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内蒙古城市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的富集与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现场采样.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内蒙古城市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评价表明,内蒙古城市菜地砷、铅含量降低;镉、汞超过背最值,但还没有超过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限值,4、6、7号地区存在汞的警戒级风险。叶菜类砷、果菜类和根莱类铅远超过无公害蔬菜限量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蔬菜中汞、砷主要来源于土壤,铅既有土壤源也有外来污染。不同类别蔬菜的重金属富集顺序:叶菜类镉〉汞〉砷〉铅.果菜类镉〉汞〉铅〉砷,根菜类品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采样及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重庆市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化学调控。调查表明,重庆市蔬菜重金属总体上尚未达到污染水平,但其污染危险有随时间推延而升高的趋势。叶菜类蔬菜除砷外,镉、汞、铅等进入临界级。蔬菜中的镉、砷主要来自于土壤,汞、铅则来自于大气。不同类型蔬菜的富集能力为叶菜类>茄果类>豆类>块茎类>瓜类,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镉>汞>铅>砷。盆栽试验表明,在高污染背景条件下,添加石灰、腐植酸、硫化钠、亚硒酸钠都能够抑制土壤汞、镉进入蔬菜,但选用腐植酸既能增产,又能降低蔬菜汞、镉含量。汞镉在莴笋各器官的分配仅与重金属元素有关,而添加的化学物质及其添加量无关,汞主要积累于根部,镉则积累于可食茎叶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中的土壤微生物对蚕豆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方法】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基质,开展室内盆栽试验,在土壤灭菌和施杀真菌剂(苯菌灵)条件下,测定蚕豆的生长、矿质养分、镉、铅含量与累积量。【结果】杀真菌剂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和蚕豆地上部氮的含量,降低蚕豆地下部磷和钾的含量,但对蚕豆株高和生物量影响不显著;导致蚕豆地上部的镉含量和植株镉累积量降低,降低蚕豆对镉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土壤灭菌处理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和蚕豆地下部钾的含量,降低蚕豆株高和生物量;导致蚕豆植株镉、铅含量、地下部铅累积量增加,而地下部镉累积量、地上部铅累积量下降;增加蚕豆对镉、铅的富集系数与镉转运系数,但减小铅的转运系数与生物转运因子。【结论】清除土壤微生物和抑制真菌均改变蚕豆植株的矿质养分、镉、铅含量与累积特征,影响蚕豆的生长,表明土壤微生物在蚕豆重金属耐性与累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土壤环境中不同污染浓度的重金属镉(Cd)、汞(Hg)、铜(Cu)和铅(Pb)对荸荠生长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荸荠的安全种植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主要荸荠品种桂蹄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污染浓度的镉、汞、铜和铅的盆栽试验,设0、0.25、1、1.75、2.5 T(T为每个重金属土壤环境限量值)5个添加量浓度,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为添加量浓度+试验土壤本底浓度。在荸荠成熟后,分析荸荠果肉、皮和茎叶中各元素分布及富集积累规律。【结果】荸荠在不同浓度的各重金属处理下均能正常生长,吸收重金属元素特征分别为:铜、铅和镉在不同部位含量分布为:茎叶皮果肉;汞分布为:皮果茎叶。荸荠中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T汞处理下和2.5 T铅处理下,荸荠果肉中汞和铅的含量分别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新鲜蔬菜水果的限量值。【结论】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会促进荸荠产量的提高,荸荠各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镉、铅和铜元素地上茎叶植株吸收多,块茎吸收少,汞则相反;荸荠对铅和镉耐受性强,在土壤达到环境限量值时,荸荠果肉中铅和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汞容易被荸荠吸收,在有汞污染风险的区域建议不要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改良剂对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小青菜镉、铅含量的效果。【方法】以小青菜品种"塌地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施用不同改良剂(石灰、沸石、骨粉、FeS2、纳米羟基磷灰石、粉煤灰及其两两组合)处理,测定重度镉(40mg/kg)、铅(1 200mg/kg)污染土壤中小青菜生物量、镉和铅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土壤pH值,分析不同改良剂处理对小青菜中镉铅含量的降低效果。【结果】施入改良剂后,小青菜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沸石+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下的生物量最大,与未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增产51.1%(P<0.05)。小青菜地上部镉含量降幅最大的为石灰+沸石处理;地上部铅含量降幅最大的为沸石+骨粉处理。小青菜中镉的转运系数大于铅,表明镉比铅更容易迁移到小青菜地上部分。施入改良剂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且以沸石+骨粉处理下的pH值最大。【结论】施用改良剂后,小青菜中镉和铅的含量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蚌埠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朱兰保  高升平  盛蒂  周开胜  王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72-2773,2846
调查了蚌埠市蔬菜重金属铅、镉、铬、砷、汞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除叶菜类蔬菜外,其他类型蔬菜均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叶菜类蔬菜中,100%样品铅含量超标,50%样品镉含量超标,镉含量平均值接近无公害蔬菜重金属限量指标;所有蔬菜无Cr、As、Hg污染;不同类型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叶菜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强,瓜类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弱;同一蔬菜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也较大,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浙江省不同产地和不同品种杨梅果实重金属铅(Pb)、镉(Cd)、铜(Cu)、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杨梅果实样品污染因子的质量分指数均小于1.0,铅、汞、砷、镉、铜的含量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果实可以安全食用.