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评价问荆对大豆生长后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效应,研究了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大豆根际土壤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问荆水浸液处理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品种BD土壤碱解氮含量由60.30 mg/kg降至55.16 mg/kg,品种DK3土壤速效磷含量由18.84 mg/kg降至15.64 mg/kg,品种DK1土壤有机质含量由67.26 g/kg降至56.23 g/kg;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减少,其中品种BD土壤细菌数量由69.91×104cfu/g降至11.19×104cfu/g,品种DK1土壤真菌数量由43.53×104cfu/g降至16.79×104cfu/g,同时土壤放线菌数量由67.50×104cfu/g降至13.08×104cfu/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品种BJ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由1.02 m L/g上升至1.26 m L/g,脲酶活性随问荆水浸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品种DK1土壤脲酶活性由0.67 mg/100 g降至0.39 mg/100 g,磷酸酶、转化酶活性未发生变化。说明问荆产生的化感物质使土壤养分下降,而土壤酶对外来物质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
茶树根际土壤因子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树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70×105~98.70×105cfu/g,其中真菌数量为0.98×l03~26.30×l03cfu/g,放线菌数量为3.28×104~52.70×104cfu/g,细菌数量为1.04×105~95.30×105cfu/g.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pH、速效氮和速效磷明显影响真菌的数量;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明显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明显影响细菌的数量.通径分析显示,速效磷和pH是影响真菌、细菌的主要因子,其中速效磷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是0.995 3和0.828 8;pH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是0.506 0和0.506 4;含水量、有机质对真菌和细菌数量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但直接通径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主要是通过pH、速效磷和其他土壤因子的相互作用来影响真菌和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豆科冬绿肥翻压对土壤肥力和杂交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绿肥翻压和不翻压(对照)2个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实施前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相比,绿肥翻压后能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0.07%、1.9mg/kg、4.7mg/kg、3.1mg/kg.土壤酸碱度pH值由5.5变化为6.0,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孔隙度增加1.9%.对照除土壤速效磷有所增加外,其余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有所恶化.与对照玉米籽粒产量555.8kg/667m2相比,绿肥翻压玉米籽粒产量625.4kg/667m2,较对照增加69.6kg/667m2,增产12.5%,同时,绿肥翻压后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全氮、全钾等指标含量较对照增加0.01%~0.8%.  相似文献   

4.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设施大棚栽培试验方法,研究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处理中,施用80L/667m~2复合微生物菌剂+1 000kg有机肥+常规施肥减20%的效果最好,pH及土壤电导率(EC)降低,分别为6.92和0.88ms/cm;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提高,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为0.42g/kg、0.26g/kg和137.80mg/kg,有机质含量为26.69g/kg;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5和0.173 1,细菌与真菌数量分别为7.40×10~6 CFU/g和4.02×10~4 CFU/g;鲜切花总产量和A、B级花比例最高,分别为2 058枝/10.5m~2和38%;渗水深度增大,≥28cm。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活化被土壤固化的养分,有效促进养分转化,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玫瑰鲜切花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良城市园林板结土壤的质量,促进城市绿地持续、健康发展,对重庆市主城9区园林绿化板结土壤的容重、粗骨物质、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种群数量、植物配置等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1)人为压实严重,土壤容重总平均值为(1.47±0.05)g/cm3,最高的可达1.72g/cm3;(2)粗骨物质多,各区含量总平均值为(40.2±4.43)%;(3)有机质含量低,总平均值为(27.2±1.1)g/kg;碱解氮、速效钾等有效养分含量偏低,总平均值分别为(39.4±1.1)mg/kg和(87.3±1.9)mg/kg;(4)植物配置不合理;(5)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少,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总平均值分别为(29.71±7.8)×105cfu/g、(9.98±1.55)×103cfu/g和(7.6±1.64)×105cfu/g。基于城市园林土壤的板结机理,结合景观生态学、共生生物学原理,提出了改良城市园林板结土壤的综合配套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6.
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进行了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或1 000 kg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使土壤容重下降0.01 g/cm~3左右,有机质含量上升0.50~0.57 g/kg,有效磷含量上升0.20~0.31 mg/kg,速效钾含量上升2.8~3.9 mg/kg。在减少2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有机肥5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8 kg;在减少40%无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每667 m~3增施有机肥1 000 kg,每667 m~2水稻产量仅减少36 kg。  相似文献   

7.
