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课题系农业部牧-03-04"牦牛选育和改良利用的研究"项目的子课题. 野牦牛体型硕大、体质结实、粗犷,用其冻精杂交夏河县美仁、美武和牙利吉乡的家牦牛,是"利用野牦牛冻精及半血牦公牛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试验、课题的主要任务,目的在于利用野牦牛生长发育快,肉、毛产量高,能适应寒漠地带严酷的生态环境等优秀种质,提高当地牦牛品质,并通过扩散牛血野牦公牛,加速甘南牦牛本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是我国正在开发利用的畜种资源。它对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生产性能的发展。如何提高家牦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商品率,已是牦牛生产和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加强现有家养牦牛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杂交改良畜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 500 m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验研究证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明显提高了家牦牛生产性能.野血牦牛在活重、体格大小、增重速度、屠宰率、产奶量等方面,均比家牦牛高15%以上,为牦牛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现存栏牦牛量约占世界牦牛存栏的2/5占全国牦牛存栏的半数左右以上,是世界上牦牛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青海省牦牛生产性能较低且逐年退化,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要到4.5岁后才出栏,胴体重平均只有77 kg.因此通过选育生产推广牦牛种牛来复壮家牦牛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肉、绒产量,是解决目前生态建设中因控制或减少牦牛饲养量而造成的农牧民收入停止增长或出现降低的矛盾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推进牦牛业由头数发展向效益发展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现就大通牦牛种质资源保持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国内外牦牛改良与育种进展,列举了国内外牦牛本品种选育的14个优良类群及其生产性能,简介了牦牛杂交育种中利用野血更新复壮家牦牛和利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的研究成果,对雄性不育和繁殖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及牦牛的风土驯化也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我国应建立牦牛研究所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7-1999年对青海果洛家牦牛产乳性能、带犊、不带犊对母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初生和1岁牦牛产肉性能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生产性能综合研究,证实了导入野血公牦牛与当地家牦牛交配,可充分发挥野血牦牛耐粗饲、耐寒、生长发育快的优势,是一条在现行畜牧业体制下复壮家牦牛的简便措施。通过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评估,将为牦牛杂交改良、本品种选育、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牦牛是我国高原寒冷地区特有牛种,循化县为保种并加强牦牛生产性能,将牦牛的选育和改良利用列为良种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起从大通县引进了15头1/4野血牦牛作为种用公牛投放到脑山地区,建立了15个个体的牛本交改良点,每个改良点投放野血牦牛公牛1头,实施牦牛复壮,已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新增纯收益分析报告如下。表1每头野血公牦牛新增纯收益表项目野血牦牛家牦牛(元单/价kg)收增入加(元纯)对比数(头)11 11--牛肉(kg)164 138 18.0 468.0毛绒(kg)10.1 6.8 110.0 363.0可利用皮(kg)120 80.0 1.0 40.0新增效益(元)---871.0表2每头野血母…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特产家畜——天祝白牦牛,已列入省和全国家畜品种志,并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外县及牧场前来购买种用白牦牛,产区有关牧场也向香港市场出售牦牛。为加速白牦牛保种、选育的进展,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天祝县人民政府已于5月底成立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领导小组。副县长王文华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天祝白牦牛毛绒生产性能,试验采集了1~7周岁天祝白牦牛体侧部、腹部、肩部、背部、股部被毛毛样进行纤维类型分析.结果表明:绒毛和两型毛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粗毛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1~2岁天祝白牦牛被毛中绒毛含量高,品质好,但个体小,产量相对较低;3~6岁绒毛含量基本稳定,被毛品质较好,个体产量较高,是...  相似文献   

