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枯白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后期出现枯白穗的株率呈上升趋势,重者受害株率10%~20%,枯白穗的田也越来越多,成为小麦夺取高产、优质的一个制约因素.现就小麦发生枯门穗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论述如下: 第一、金针虫 金针虫俗名铁丝虫.成虫叫叩头虫,2~3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2.
1、棉蚜。1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10%。2、棉铃虫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1代二化螟的防效,结果表明:20%阿维·二嗪磷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的持效性和速效性较好,当用药量为2 250 m L/hm2时,药后3、7、10 d的枯鞘防效分别为90.91%、81.82%、84.62%,且对水稻安全,可作为大田防治二化螟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水稻二化螟在我市局部地区特大发生。椐本六肃查,平均每亩二化螟冬后残留189.41条,是1998年同期的6.5倍。一代二化螟平均枯鞘穴率9.29%,枯鞘枝率3.37%,是历年同期的4.36和5.1倍。二代二化螟发蛾盛期长达40多天,全年单灯诱蛾513头。重发区二代二化螟平均螟害率达8.72%,少数严重田块螟害率高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1984~1985年早,晚稻三个品种上不同卵块密度下二化螟幼虫造成水稻的不同被害丛率,枯鞘茎率和枯心率调查,并进行协方差分析后指出:二化螟化学防治指标不仅可以使用卵块密度,还可以使用防治适期的被害丛率和桔鞘茎率。在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测定的基础上,探讨并建立了二化螟的化学防治经济阈值静态模型。卵块密度(卵块数/亩)指标: 被害丛率(%)指标: 枯鞘茎率(%)指标: 1986年进行了验证性大田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6.
甘蔗异背长蝽是甘蔗的重要害虫,在江西泰和县一年发生完整的二代,部分三代,主要以卵在蔗蔸、土表层、枯鞘残茎和蔗种叶鞘内越冬,尚有少部分成虫在宿根蔗蔸和枯鞘叶中过冬。全年有两个为害严重期,第一次在五六月甘蔗苗期,第二次在八九月甘蔗伸长期。一代若虫孵化较整齐,且低龄若虫集中在心叶内吸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成虫多群集在蔗株下部枯鞘与蔗茎间隙内栖息、取食和交配。卵成块产于叶鞘边缘内侧,以叶鞘抱茎松紧度适中的叶位分布最多,二代成虫9月间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化并发育为三代成虫越冬;10月初以后产的卵,当年不再孵化而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7.
稻紫鞘(鞘腐)的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紫鞘为水稻叶鞘腐败病菌(Acrocylin-drium oryzae Sawada)侵染所引起,是叶鞘腐败病的又一典型症状.该病近年来在早稻、杂交稻和一些国际稻系统的中稻上发生普遍.据测定,一般产量损失10%左右,重病者可损失20%以上.近年观察,水稻发病后稻穗变小或形成枯孕穗及包颈烂鞘等,导致不实率增加和千粒重降低,显著影响水稻的高产稳收.  相似文献   

8.
一代二化螟危害株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枯鞘株个体群的大小随时间序列而变化。受害株前期及后期表现为高聚集低密度,中期为低聚集高密度。在防治指标枯鞘率为3—5%的前提下,直接回归关系显著。低密度(0.2株/丛以下)则需改进型的 Iwao 模型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9.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21年对武冈市晚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通过对各处理二化螟成虫诱捕量、枯鞘率、枯心率及产量的调查,评价其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显著降低二化螟成虫诱捕量(P <0.05),性信息素安装后0~42 d干扰率达95.28%~97.17%,安装42 d后干扰效果有所下降;在第42天更换1次性信息素后能持续起效,更新后干扰率可达92.52%及以上;从枯鞘率来看,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性信息素处理区的枯鞘率较低,表明其对防止二化螟为害有一定效果,其中8月24日和9月7日,仅用性信息素防治的处理防效达31.03%~40.22%;从枯心率来看,性信息素的防效与农药防效相当,但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更稳定,成熟期防效达62.34%;使用性信息素的处理能间接增加水稻产量,增产率在10.00%以上。由此可知,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防治效果明显,结合1~2次农药防治,能有效防治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11.
