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姬松茸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研究姬松茸栽培过程中制种料、栽培料、料厚度、指种量、播种方式、栽培料的处理方式及不同C/N等工艺参数与菇产量的相关性,确立了较好的栽培工艺。以稻草料为制种料,以改进的草菇科为栽培料,料厚13.5kg/m~2,播种量6%,面播,田栽处理的产量较高。但大面积推广宜采用床栽,栽培料加入864茵液堆制,菇产量扶对照提高54.38%。栽培料适宜的C/N为29∶1。  相似文献   

2.
864菌是我们从草菇堆料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细菌,利用此菌栽培草菇,可比常规栽培提高产量15%~25%。今年我们利用864菌的粗提物对蘑菇栽培进行试验,从本所和闽候两个点试验结果来看,增产率为11%左右。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栽培榆耳的关键措施之一是筛选优良菌株。本试验从八株榆耳菌株中通过严格试验初步筛选出了U06和U04两株比较好的茵株,供今后试验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用发酵料栽培金针菇,它集熟料和生料两种栽培方法的优点,不仅操作简便,还能促进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转化,有利于金针菇菌丝的吸收利用。笔者自1991年开始用棉子壳料试验,成功率在95%以上,生物效率达80%~99%。 (一)季节选择 秋季气温降至25℃时开始栽培。 (二)制备培养料 选新鲜、无霉变的棉子壳,先曝晒2天,按棉子壳97%、石灰2%,磷肥1%配料,另加0.1%甲醛拌料。含水量为70%,做成1.5m宽的长条形堆,覆农膜进行发酵。当堆温达40C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复堆后堆温达60~7℃时每天翻一次堆连续7  相似文献   

5.
灵芝代料栽培高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湖生  余建美 《食用菌》2009,31(4):57-57
目前灵芝栽培的方式主要有短椴木栽培、代料栽培两种,其中短椴木栽培生物转化率低,需消耗大量林木资源,不适合保护环境的要求。代料栽培产量高,周期短,原材料来源广泛。近年来,我所开展了代料栽培灵芝生产,表现出灵芝菌袋发茵快,成活率高,芝盖大,色泽鲜艳等特点。现将灵芝代料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代料栽培黑木耳具有原料广泛,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又缓解了耳木材资源缺乏的现状,因此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在代料栽培时,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为了在较短期内筛选出适于棉籽壳上生产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用21个来源不同的黑木耳菌株进行筛选,以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6号”菌株作对照。采用袋式栽培法。培养料成分为:棉子壳93%,麸皮5%,白糖1%,石膏1%,用0.2%高锰酸钾溶液拌料,培养料含水量60%。选用17×33×0.0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培养料(折算成干料)275  相似文献   

7.
结合对黄背木耳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从栽培场所及季节、栽培材料与配方、拌料装袋、灭茵接种、培养茵丝、耳房的消毒及出耳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袋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分离得到捕食线虫真菌共6株,均属于单顶孢属,捕食器均为三维菌网。鉴定了其中1株060603为纺锤单顶孢,找出了棉籽壳培养基和PDA液体培养基可分别作为060603菌株的固体及液体菌剂培养基配方。在双孢蘑菇栽培防治线虫试验中,可将制备的060603固体菌剂与发酵好的栽培料混合使用,加菌剂及线虫(NPF+N)比对照仅加线虫(T+N)的蘑菇平均产量增加136.64%,加菌剂(NPF)比对照(T)的蘑菇平均产量增加33.85%。  相似文献   

9.
用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能否获得稳产高产,关键是能否防止和控制杂菌污染。笔者根据宁津县近几年大面积生产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 一、药物拌料问题用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凤尾菇,我们曾用0.1%的多菌灵加1%的石灰水溶液、0.1%的多菌灵溶液、0.05%的高锰酸钾溶液、1%的石灰水溶液拌料。其结果是:药物拌料比不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前竹荪一般采用煮料法和生料法栽培,前法栽培易污染,后法栽培竹荪菌丝生长慢。发酵栽培集煮料法和生料法之优点,可避免重复感染,促进栽培料营养物质的转化分解,利于竹荪菌丝的吸收利用,加快生长速度。1990年,笔者分别在贵州赤水、四川彭县、合江等地采用此法试验,成功率95%以上,平均每平方米收竹荪千品100克,最高达550克。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2年3~5月,用4500斤棉纺厂的纯废棉生料栽培凤尾菇,获得每百斤干料平均产鲜菇94.35斤的好收成,其中最高生物学效率达205%。通过实践,初步体会到废棉生料栽培凤尾菇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 调制好料:废棉由于营养丰富,有利于凤尾菇生长发育。但如果培养料调制不当,会使料温急剧上升烧死菌丝,并招致杂菌  相似文献   