10.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在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纯复壮家牦牛,进一步提高海北地区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在加强家养牦牛本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含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杂交科技成果,依据海北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以导入1/2 野血牦牛血液为主体的牦牛增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进一步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牦牛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品种退化,主要由于对牦牛的选育、犊牛的培育重视不够,科学养畜意识淡薄、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牦牛营养缺乏,致使生产性能下降。通过注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可以使牦牛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强化高档牛肉生产意识,提高牦牛肉的品质和销售价格,来提高牧民对牦牛的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用生产性能好、健康无疾病成年母牛160头,组建每群为80头的试验群和对照群,测定犊牛初生、6月龄体重和体尺。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群和对照群受胎率差异不显著,初生犊牛、6月龄犊牛试验群比对照群生产性能差异极显著。因此,利用野牦牛复壮家牦牛是加快牦牛选育和提高生产性能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发军 《当代畜牧》2013,(24):34-36
国家级新品种大通牦牛自培育成功以来,对改良提高家牦牛的生产速度、体重、产肉、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遏止牦牛的退化,增加牦牛的抗逆性及生活力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笔者结合目前牦牛生产现状,就大力推广大通牦牛进行家牦牛改良复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生活在3000m以上的高寒牧区,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但该品种低产、晚熟,产肉及产奶性能低,加之长期以来掠夺式经营管理、低水平的饲养营养条件、严重的近亲繁殖、过牧饲养及草场退化,使原本较低的牦牛生产性能呈现出更加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群体效益差、商品率低,使发展和提高牦牛品质受到了严重限制。针对目前牦牛生产现状,海晏县充分利用野血牦牛体格大、产肉量多、抗逆性强的特点,与家牦牛杂交以提高生产性能,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青海省现有的各类牦牛品种(资源),通过总结其外貌特征、品种选育和生产性能,为今后牦牛的选育、繁殖及生产提供参考,为牦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牧区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类群。麦洼牦牛是川西北牧区特有的一个地方牦牛类群,为当地牧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资来源。近年来,麦洼牦牛因近亲交配、超载放牧及群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其品种退化、生产性能降低和出栏时间延长,因此,麦洼牦牛的选育迫在眉睫。四川省龙日种畜场有麦洼牦牛核心育种场,在场内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按照性能特征组建了3个麦洼牦牛家系,家系内严格选留优秀的种公牛和种母牛,利用冻精和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建立完善的系谱档案,导入优秀个体的优良基因,逐步构建适用于麦洼牦牛的选育方案,提高麦洼牦牛的种群生产性能,形成以四川省龙日种畜场为核心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提高红原县及周边麦洼牦牛饲养区域的良种覆盖率,探索麦洼牦牛人工授精配种取代自然交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有牦牛1230万头,蕴藏着丰富的毛绒资源。为了开发牦牛毛绒资源和为毛纺工业及牦牛业生产提供理论根据,于1982—1983年剪毛季节,在四川省若尔盖县向东牧场,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健康牦牛,分性别、年龄、部位进行产毛性能的测定,并采集毛样,在实验室分析伸直长度、细度、 强伸度、净毛率、含脂率、回潮率等物理性状。现将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将牦牛高效繁殖技术、品种选育、科学饲养等多项技术,集成应用于青海高原牦牛种牛生产中。结合犊牛、育成牛培育、选种选育和种质鉴定技术,组装集成为"牦牛品种选育及提高生产性能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在传统饲养条件下,"两年一胎"的隔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50%,当年产母牦牛受胎率约为10%。通过项目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隔年产母牦牛40069头,当年产母牦牛45000头,隔年产母牦牛总受胎率达到75.83%,提高了25.83个百分点,当年产犊牦牛总受胎率达到59.42%,提高了49.42个百分点,三月龄断奶成活犊牛54064头,犊牛成活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本种的保护与选育提高,逐步构架建立以"一场三区一站"为核心的开放保种繁育体系,经对该体系运行二十多年的保种选育资料分析, 截止2006年,保种区存栏天祝白牦牛3.94万头,占牦牛的44%,比体系建立初的1987年增加16个百分点.其中:核心群增加10群560头,选育群增加64群3 300头,一、二级牛比例分别增加14、16个百分点,白色被毛比例增加4个百分点.主要体尺、体重与生产性能,成年公牛平均体高、胸围和体重分别增加4.11 cm、15.37 cm和13.05 kg;成年公、母牛平均产毛绒、产肉量提高0.28 kg和 5.58 kg.体系构架、建立符合保种区实际,技术路线先进、合理,运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大通牦牛新品种的育种史、育种方向和任务,育种现状包括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产肉性能、肉质品质、毛绒产量、产乳量和乳品质、繁殖特性、遗传特性以及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