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马剑平  马俊梅    满多清  郭春秀    张裕年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3):23-28
以民勤不同林龄胡杨根区土壤为对象,采集0~200 cm土壤样品,并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胡杨林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中黏粒含量逐渐增加,粗砂粒含量减少,粉粒、细砂粒差异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N、电导率变化均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且表层(0~20 c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表聚性明显。3个林龄胡杨根区土壤速效P含量、pH差异不显著(P>0.05)。3)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与黏粒、粉粒、有机质、全N、速效P、电导率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粗砂粒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黏粒、粉粒含量与含水量、有机质、全N、速效P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的增加改善了胡杨根区土壤理化性质,为干旱区胡杨的抚育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豫中烟区土壤物理性状与养分特性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豫中烟区8个主要植烟县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特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中植烟土壤的物理性状较稳定,粒级以粉粒为主,沙粒次之,黏粒含量最低,其中粉粒以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布为30%~60%,属于中壤土和重壤土;容重分布范围为1.05~1.17 g·cm~(-3),均适宜烟株根系生长;总孔隙度分布范围39.40%~70.15%,2.28%的偏低,40.57%偏高,其中禹州、郏县和叶县均值偏高。养分特性以pH值中性偏碱,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氯离子含量适宜,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适宜,但是除pH值为弱变异外,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为中等变异,速效磷、速效钾和氯离子含量为强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粗沙粒、黏粒、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沙粒和粉粒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沙粒、粉粒呈极显著负相关;全钾、碱解氮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沙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速效磷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粗沙粒呈极显著负相关;氯离子仅与粒级0.5~0.1 mm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62-67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梵净山珍稀植物梵净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林下的土壤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对其土壤机械组成、pH、CEC、有机质、N、P、K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各林下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化学特性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中砂细砂粗粉粒≈粘粒细粉粒中粉粒,为轻壤土;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砂粒粗粉粒细粉粒≈中粉粒中砂≈粘粒,为重壤土;珙桐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为细粉粒粘粒≈粗粉粒中粉粒中砂细砂,为重壤土。3种土壤均为酸性反应,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质、CEC、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达极丰富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丰富水平;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为极丰富水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CEC含量为丰富水平;珙桐林下土壤碱解氮含量为极丰富水平,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宜。梵净山冷杉林下土壤粗粉粒、细粉粒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南方红豆杉林下土壤中砂粒与pH值、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中粉粒、物理性粘粒与pH呈显著负相关,粘粒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珙桐林下土壤的中砂粒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砂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粉粒与pH呈显著负相关,物理性粘粒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种珍稀植物林下土壤质地不同,养分含量有所差异,梵净山冷杉林质地轻,南方红豆杉、珙桐林质地较为粘重。  相似文献   

5.
全婷婷    陈学刚    李勇  杨涵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37-42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采取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3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样品共45个,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粒度理化指标,并对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7.71 g/kg,变异系数为24.10%,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大小关系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研究区土壤呈中性和弱碱性,不同用地类型土壤pH值大小呈现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均值减小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粗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中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细黏粒含量较低,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粒径组分分布规律与整个研究区相同;土壤粒径、有机质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的细黏粒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粒径与有机质、pH值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与pH值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地类型对SOM含量、pH值、细黏粒和粗黏粒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区域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茶叶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和茶叶样品,分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中贵州鸟王茶土壤性状及与茶叶品质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值为1.00~1.21 g/cm3,土壤孔隙度平均为51.89%,土壤毛管持水量平均为32.78%,鸟王茶产地土壤物理性状适合于茶树生长.土壤pH值为4.70~5.27,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分别为21.43~51.25、5.78~28.02、29.38~116.24mg/kg,而速效钾素含量中等,为85.79~113.80 mg/kg.