12.
在平菇生产中,有人曾提出“革瓶”的问题,即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液体菌种直接栽培平菇。对此,保加利亚Kostadinov等人(1972),曾利用平菇菌发酵罐液体菌种,以玉米芯作原料进行生料栽培,料种比为1∶1~6∶1,平均转化率为40%;杨庆尧(1981)报导,用侧耳液体菌种混播熟料块栽,料种比为1∶1及2∶1,平均干每斤料收鲜菇1.1斤。为了进一步探索液体菌种栽培的适宜条件,我们利用平菇摇瓶液体菌种和本室中试车间发酵罐生产的平菇液体菌种,进行了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3.
麦粒种是双孢蘑菇的理想栽培用种.但生产麦粒种杂茵污染率较高,损失大.笔者从平菇、金针菇菌袋污染料重新灭菌接种栽培得到启发,能否用同样方法处理双孢蘑菇的污染菌种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1 供试材料①品种:蘑菇152,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②污染菌瓶:从常规菌种生产中挑出,受污染部分不超过整瓶50%,共选用接种污染菌料100瓶.2 试验方法 将污染瓶菌料加少许腐熟牛粪作封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3900、伏夏200、春抗008、黑抗019、黑丰268、早秋高丰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筛选出一个性状表现较好的菌株,并将该菌株接种在3个不同栽培料配方上,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料配方。结果表明:早秋高丰是一株性状优良、生物学产量高的优势菌株。其适宜的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红糖1%,料水重量比1:1.2(含水量60%),pH6.5。在该配方上的子实体出菇齐密,生长旺盛,菇柄粗壮,菌盖肥硕,袋均产量为125g,生物学效率为83.3%。  相似文献   

15.
徐开尧 《食用菌》1998,20(3):14-14
笔者撰写的“青岛地区平菇高产栽培模式”在《食用菌》杂志发表后,有些读者要求了解“青岛黑”平菇菌株的生产特性.现就该菌株的选育及近几年生产表现总结如下:1 杂交育种经过 我们自1992年开始注意采集深色野生平菇茵株,1993年8月18日,在崂山旅游区采回几丛野生灰色平菇,菇盖国,色黑有光泽,柄短粗壮,丛重1.5kg左右,暂定名为H·PL.随即与本中心所属试验场栽培的CCEF—89分别用钟罩法收集孢子.用稀释法在PDA平板获得野生H·PL38株.CCEF—89单核29株.通过插片显微镜鉴别,确定均属单孢.随机取H·PL单孢、CCEF—89各21株,将两亲本接种于PDA  相似文献   

16.
虹桥区塔桥吴阿柯于1986年3月栽植1.5亩的280株巨峰葡萄,采用棚架式栽培,共收2099.4公斤,折合亩产1366公斤;该村吴纪迁同期栽种1亩的142株巨蜂葡萄,采用棚篱架式栽培,共收葡萄1801.3公斤。根据观察产量越高,着色越差,含糖量越低。其中有9株单株果穗着色率在50%以下的平均株产为16公斤,而单株果穗着色率在80%以上的棚架式栽培平均株产7.5公斤左右,棚篱架式栽培平均株产9公斤左右。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为确保“巨峰”葡萄的品质,第二年的单株产量应控制在8~10斤左右,亩产1500公斤~1800公斤为好。  相似文献   

17.
麦草袋栽黑木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麦草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以棉子皮配比麦草栽培黑木耳生物学效率达100%,出耳率93%,每百公斤料投资比全棉子皮低60元,总成本下降30%。  相似文献   

18.
竹荪栽培目前一般是采用煮料法和生料法,前者栽培易污染,后者栽培竹荪菌丝生长慢.发酵料栽培是集煮料法和生料法之优点,可避免重复感染,栽培料营养物质易被竹荪菌丝吸收利用.1990年分别在贵州赤水、四川彭县、合江等地用此法试验,成功率95%以上,平均收干荪100g/m~2,最高达500g.  相似文献   

19.
平菇川白一号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王达力 《食用菌》1998,(6):10-10
白色平菇因其洁白、肉厚,畅销于国内外市场。为了填补我省无白色平菇品种的空白,我们开展了白色平菇品种选育研究。1991年我们从栽培的灰黑色平菇品种中获得一株白色变异菌株,命名为川白1号,与其它白色平菇菌株和灰黑色高产平菇品种进行评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 川白1号自选;特白平菇引自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青平1号本中心保藏菌株;杂交17本中心保藏菌株。除杂交17为灰黑色菌株外,其余的均为白色菌株。 1.2 拮抗试验 将三个白色平菇菌株接种在平皿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箱内培养,观察三个菌株的菌丝相互接触后的表现。 1.3 品比试验方法 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8%,蔗糖、石膏各1%,含水量68%。用22×38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520g,每个菌株20袋。常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磐安县农业局食用茵站利用冷水、仁川等乡镇蚕桑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冷水镇小章村开展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发展循环农业新模式的试验。经半年的努力,利用桑枝条栽培杏鲍菇,第一潮菇单袋平均产量已超过250克,袋均收入超过1.7元,预计产量比常规至少增加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