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云平 《河南农业》2012,(14):59-60
小说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分析情节入手,利用情节的展开,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再现人物活生生的个性,结合高中课本出现的《林黛玉进贾府》等一些经典小说,来阐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细节是构成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最小细胞,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小说中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往往就在那些细枝末节上.细节描写可以把外在的形象、内在的心理都鲜明直接地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去判断、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可以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小说的章法;可以突出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说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云中之龙──谈小说《围墙》中的人物形象张馨在文艺作品中,往往是借助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而且是主题得以深刻反映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说,人物形象恰是作品所处时代生活的折射。我们知道陆文夫的后期小说以幽默的...  相似文献   

4.
正《水浒传》,原著小说,电视剧,几十年间,看了无数遍,梁山上那么多人物,心里最佩服者,还是鲁智深。鲁智深,原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在梁山好汉中,第五个出场。说起《水浒》,最受欢迎的人物形象,多数人认为,恐怕非鲁智深莫属。他是军中提辖,相当于营长吧?当然,有身份,有地位,属朝廷官员。身处北宋末年,鲁智深置身于黑暗官场,耳闻目睹官场丑陋,认清了当权者的真面目。因此,我行我素,我主我思,没有潜心当官做提辖。他的出身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是一部可以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小说。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即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与词汇变异方面对《老人与海》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小说主题的突现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江苏作家的小说纷纷被改编成电影,在中国影坛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这些根据江苏作家小说改编的电影,或者突出小说中的情欲叙事与身体消费,或者虚化小说的历史意识,或者强化小说的历史意识,或者改编小说主题,完成人性书写,以实现电影与市场、主流意识、导演个体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一部批判性社会现实主义小说。本文主要从前景化理论层面分析了作品中所体现的书写偏离现象,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以及欣赏小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整个时代语境的限制,整个"十七年"小说的创作基本上都处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的指导之下。而"环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中的关键词之一,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必然对这个时代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革命本质的表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记忆。《雷雨》以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集中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都市上层社会的糜烂与罪恶。小说塑造了繁漪、鲁侍萍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通过展现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控诉了封建社会和宗法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和思想的束缚。通过探析繁漪和鲁侍萍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表现手法及其社会背景,探讨人物角色性格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揭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探讨女性解放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边城》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具备了小品文和抒情文的优点,将民俗和自然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十分立体和形象的湘西风情,在《边城》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独具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沈从文的《边城》,也为了深入的剖析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本文就对沈从文的《边城》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论述,来提高我们对《边城》这部文学小说作品的解读水平,并提升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是一位非常有非洲情结的作家,在其《黑暗的心》和《文明的前哨》两部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非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有个体形象也有群体形象。作家对小说中出现的非洲人物形象描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描绘,而是复杂的、富有张力的多元化书写。而且,这一书写还隐含着一定的规律:没有接受欧洲白人"驯化"的非洲人物多以负面形象书写为主,鲜有正面描写,而对接受过白人"驯化"的非洲人物的正面书写则明显增多。这一规律反映出康拉德对待殖民主义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全面变迁,文化也得到繁荣发展,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也看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转化过程,本文将结合小说文本以及影视作品深刻分析这一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反思从小说到电影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探讨更加合理优化的文化转化的方式,总结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给中国现当代文化创作带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和悲剧命运,深刻揭露了黑人群体在白人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孤立无援,迷失自我的悲惨境遇。《最蓝的眼睛》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描写的三个家庭是整个黑人社会和黑人家庭的代表。本文剖析小说中三个黑人家庭的亲子关系,探讨亲子关系与黑人家庭悲剧命运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很多的经典电影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电影的延续,电影和文学都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虽有区别,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美文学和英文电影结合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知名度与感染力,英文电影添加了文学元素,便提升了电影的基本格调和自身魅力。本文以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知名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浅析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之处在于目标读者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儿童文学从故事情节与语言应用都体现出为小读者服务的独特特点。儿童文学翻译同样要以儿童读者群为目标读者,保留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本文就E·B·怀特的儿童文学作品Stuart Little与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的译本《精灵鼠小弟》进行对比。就一些翻译实例分析说明,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儿童文学中的童趣的保留甚至创造。原著广泛受到美国儿童的喜爱,并且改编成了电影。任溶溶的译本非常成功地再现了原著的童真童趣,吸引了很多的中国小读者。虽然在保留原语特点的同时,译文中也有几处不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译句,但总体而言,这部译本非常成功地再现了原著的语言特点同时也保留了原著的儿童情趣。  相似文献   

16.
莫春雨 《农家科技》2011,(Z3):81-82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的出现是中国小说从萌芽及雏形状态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其创作意识、题材内容、艺术技巧都较前代有很大的拓展和进步,特别是其中的爱情小说,堪称是小说百花园中的瑰宝。本文以元稹的《莺莺传》中的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从他对女主人公崔莺莺的爱情忠贞和背叛两个方面着手,并结合唐代社会生活面貌和文化风习等社会层面,分析爱情与婚姻背离、风流与追求功名相融共存的多元化爱情观,探讨张生见欢而又离弃崔莺莺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晚明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以“树型今世”为编著目的,在题材选择、情境冲突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其恪守礼教摒弃世俗人欲,重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小说采用叙事 议论的叙事模式,情节平铺直叙,固然朴实,却缺乏艺术性。作者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忽视其娱乐功能,所以造成《型世言》的艺术价值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主体性是指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影响、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在原著面前,译者必须发挥自身的艺术才能和主观能动性,进行堪与原著相媲美的再创作,同时必须尽量忠实于原著,自觉用原著来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9.
《菊花》是斯坦贝克的成名作,有人将其称之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为视角,透过对小说女主人公人格结构及自我防御机制的分析,不难发现,伊丽莎是一个极具浪漫柔情又倍受煎熬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贺灵 《中国农资》2014,(21):26-26
<正>在大银幕上沉寂3年多后,张艺谋用电影《归来》的上映宣告"回归文艺",上映3天票房突破8200万元。这是一次怎样的"归来"?与小说原著《陆犯焉识》的异常冷峻不同,影片《归来》可谓平静的浓郁,内敛的煽情,温情脉脉弥漫而来:陆焉识有家难回,夫妻车站见面时,妻子冯婉瑜眼见丈夫即将被抓,带着哭腔高喊"焉识快跑"。随后,陆焉识为唤醒冯婉瑜的记忆,用不同的角色重新追求自己的妻子,今天是修钢琴的,明天是念信的,最后不求妻子恢复记忆,只求自己天天陪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