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HSC)法和Eberhart-Russell法对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绵麦1403两年的高稳系数HSC分别为83.43%和85.36%,均高于对照品种川麦107;绵麦1403的回归系数(b)分别为1.06和0.98,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川麦107。表明绵麦1403不仅产量水平高,而且稳产性能好,并具有广泛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3.
高产多抗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烟农173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2012—2015 年度山东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了‘烟农173’和对照‘济麦22’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采用区域试验中常用的高稳系数法(HSC)和变异系数法(CV)2种方法测定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烟农173’试验平均产量为8894.6 kg/hm2,较对照增产5.6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高稳系数和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1.08 和7.33,均低于对照的16.22 和7.74,具有高产与稳产的双重性;籽粒角质、商品性好、中筋品质优。‘烟农173’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种植前景广阔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杜世坤  赵振宁  赵宝勰  高玉芳 《种子》2022,(3):117-120,封2
利用2016年和2017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通过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及AMMI模型对大豆品种银豆4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银豆4号两年的产量变异系数小、高稳系数大,回归系数均较对照陇豆2号小,基于AMMI模型中计算IPCA值与原点的欧氏距离D值小,属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可以在甘肃省中晚...  相似文献   

5.
摘要:应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标准差适应性参数法及相对平均偏差分析等方法对2017-201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参试小麦品种(早播组Ⅳ组)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洛麦27、豫农804、淮麦1196、泰禾麦5号、郑麦22、轮选2000、漯麦26、淮核15173、淮麦1403等品种被判定为高产稳产类型。用这四种方法评价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特性时,高稳系数法效果最好,其次为变异系数法和相对平均偏差分析法,标准差适应性参数法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合理评价品种的适应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品种的适应性与稳定性是衡量品种推广利用价值的必要步骤,本文以河南省1997-1998年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高肥冬水组为例,比较了几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表明用决定系数(r^2),品种变异系数(CV),品种变异系数CV与平均变异系数CV的比数百分数以及高稳系数(HSC)测定品种的稳定性结论不一致。从而提出用HSC测定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用回归系数(bi)或灰色布局测试品种的适应性,并提出提高品种的适应性与稳定性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线性回归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适应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8个,占61.5%,但丰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较少,只有微红225和扬辐麦2049,仅占15.4%。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高稳系数法与3种稳定性参数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8.
王瑞霞  李伟峰  杨光宇  高树广  张春花  徐东阳  秦速滑 《种子》2019,(10):124-126,F0004
根据2014—2015年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结果汇总资料,通过标准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及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周10J5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14—2015年区域试验中,周10J5两年平均产量1488.45kg·hm^-2,较对照(豫芝4号)增产12.89%,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其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值较高,回归系数小于1接近于1。综合表明:周10J5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适宜在河南及相似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生产特性,以2005~2006年度山东省小麦高肥1组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临麦4号和对照品种潍麦8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临麦4号丰产性能高、稳定性能好、适应范围广,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1—2002年度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l3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475、烟农23是两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潍62036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2年多点区试表明,郑麦004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的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偃展4110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7.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株型理想、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中、晚茬种植的弱春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是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有机结合而育成的,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导入长穗偃麦草的优质、抗病、抗逆多个优异基因,实现了种属间优异性状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几个主要目标性状结合起来,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小偃22从2000年以来长期是陕西省主栽品种,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的骨干品种。笔者对小偃22来源、特征特性、创新点,应用情况,优质高产栽培规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并对更新换代大品种的特点和培育和产业化推广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晋麦63的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做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还育成了一批苗头品系和优异种质。实践表明:晋麦63不仅是一个优良的种植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国审小麦品种“小偃22”两个姊妹系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有两个姊妹系小偃22-2和小偃22-3,两个系在农艺性状多方面比较相似,皆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骨干品种。为了有效鉴别和利用这2个姊妹系,本文从农艺性状、蛋白电泳、SSR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两个系的差异,总结了两者农艺性状的异同点,找到了区分2个姊妹系SDS-PAGE和A-PAGE图谱的特征带,筛选出了25对区分这2个姊妹系分子差异的SSR特异引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筛选和引进高产稳产性突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探讨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的必要性和参考价值,笔者采用变异系数法、适定性参数法、回归系数法及高稳系数法,对2017—2018年云南农科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组)保山试点各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得到‘昭黄10号’、‘保玉16号’高产稳产性突出,其次‘靖都1号’和‘楚单1404’高产稳产性也好,4个品种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扩大种植和推广。4种分析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联合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可使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是有必要的,对提高选种引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