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与生物有机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川农10号施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以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代表土壤肥力,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复合肥的土壤有机质较不施肥对照高8.62%,速效氮高9.81%,速效磷高11.35%,速效钾高3.45%。施用生物有机肥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冬小麦产量较对照和复合肥处理均增加,且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不同程度地增加。各施肥处理冬小麦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增加值范围为13.41%~86.35%,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复合肥处理增加更加突出。[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明显增加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和冬小麦产量。综合考虑,施用生物有机肥350 kg/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将木醋肥施用于雷竹林地中,测定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以研究木醋肥对雷竹林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雷竹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表现在:维持土壤酸碱平衡,增加大量元素(N、P、K)、有机质、和微量元素(Ca、Mg、Fe)含量,提高细菌和真菌数量,对Zn含量和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9组处理中,以每丛施用500 g活性炭、1000 g有机肥及1000 m L木醋液(1/50倍液)的组合效果最好。第一次施肥后,上述处理土壤中的N、P、Zn含量分别达到397.11 mg/kg、1188.38 mg/kg、0.03%,为9组处理中最高,追肥后,其P、Zn含量,细菌、放线菌数量均为最高,依次达到1198.98 mg/kg、0.08%、8.10×105CFU/g、5.40×105CFU/g,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花椒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测定渭北旱塬花椒主产区4县(市)18个花椒园11个土壤理化指标研究花椒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其调控措施。结果表明:旱塬花椒产区大部分椒园土壤存在低有机质低氮高磷高钾低微现象,有机质含量为17.63g/kg,全氮和速效氮分别为0.89 g/kg和38.37 mg/kg,全磷和速效磷分别为0.78 g/kg和26.18mg/kg,速效钾为152.2 mg/kg,有效锌/铁/锰均为低水平,土壤pH为碱性。低氮程度最为严重,低微次之,土壤磷钾有不同程度富集,16.7%的土壤磷素极高,土壤养分失调,土壤肥力质量整体较低。建议:调查区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氮磷钾配合,增施有机肥和氮肥,补充微量元素,控制磷素,稳定钾素等施肥。花椒实现目标产量158 kg/667m2,适宜养分N∶P∶K为15∶8∶9,一季需要施精制有机肥(猪粪)550 kg/667m2,尿素32.4kg/667m2,普钙71.6kg/667m2,硫酸钾13.2kg/667m2。即每株施精制有机肥10~20 kg,纯氮276g,磷 (P2O5) 208g,钾(K2O)120g,折合尿素0.6 kg/株,磷肥1.3 kg/株,硫酸钾0.4 kg/株,以叶面喷施补充锌、铁、锰元素。  相似文献   

10.
将木醋肥施用于雷竹林地中,测定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以研究木醋肥对雷竹林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雷竹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表现在:维持土壤酸碱平衡,增加大量元素(N、P、K)、有机质、和微量元素(Ca、Mg、Fe)含量,提高细菌和真菌数量,对Zn含量和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9组处理中,以每丛施用500 g活性炭、1000 g有机肥及1000 m L木醋液(1/50倍液)的组合效果最好。第一次施肥后,上述处理土壤中的N、P、Zn含量分别达到397.11 mg/kg、1188.38 mg/kg、0.03%,为9组处理中最高,追肥后,其P、Zn含量,细菌、放线菌数量均为最高,依次达到1198.98 mg/kg、0.08%、8.10×105CFU/g、5.40×105CFU/g,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作用下烤烟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增施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光合参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碳源利用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改变了烤烟的光合特性,烟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显著提高,以70%化肥+4500 kg·hm-2生物有...  相似文献   

12.