一、鞘腐病 鞘腐病在黑龙江省从70年代开始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此病发生后主要引起秕粒率增多,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产量捐失一般为10%~20%,重者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棉根蚜是一种危害多种植物根部的害虫.近几年,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田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04年、2005年,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水坡镇、通许县邸阁、玉皇庙等乡镇中度发生.据调查,2004年平均田块发生率18%,一般发生田块虫株率5%~8%,每株蚜量30~50头;严重发生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20头,死棵率5%~10%.2005年,平均田块发生率20%,一般田块虫株率5%~10%,每株蚜量45~55头;严重地块虫株率25%~35%,每株蚜量70~150头,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农村百事通》2010,(10):39-39
棉盲蝽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发生危害严重,被害株率一般棉田为30%~40%,严重的达80%,受害田一般减产10%~20%.最高可达50%.现将其危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褐鞘病是再生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病虫害。水稻二化螟主要由2代和3代重叠危害,可同时造成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严重时螟害率达30%,产量损失达20%~30%;褐鞘病在再生稻生产中重于中稻,造成剑叶叶鞘大部或全部变褐,严重时谷粒染病形成褐斑,造成再生稻空秕率高,结实率低,稻谷品质变差。2011年在泸县再生稻上试验表明:福戈(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组合药剂能有效控制再生稻螟虫、褐鞘病,明显提高了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三化螟。在芜湖地区二化螟多分布于丘陵山区,但圩区因沟塘边的茭白、芦苇、杂草较多,也普遍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我区推广双季稻,以及早、中稻栽培期普遍提早,致使第一代二化螟蛾大都直接飞往本田产卵,有利于螟虫生存活动,不仅当代为害早、中稻,形成较重的枯鞘、枯心;而且增大了以后各代的虫口基数,为害也日趋严重。1964年,据我区各地田间检查,早、中稻枯心率一般为3—5%,特别是“立夏”(5月6日)以前栽秧较早的稻田,枯心率达10%以上。我所在迟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田内剥查,虫伤株率竟分别高达17.9%、19%、44.9%,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增产。过去,由于各地对二化螟缺少系统的研究,同时,它又系杂食性害虫,寄主多、抗逆性强,因而给预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今后加强二化螟的预测与防治工作,现将作者历年来对芜湖地区二化螟发生为害情况的一些观察和防治工作体会,加以初步整理,供各地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性诱蛾量与测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采用水盆诱捕器,对越冬代水稻二化螟的累计诱蛾量与水稻受害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至7月1日每块稻田二化螟累计诱蛾量与相应稻田田间卵块密度、稻株受害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卵块密度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z的回归方程为y1=0.0022x-0.1877;水稻枯鞘株率y2和枯鞘穴率y3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0023x-0.2907,Y,=0.0114z-1.0918;水稻白穗株率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为y1=0.0015x-0.2718。由二化螟发蛾高峰日前的性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可以准确预测田间二化螟的卵块密度和水稻受害水平。提前1~2周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7.
核桃小吉丁虫是核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陕西洛南核桃有虫株率高达20%~40%,严重时高达70%以上,主要危害核桃的枝条。幼虫蛀入1~3年生枝干皮层,枝条受害后常表现枯梢,树冠变小,产量下降,甚至整株死亡。采用林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榴绒粉蚧是云南蒙自石榴的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若虫越冬.主要危害代第1,2代成虫,若虫入果实萼筒中或果与果、果与叶片相接处取食危害,致果皮伤口并将干腐病菌传入伤口处,果皮伤口经首次连续降雨雨水浸泡溢出的汁液为干腐病菌提供了生长繁殖条件,该虫是干腐病的媒介者.一般年份果园有虫株、果率达85%~95%,75%~90%.采取综合防治后,有虫株、果率降为20%~25%,10%~15%.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沁源县谷子粘虫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被害株率达20%~40%,减产达10%左右.根据近年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结果,现将谷子粘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花椒凤蝶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凤蝶在秦安县对花椒为害严重 ,受害株率达 6 0 .8%,造成果实减产 10 %~ 30 %。该虫每年发生 3代 ,以蛹越冬。采取工作捕杀幼虫和蛹、夏季幼虫孵化后喷杀虫剂及保护利用天敌的防治方法 ,可有效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