聚为3类,第Ⅰ类主要为青梗菜,第Ⅱ类为直立型散叶白菜,第Ⅲ类为奶白菜。  相似文献   

18.
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17个农艺性状,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7.18%~28.04%区间内波动,花期侧枝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8.04%;各性状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株幅与株高(0.331*)显著正相关,与叶长(0.439**)极显著正相关,荚果长与荚果种子粒数(0.703**)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前7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96%,分别为株型和产量性状因子、种子数量相关因子、花期和腰粗、花色、叶面、株幅等,这些因子基本上可以反映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的总体信息;46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处聚为3类,第Ⅰ类主要为青梗菜,第Ⅱ类为直立型散叶白菜,第Ⅲ类为奶白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熟性菜心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菜心群体的品质性状,筛选特异种质资源,为高品质菜心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120份具有不同熟性的菜心种质材料,选择8个外观品质和2个营养品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全部菜心材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0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17% ~ 42.76%之间,其中最大叶柄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除叶绿素含量、叶形和硝酸盐含量外,早熟型菜心的开展度、最大叶长、叶宽、叶柄长、薹高、薹粗、可溶性蛋白含量等7个指标都显著小于晚熟型;中熟型菜心的硝酸盐含量最低,其外观品质也最符合优质菜心商品性状的一般要求。主成分分析显示,10个品质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0.813%,其中最大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形和叶色等5个性状能代表菜心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120份菜心种质分为两大类和6个亚类,其中Ⅱ-Ⅱ亚类菜心的综合品质性状表现优良,可直接利用或者作为较好的亲本材料。【结论】收集的菜心材料在品质性状方面差异较明显,蕴藏着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品质方面存在部分可供育种和生产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贵州紫苏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紫苏资源的鉴定、分类及遗传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53份贵州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初步分析18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贵州紫苏种质资源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紫苏资源不同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53份紫苏资源6个数量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在24.12%~66.49%,以单株总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66.49%),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最小(24.12%);基于所有表现型的聚类分析,53份贵州紫苏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为晚熟型,株型伞型,叶色较深,单株籽粒重较小的观赏型;第Ⅱ类为早熟型,株型塔型,籽粒较大;第Ⅲ类为介于早熟型和晚熟型间的中间类群,基本上反映了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经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79%,各主成分性状的载荷值反映了主要性状的育种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