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鲻鱼(Mugil cophalus Linnaeus)是鲻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且最早被人类利用及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抗病性强、食物链级次低,可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正常生长。有关鲻鱼生长发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鲻鱼的生长情况与鲻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鲻鱼性腺的发育,关系到鲻鱼人工繁殖工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鲻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鲻鱼Mugil caphalus Linnaeus属鲻形目Mugiliformes,鲻亚目Mugiloide,鲻科Mugihdae,鲻属Mugil鱼类。俗称:乌鱼、乌头、乌头鲻、黑耳鲻、追鱼、齐鱼、头鲻等。  相似文献   

3.
陆忠康 《水产科学》1985,(2):30-33,9
鲻科鱼类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分布较广,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鲻鱼(Mugil cephalus)和大头鲻(Mugil capito)适合于池塘混养.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鲻科鱼类混养的试验研究。在施肥池塘中,常常出现藻类大量繁殖与生长,这些藻类对鲤或罗非鱼不能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黄尾鲻学名为鲮鱼(Mugil so—iuy),属鲻形目鲻科。鲻形目鱼类大多为食用鱼,我国常见的鲻科鱼类有鲻鱼和簸鱼,是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近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养殖对象。我国南方主要以养鲻鱼为主,而北方沿海主要养殖鲅鱼,故有“南鲻北鳆”之称。经养殖试验表明,与在北方养殖鲮鱼相比,鳆鱼在南方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成本低、不相互残杀、免疫力强、不易得病。而且,南方养殖的鳆鱼味道鲜美、金黄体色亮丽吉祥,比鲻鱼更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也因此得到了“黄尾鲻”的俗称。  相似文献   

5.
正鲻鱼(Mugil cephalus),又名乌支,为广盐性、广温性、病害较少、生长速度快的杂食性鱼类,中国沿海均产之,生命力极强。人工育苗已成功,也可海捕天然鱼苗,苗种资源丰富。鲻鱼肉质鲜美且生产成本较低,市场前景看好,是目前海水养殖单养或混养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鲻鱼人工养殖密度的加大,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限制了鲻鱼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培育鲻鱼苗,经过64天的养殖,鲻鱼苗平均体长由4.37cm长到9.56cm,平均体重由0.85g长到8.93g,每周特定生长率最高5.23%。鲻鱼(Mugil cephalus)隶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俗称乌支、九棍。鲻鱼以生长快、适应能力强、个体大、饵料要求低等优点被誉为"海洋中的牛羊",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要养殖品种,也是自然海域增殖放流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陈彤 《淡水渔业》1974,(2):38-43
鲻鱼(Mugil cephalus L。)在太平洋、东南亚及地中海地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到目前为止,仔细研究鲻鱼鱼苗的资料尚少。本实验是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催产、自然受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32‰的静止海水中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鱼苗的生长、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8.
梭鱼(Mugil so- iuy Basilewsky),又名红眼鱼,属于鲻形目、鲻科.性活泼、喜跳跃.主要栖息在河口及港湾内,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为0~38‰;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广,能在水温1~35℃水中生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8℃.  相似文献   

9.
鲻鱼     
名称 学名Mugil cephalus Linnaeus,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俗名白眼、鲻鱼(辽宁、河北、山东),乌鲻、乌头、乌仔鱼(浙江、福建),黑耳鲻、鎚鱼(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10.
梭鱼(Mugil so—ing)地方名斋鱼(广东),红眼鲻、黄眼梭(福建、浙江、天津、河北、山东等)。分类学上隶属鲻形目,鲻亚目,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梭鱼肉味鲜美具有广盐性、广温性、杂食性、食物链短、生长快等适养优点,是最早被选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与对虾、罗非鱼、三疣梭子蟹混养产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梭鱼养殖     
《水产科技情报》1975,(7):25-29
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体细长,俗称肉棍子,由于眼呈红色,又名红眼,它与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外形甚为近似,但鲻鱼眼呈白色,又称白眼;此外,鲻鱼臀鳍鳍条8枚,胸鳍基部有腋鳞,而梭鱼臀鳍鳍条9枚,胸鳍基部无腋鳞,因此,这两种鱼容易区分。  相似文献   

