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有操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翻译作品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作品的接受方面。但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文学翻译反过来也会影响译入语社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权力关系和文学地位的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会受到翻译文学在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关系以及译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度和认可度。本文以英国学者亚瑟.韦利(Arthur David Waley)的译注为蓝本,评析其中涉及的数字翻译,并通过译者对数字的翻译谈谈译者的文化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语言顺应论对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字幕翻译中,译者不仅要顺应于译入语的语言结构特征,还要顺应于其文化语境和人物性格等方面。与一般翻译文本不同,字幕翻译具有瞬时性、空间性和无注性等特点,译者应把握好电影作品的语言风格。归根结底,译者要顺应于译入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翻译出简洁易懂,通俗流畅的译文,将影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入语观众,以便他们能理解和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4.
复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时代变迁所造成的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改变;内部因素除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之外,还与整个翻译活动中不同主体——作者、译者、读者的要求有关。  相似文献   

5.
公示语翻译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对外形象。在对安徽省公示语英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后,以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公示语英译策略。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出发,才能得出准确、得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译者通常会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而省略技巧是翻译中的一种常用技巧,省略一些词语往往能实现将文章变得通顺流畅的表达效果。本文试从省译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角度来探讨省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译学理论与实践之文化转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译学理论与实践注重的是源语与宿语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且以源语为中心。自从20世纪80、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界已展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翻译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转向”背景下的翻译观以及应和时代需要的“通变原则”对指导译者在两种异质文化框架内进行再创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翻译实践中的两种主要策略——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翻译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对文学翻译来说,译作要尽可能传递原文的文化和语言色彩,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带有浓郁的湘西地域特征和民俗特点,金介甫先生运用异化与归化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尽量保持原语文化色彩的同时,也考虑到译入语的可接受性,这种翻译策略的成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念视点普遍存在于语篇之中,是语篇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观念视点的误译会产生不良后果,国内翻译界尤其是文学翻译和政论翻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观念视点处理不当的问题。观念视点的语言标识主要有2种:情态和语体。标识的解码和理解是翻译的关键,翻译时译者应首先解析原文视点,然后根据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准确传译观念视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饮食文化向世界推广传播的过程中,饮食词汇的外译工作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翻译实践产生了诸多影响,只有对此类文化差异进行研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才能够保质保量地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译入目的语,为受众方理解认可。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两种语言在指别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了让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别转换。本文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分析中英各种指别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的文学翻译处于我国四次翻译高潮之一,民国时期文学翻译的译入研究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译出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民国时期虽创办了不少的英文刊物,但从文化学术性和影响力来讲,由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创办的《天下》当属佼佼者。凌叔华作为京派小说的女作家之一,《天下》收录了其本人和朱利安·贝尔合译的三篇小说译文。本文即以《天下》中凌叔华小说译文为例,分析在中西译者合译的译本中西方译者的翻译选择以及文化身份对翻译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政治性文本的外宣翻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宏观层面涉及语言哲学与政治学,微观操作层面则包括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政治话语分析、翻译学。在翻译研究范式从规定性译学向描写性译学的转换过程中,语料库翻译学借助语料库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文本挖掘功能,开辟了译学研究的新路径,为评价译者、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英语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发展,人们逐渐看到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译者主体性的实质,即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和影响,并重点讲述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从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创造性看译者主体性,其要求译者运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将文学作品创造性地展现给读者,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因素制约译者的发挥,即译者主体性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了15名翻译专业硕士为受试对象,旨在考察学生译者隐喻翻译策略使用特征,研究发现学生译者在处理隐喻时,倾向于使用保留原喻、转换原喻、省略原喻以及阐释策略,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理解上呈现"整体型"与"分析型"两种模式,使用某一翻译策略背后的考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安徽旅游形象,对安徽省内景区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翻译不规范、译名不统一、用词不当等问题。本文依据关联理论,对安徽省内部分错误翻译进行剖析和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翻译策略,为安徽省景区公示语翻译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教育外宣翻译有其自身特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获取原文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前提,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逻辑、文风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刻差异是关键.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在正确理解我国农业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对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特定提法给予解释性翻译,注重译文文本在译入语中的交际功能,再现原文的风格和文采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互译是各国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其他国家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生活习性的主要方式。中西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对各种文化名词、文化符号的理解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进行转变,以目的语读者容易接受的文化思维进行文章的传达。本文主要探讨《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通过分析《红楼梦》英译本译者的文化翻译对比、译者的翻译策略,指出两种译本翻译存在的多样性、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