土壤颗粒组成中粗粉粒含量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氮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茶叶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与茶叶咖啡碱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蒙山茶园土壤组分对铝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讨铝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环境化学行为,以蒙山茶园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间歇法研究了原土及各粒级对铝吸附解吸的动力学特征,分析土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和CEC与铝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以期为茶园土壤科学管理、降低茶叶中铝含量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两种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最大吸附量为例,紫色土表现为粘粒(1 009.26 mg·kg-1)粉粒(510.17 mg·kg-1)细砂粒(269.13 mg·kg-1)原土(144.91 mg·kg-1)粗砂粒(217.94 mg·kg-1),黄壤表现为粘粒(477.56 mg·kg-1)粉粒(327.62 mg·kg-1)原土(152.54 mg·kg-1)细砂粒(136.90 mg·kg-1)粗砂粒(174.61 mg·kg-1);两种土壤对铝均存在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以60 min为界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反应阶段,吸附平衡时间为240 min;双常数方程及Elov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两种土壤对铝的吸附解析动力学过程,方程拟合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的有机质、游离氧化铁、CEC与吸附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吸附速率的下降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在解析阶段,三项指标与两种土壤的解析率相关性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白刺灌丛沙堆在演替过程中土壤粒度与分形维数特征,分形维数与土壤粒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勤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均以细砂(46.71%~64.06%)为主;土壤分形维数变化为1.665~2.242,在白刺灌丛沙堆演替过程中分形维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衰退阶段达到最大值。2)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极细砂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砂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黏粉粒、极细砂含量越多,土壤分形维数越高。3)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分形维数可以用来评价土壤的养分状况。研究结果可为荒漠灌丛发挥防风固沙和土壤保育功能的定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东省垦造水田建设需要,对采集于广东省内水田占比较大的博罗县、惠东县、仁化县以及英德市4地高产水田的耕作层、犁底层样品,进行土壤物理指标检测和方差分析、MATLAB拟合VG模型参数,探究其土壤物理特征。结果表明,4处样地耕作层、犁底层的饱和含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均值分别为40.50%、25.17%,1.24 g/cm3、1.57 g/cm3和51.79%、39.04%。耕作层容重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黏粒含量显著负相关,犁底层则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VG模型参数n值、黏粒含量均值为犁底层(1.333、9.01%)>耕作层(1.274、5.14%),n值随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几种典型土壤不同粒级组分对镉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壤各粒级组分在理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组分吸附的镉其环境学归宿的差异。本文采用热力学平衡法研究了黑土、黄棕壤、黄泥土、红壤不同粒级组分(粘粒≤2μm,粉粒2~20μm,细砂粒20~200μm,粗砂粒200~2000μm)对镉的等温吸附,得出了各组分对土壤吸附镉的贡献率,并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吸附的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级组分对镉的吸附量在4种土壤中均表现为粘粒〉粉粒〉粗砂粒〉细砂粒,且粒级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吸附量最小的细砂粒组分对镉的平均最大吸附量为(47.00±9.450)mmol·kg^-1,粘粒、粉粒、粗砂粒对镉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平均是细砂粒的4.22±0.67、2.86±0.49、1.7±0.47倍;各组分对镉的吸附量之间的差异随着镉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各组分对土壤吸附镉的贡献率为粉粒〉粘粒〉细砂粒〉粗砂粒(只有红壤中粘粒〉粉粒),土壤80%~90%的镉吸附在〈20μm的组分上,粗砂粒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各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大小为粒级〉有机质〉平衡pH,而游离氧化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温宿县早实核桃园作为研究区,采集不同土层土壤进行粒度和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宿县早实核桃园土壤主要由细砂和粉粒组成,总体属于壤土或砂土质地。土壤以粗组分为主,分选性很差。早实核桃园不同土层之间含盐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盐分含量与机械组成有很强的相关性。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粉粒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明确水田和旱地土壤交换性镁的供应能力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400组不同利用方式的典型耕地土壤进行分析,研究水田、旱地2种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全县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仅为46.9 mg/kg,各乡镇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最高的乡镇是桥东,平均含量达91.3 mg/kg,最低的乡镇是白洋,平均含量仅为17.9 mg/kg;水田土壤为51.9 mg/kg,旱地土壤为32.5 mg/kg,水田土壤交换性镁的供应能力高于旱地;稻—稻—菜水旱轮作方式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70.58 mg/kg,稻—稻轮作方式为47.85 mg/kg,大豆—甘薯旱地轮作方式为28.91 mg/kg,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分析土壤交换性镁与理化性状关系得出,土壤交换性镁与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粉粒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得出,诏安县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各乡镇间分布不平衡,且供应能力较弱,可能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因此,合理增施镁肥,特别是旱地土...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粒径分布可显著影响土壤风蚀强度,研究其变化特征,对阐明风沙运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表层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粒径分布,计算分析不同类型沙丘风沙土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粒配曲线。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呼伦贝尔沙地表层风沙土以砂粒为主,其含量可达60% ~ 80%,黏粒与粉粒含量较少。随沙丘的固定,土壤黏粒、粉粒与极细砂含量显著增加(P < 0.05),细砂、中砂与粗砂含量显著减少(P < 0.05),极粗砂含量无显著变化(P > 0.05)。(2)沙地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粒度分布较集中,偏度情况为极正偏,峰度值为尖窄,分形维数介于2.25 ~ 2.49之间。随沙丘的固定,风沙土粒度组成不断细化,粒径分布的对称性与均匀程度不断优化,分形维数不断增大。(3)沙地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均具有唯一峰值。流动沙丘跃移与蠕移组分的分选性较好;固定沙丘悬移组分的分选性较好。随沙丘的固定,在组分之间过渡时,土壤颗粒变化的剧烈程度不断降低。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类型沙丘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反映了风沙土粒径分布随沙丘固定的变化特征,可为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的分形特征、粒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变 化规律,并对研究区土壤分形维数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做初步探索。