12.
鲻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分布广,食物链短,生长快,是海淡水优良的养殖品种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可批量生产人工苗种;六十年代初福建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亦曾有过对港养鲻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孵出仔鱼并存活4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 鲻鱼(Mugil cephalus),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具有适盐性广、食物链短、生长快、肉味鲜美和养殖简便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海产养殖鱼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养殖。1969年,鲻被定为国际生物学研究课题之一。此后又连续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出版鲻的专卷,并将其定为世界沿岸带养殖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鲻鱼的养殖     
栖息在河口一带的所有鱼类中。可能没有那一种鱼象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水域的普通鲻(Mugil cephalus)那样分布如此广泛。普通鲻和其他几种鲻是咸淡水养鱼的主要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盐度胁迫及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0(盐度为0)、S10、S20、S33(对照)和S40 5个盐度梯度14d内盐度胁迫及其昼夜变化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的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盐度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都是在第0天~第7天升高,第7天~第14天降低,最终时(第14天)S0~S33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S33~S40下降;S0~S20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S20~S33呈上升,S33~S40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2)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性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高值分别在12:00和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6:00。因此,夜间设置定时投喂,可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四、鲻鱼的养殖台湾不单养鲻鱼,几乎总是与家鱼和其他淡水鱼养在同一池中。台湾沿海有12种鲻鱼,普通鲻 Mugil cephalus 是最常见的种类,2—4月鲻鱼从北向南进行生殖洄游时群集于台湾沿海高度集带于高雄、屏东沿海水域,这些鱼全部是成熟的,捕捉鲻鱼主要为了获得高度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的历史上,鲻鱼Mugil cephalus是最早被选作海鱼养殖的对象之一,我国早在四百年前就有养鲻的历史记载。由于鲻科中的多数鱼类具有食物链短、适盐性广、生长快及易于养殖等优点,故已成为很多国家咸水或半咸水水域的主要养殖对象,其生产潜力业已引起各国的重视。1969年鲻科鱼类的研究被列为国际生物学的研究课题之一。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鲻科鱼类养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天然苗来源日蹙,人工繁殖研究应运而生。鲻鱼人工繁殖工作虽已进行了10余年,但由于育苗技术上尚存在不少问题,故人工繁殖鲻鱼苗尚未进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Mugil cephalus)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长江口鲻鱼存在着多样化的洄游活动.其孵化和早期发育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而在随后的继续生长和发育阶段,鲻鱼可以灵活地利用长江口淡水、河口半咸水和海水环境,个体之间洄游的"履历"差异很大,反映出了鲻鱼生活史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生存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鲻鱼的生存环境背景,为今后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新型对虾生态养殖模式,于池塘中构建围网开展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鲻(Mugil cephalus)混养试验。鲻密度依次为0尾(M0,对照组)、250尾(M250)、500尾(M500)和800尾(M800)。结果显示,鲻放养组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250组对虾产值(30.30×10^4元·hm-2)及总产值(31.02×10^4元·hm^-2)为各组最高,M800组对虾产值(20.96×10^4元·hm^-2)及总产值(23.30×10^4元·hm^-2)最低。试验结束后,放养较多鲻的处理组(M500和M800)的总有机碳(TOC)有约20 mg·L^-1幅度的下降,而M0和M250则变动极小,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的亚硝态氮(NO2-N)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M0,且M250组NO2-N及氨氮(NH4-N)质量分数居于各组最高(P〉0.05)。试验表明,在池塘围网混养少量鲻(M250)时对虾产量最高,而混养较多鲻(M500和M800)时饲料成本较为节约且水质指标较好。采取养殖前期多放鱼,后期适当分鱼以降低密度的措施,可能更有利于虾塘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引言梭鱼(Mugil So-iuy)属鲻科(Mugil idae)鱼类,渤海沿岸各海区均有分布,资源丰富,产量较多,一九六五年黄骅县梭鱼年捕捞量曾达1260吨。梭鱼肉细味美营养丰富,是我省沿海主要经济鱼之一。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广,食物链短等特点,因此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梭鱼在pH 7.6—9.3,比重在1.001—1.030之间的水域中均能正常生长。海淡水中的许多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是梭鱼良好的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