以云烟85为材料,探讨了根区润湿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约低于当地现行烤烟生产施肥量(50 kg/667 m2,常规处理CK)的润湿灌溉下施肥量处理Ⅱ(37.5 kg/667 m2),在试验过程中与施肥量较高的处理Ⅲ(50 kg/667 m2)、处理Ⅳ(62.5 kg/667 m2),对烤烟的产量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与常规处理CK比较,每667 m2可节省肥料施用量25%。试验表明使用润湿灌溉技术,在施肥量较少的处理Ⅱ水平上,获得了与施肥量较多的处理Ⅲ、Ⅳ基本相同的生产效果,这说明根区润湿灌溉新技术有助于提高烤烟高效利用水肥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 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 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 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CK:鸡粪有机肥8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1(T1:用量为150 kg· 667m-2)、生物有机肥2(T2:用量为300 kg· 667m-2)、生物有机肥3(T3:用量为450 kg· 667m-2),研究了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单株果数、单果重、产量、Vc含量和可溶糖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与CK相比,T3处理的番茄产量显著提高了169.1 kg· 667m-2,增幅达8.75%。与CK相比,T2和T3处理的番茄V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3.3%和15.4%,T1、T2和T3处理的番茄可溶糖含量显著增加10.7%、13.9%和15.9%。T3处理的番茄纯效益较CK处理显著增加8.89%。综上所述,在试验地区域番茄生产重生物有机肥的推荐用量为300~450 kg· 667m-2。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江县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容平  龚国淑  杨皓  卢代华  叶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43-13744,13789
[目的]探究四川中江县主要药材种植区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中江县6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24个样点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与计数,并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数量的影响。[结果]中江药用植物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2.11×10^4±7.08×10^4)cfu/g,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为(1.51×10^5±2.73×10^5)cfu/g,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药用植物间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差异不一,表现为丹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白芍,其他差异不明显;4种药用植物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混种下其数量显著高于单一种植。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露地栽培高,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不同种植年限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设施栽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土壤主要养分因子相关性都不显著。设施栽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氮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负效应,土壤有效磷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强烈的正效应,土壤全磷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都主要表现在间接影响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烟—薯轮作模式下烤烟轮作障碍的消减技术措施,进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薯轮作土壤生态影响大田试验,研究生物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配合灭菌剂对烟—薯轮作模式下有障碍的植烟土壤生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配合灭菌剂均能显著增加烟—薯轮作模式下植烟土壤的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较障碍土壤(TCK)分别增加了810%、512.1%、147.3%;施用生物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配合灭菌剂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生物量碳氮分别达107.6%、21.2%、15.7%,根际土壤养分也显著增加。试验说明,综合各项指标,以7500kg/hm2生物有机肥料和配施灭菌剂I改善烟—薯轮作模式下植烟土壤生态的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棉秆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连作障碍的防控效果,采用盆栽试验,以连作棉田土壤为试验材料,设计连作土壤(CK)、连作土壤+棉秆炭(T1)、连作土壤+生物有机肥(T2)、连作土壤+棉秆炭+生物有机肥(T3)共4个处理。采用常规方法、Biolog微平板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对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功能多样性和病原真菌数量、棉花长势和与抗病性相关的叶片防御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炭、生物有机肥以及二者配施可显著提高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以二者配施(T3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与CK处理相比,T3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6.09%、19.71%和144.75%;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显著提高62.32%、63.46%和11.74%。Biolog微生物碳源利用试验表明,T3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Biolog微平板上碳源的利用,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且不同处理间有较明显差异,糖类和氨基酸类是决定主成分分异的主要碳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T3处理显著降低了Fusarium病原真菌的数量。棉秆炭、生物有机肥以及二者配施对棉花生长均起促进作用,以T3处理的效果最好,棉花的株高、茎粗、根长分别比CK处理显著增加18.24%、13.89%和14.53%,叶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16.28%和182.55%。综上,与对照、单施棉秆炭或生物有机肥相比,棉秆炭与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改善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棉花生长,同时提高棉花的防御酶活性,能更好防控棉花连作障碍。结果为棉秆科学高效利用和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根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检测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作用,并利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施入)可以推迟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在种植30 d时防病效果达到55.4%;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AWCD值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impson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点在PRIN轴上的分布与发病动态基本一致,且根际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有显著影响;经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的活性较高,其利用的碳源中聚合物类和胺类相对较多,类型有别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Ⅲ(1 428 kg/hm2)和SCFⅢ(1 668 kg/hm2)及其减量25%处理的CRFⅡ和SCFⅡ处理的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都显著高于等量普通复合肥(CCF,1 260 kg/hm2)处理,控释肥减量50%各处理的营养成分含量仍与普通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对于淀粉的含量,施肥量少的处理要高于施肥量多的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产量则施肥量多的处理高。施肥处理的淀粉支/直比都要高于CK,控释肥与普通肥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施用控释肥能提高和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