【方法】以银川平原草甸湿地的土壤 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分和盐分差异将研究区分为低湿草甸、典型草甸和盐生草甸 3 种生境,采用粒径质量分布 表征土壤的分形特征,选用 Simpson 物种优势度指数、Shannon-Weiner 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 物种丰富度指 数和 Pielou 物种均匀度指数作为植物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以粘粒的 微团聚体为主,分形维数值趋于 2.28~2.84;3 种草甸湿地的土壤分形维数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典型草甸(2.74) >盐生草甸(2.72)>低湿草甸(2.66);土壤分形维数与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极细砂粒和细砂粒含量 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垂直剖面上表层粘粒和粉粒含量较高,深层极细砂粒和细砂粒含量较高,中砂粒波动较大, 粗砂粒仅出现在表层或深层;低湿草甸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达 1.15。【结论】银川 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粒径和分形特点受局部地形环境的水文关系影响较明显;水土过程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产 生直接影响,土壤物理结构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起间接驱动作用,同时人为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在昆明设置不同土壤质地对高山娃娃菜(Brassica pekinensis)品质效应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管理条件下,不同质地的土壤土生长的娃娃菜产量差异显著;在容重较轻、通透性较好的土壤下种植的高山娃娃菜株高、叶片数、结球的紧实度等生长发育情况较好,具有优良的商品外观品质和产量表现;高山娃娃菜中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中细砂粒和粘粒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粉粒、粗粘粒极显著相关;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砂粒显著和极显著相关,与粘粒极显著负相关;膳食纤维与粘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收获食用部分的NO3-含量与砂粒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粘粒极显著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颗粒没有相关性.从蔬菜产量和安全品质综合来看,砂壤为高山娃娃菜较为适宜的土壤质地类型,其次为容重较轻、通透性较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碱的壤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代表性土壤的分形特征,并对分形维数与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颗粒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介于2.425~2.717之间,表现为土壤中粉粒、黏粒含量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大;在土壤剖面上,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回归分析表明,分形维数与粉粒、黏粒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沙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土壤特性的定量化指标,分形维数与渗透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苏南典型区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典型区,研究农田土壤有效态铜、锌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昆山市土壤全Cu含量平均为28.48 mg/kg,变异系数为34.23%;全Zn含量为114.79mg/kg,变异系数为89.55%。土壤有效态Cu含量为3.17~23.51 mg/kg,平均8.37 mg/kg,变异系数为56.31%。土壤Cu的活化率为31.02%,变异系数为34.79%。土壤有效态Zn含量为0.99~16.53 mg/kg,平均3.73 mg/kg,变异系数为87.15%。土壤Zn的活化率为3.56%,变异系数为78.09%。(2)土壤全Cu含量是影响有效态Cu含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0.01 mm黏粒含量也是影响有效态Cu含量的重要因素;全Zn是影响有效态Zn含量的相对重要的因素。<0.01 mm黏粒含量是影响Cu活化率的最主要因素;pH是影响Zn活化率的相对重要因素。(3)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在不同功能区和地貌区差异均不显著。土壤Cu的活化率在不同功能区和地貌区差异均不显著,化工区和中部平原区含量较高。土壤Zn的活化率在不同功能区表现为菜地区显著高于化工区和印染造纸区,在不同地貌区以北部洼区较高,南部湖荡区较低,差异不显著。(4)土壤有效态Cu,Zn含量和土壤Cu,Zn活化率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在湘南和湘东烟—稻轮作田土壤进行了烤烟施钾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35~405kg/ha的范围内,烟叶中水溶性总糖和钾的含量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氮和蛋白质含量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新田三井灰泥田烤烟适宜施钾量为405kg/ha:嘉禾普满黑灰泥田,宁远大界灰泥田和浏阳官渡黄扁砂泥烤烟适宜施钾量为270kg/ha.用B种方法和C种方法预测的烤烟施钾量与田间试验所得适宜施钾量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研究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判别新增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白水、蒲城和富平3县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每20 ha新增耕地作为一个采样单元,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共采集土样30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土样质地等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土壤质地均为粉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69 g/kg、0.67 g/kg、15.79 mg/kg和173.28 mg/kg;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白水县>富平县>蒲城县;全氮含量表现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有效磷含量表现为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有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参照黄土高原养分分级指标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结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采样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存在地区差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青海省河南县选取8个高寒土壤样地,研究和分析高寒草地土壤质地差异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样地均为壤质沙土,随着土层加深,黏粒减少,沙粒增多;各样地土壤各层0~200μm粒径的土粒含量分布基本一致,小粒径土粒集中在20~80μm;各样地除全磷含量较低外,其他养分含量丰富,各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表层土壤中,黏粒含量与C/N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中,全磷含量与沙粒含量有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含量和0~200μm粒径的土粒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土层总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0~20μm土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45~100μm土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总磷含量与20~45μm土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100~200μm土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0~5μm各粒径土粒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碳含量与3层土壤0~1μm各粒径土粒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