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吉育502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吉育502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吉林省大豆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 041.6 kg/hm2,比对照品种吉育72增产9.1%,2010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405.6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1.0%。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稳产、抗逆、抗倒、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吉育96号,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187.2 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5.2%,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054.6 kg/hm2,比对照吉林30增产4.2%。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多分枝,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3.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抚豆19号是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高产、高蛋白、稳产、适宜性好。2007~20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17.9kg/hm2,比对照增产11.36%。2008年辽宁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33.85kg/hm2,比对照增产10.09%。粗蛋白含量平均为42.27%,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0.07%。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通过对抚豆19号大豆品种进行栽培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大豆品种资源和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油大豆新品种抚豆20号是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高产、高油、稳产、适宜性好。2007、200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8.85kg/hm2,比对照增产1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66.15kg/hm2,比对照增产14.4%。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22%,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2.91%。中抗(MR)大豆花叶病毒病。通过对抚豆20号大豆品种进行栽培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大豆品种资源和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黑河2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高蛋白、抗病等特性。在黑龙江省2001-2002年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51.9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在2002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 925.5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4号增产16.5%;大面积生产试验中产量高达2 518 kg/hm2。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4.69%和19.46%。2003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审定。  相似文献   

6.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40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育40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以公交94198-1为母本、美国品种CK-P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单粒传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4.4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4.5%;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8.4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7.3%。其主要特点是高油(23.88%)、高产,适于吉林省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遗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为母本、早熟1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在陕西省引育中心试点,最高单产4 707 kg/hm2;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产量2 889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46.5 kg/hm2,比对照增产6.5%。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41.95%,脂肪含量最高可达23.62%。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SMVⅢ号和大豆灰斑病。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适合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区春播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夏播。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品豆1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573-1576
品豆16系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旱大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山西省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313.0 kg/hm2,比对照晋豆19增产13.5%;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418.5 kg/hm2,比对照晋豆19增产12.5%。蛋白质含量41.1%,脂肪含量19.82%。主要优点是产量高,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综合抗性好。适合山西省北部春大豆中晚熟区春播和南部夏大豆区夏播。  相似文献   

9.
高产大豆新品种抚豆25号是抚顺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宜性好,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2 kg/hm2,比对照增产13.1%;2012-201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3 kg/hm2,比对照增产15.7%。该品种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70%、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1.31%;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通过对抚豆25号品种进行栽培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为今后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大豆品种资源和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抚豆30号是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所选育而成,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宜性好。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44.5kg/hm2,比对照品种铁豆43号增产13.2%。2018年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54.0kg/hm2,比对照品种铁豆43号增产12.3%。粗蛋白含量平均为38.91%,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1.82%。抗(R)大豆花叶病毒病。通过对抚豆30号品种进行栽培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开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大豆品种资源和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吉农2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农26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7年以"吉林27号"为母本、以"DG325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66.7 ks/hm2,比对照"吉林30号"平均增产8.6%;2007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高蛋白杂交大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99071测交组配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6.85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5.81%;2009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480.10 kg/hm2,比对照增产0.79%。平均粗蛋白质含量45.12%,粗脂肪含量18.10%,属高蛋白杂交大豆。该品种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早中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3.
矮秆大豆品种吉密豆1号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吉密豆1号。2003~2004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 408.4 kg/hm2,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18.62%,2004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 528.2 kg/h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20.7%。该品种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矮秆,适合密植,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甘玉2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玉23号是以自育自交系甘1478为母本、甘3401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007年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 501.0 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减产0.4%;2009年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 430.5 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1.5%。高抗红叶病...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优良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及筛选优异育种中间材料,选育和推广北方春中早熟区组高油大豆新品种,采用梯级杂交育种方法,将多亲本优良基因进行聚合累加,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和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与病害鉴定技术,创新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合丰53’,该品种油分含量21.94%,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3036.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8.6%;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3.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9%.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是以经太空辐射后的铁丰18号为母本,自选野生大豆(M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的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2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70.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在2010年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838.8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该品种籽粒含粗脂肪194.5 g/kg、粗蛋白427.1 g/kg,高抗大豆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地区、陇东地区、沿黄灌区以及西北同类地区春播,也可作为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后夏播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