杨梅果实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指数大小次序为铅汞砷镉铜,铅污染相对较重,铜污染较轻.不同杨梅品种果实中普遍存在镉、铅、砷和铜4种重金属元素.不同产地杨梅果实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有一定差异,与当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生产的化工产品、施用的肥料农药有一定关系;同一产地不同品种杨梅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对同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部分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富阳区、桐庐县、诸暨市、秀洲区选择6个主要蔬菜基地共采集30个土壤样品和30个蔬菜样品, 分别测定其砷、铅、镉、铬、铜、锌、镍、汞含量, 对照相应的国家标准, 分析土壤和蔬菜样品中的重金属超标率、检出率, 及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调查发现:4个研究区的供试土壤样品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均达到轻污染。从单个元素看, 只有部分Cd、Cu和Zn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其中Cd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在调查的蔬菜样品中, 只有青蒜和葱各1个样品可食部位的Cd含量超过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供试蔬菜样品整体对Cd的富集系数最大, 对As的富集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陕西省眉县与周至县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污染风险进行评价。【方法】于2012-10,在陕西猕猴桃主产区眉县和周至县10个猕猴桃果园采集40个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铬、铜、砷、镉、汞与铅含量,并计算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眉县土壤中铬、铜、砷、镉、汞与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7.68±8.84),(42.39±6.19),(29.12±1.56),(0.18±0.02),(0.054±0.017)与(7.03±2.46)mg/kg;周至县土壤中铬、铜、砷、镉、汞与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7.86±5.86),(50.02±6.57),(21.48±3.57),(0.22±0.10),(0.049±0.006)与(3.87±2.55)mg/kg。眉县5个猕猴桃园土壤样品中砷含量超标,周至县1个猕猴桃果园土样中砷含量超标。眉县猕猴桃果园土壤中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砷>铬>镉>铜>汞>铅;周至县猕猴桃果园土壤中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砷>镉>铬>铜>汞>铅。眉县和周至县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86和0.65。【结论】眉县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属尚清洁等级,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周至县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属清洁等级,污染等级为安全,土壤环境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1.
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Accc 8011,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Accc10011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Accc 10013的草炭吸附制剂直接或间接(将菌剂装入聚丙烯薄膜袋密封)置于有机肥与化肥制成的复混肥料中,于25℃恒温放置30 d,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活细菌数量,研究添加化肥对细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化肥总养分(N P2O5 K2O)达到0.066 g.g-1,加入的细菌活菌数显著下降。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将这几种细菌的草炭吸附制剂封装入聚丙烯薄膜袋再埋入化肥与有机肥制成的复混肥料中,当化肥总养分达0.122 g.g-1时,细菌的存活率也有显著的下降。所以这3种肥料细菌不能与化肥质量分数较高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混合,而应单独包装,分开放置。表2参1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炭基花生专用肥以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普通三元复合肥及不施肥相比,对花生产量、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炭基花生专用肥和有机肥对花生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能够增加花生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单株生产力,增加饱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饱满度等各项经济指标。两者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突出,其中处理5炭基花生专用肥450kg/hm2+有机肥2160kg/ hm2(有机肥中N+P2O5+K2O替代40%炭基肥基准用量中氮磷钾)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评价氮肥肥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间试验在最佳施氮情况下,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均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接近,但不同普通田间试验之间氮利用率变幅较大;示踪试验的氮利用率或氮转化率不能作为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科学依据;②氮利用率低估了氮肥肥效;不考虑外源氮时则高估了氮肥肥效;使用氮转化率和外源氮是科学评价氮肥肥效的方法;③具体施肥实践时,可以不考虑外源氮而直接使用氮相对转化率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参照长期定位试验的最佳施氮量,即使在不测定土壤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氮转化率半定量地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14.
在水田化肥深施方案(即将化肥与适量水混合后,用强制性排送肥机构将其排入土中)的基础上,对排送肥机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种对各排肥管轮换供肥的分配器,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这种排送肥机构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基肥基础上一次性追肥对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香粳2号"为材料,在15 kg/667 m2纯氮施肥水平下,以50%N采用有机肥基施、50%作追肥在6个不同叶龄余数下分别施入的运筹方式,研究不同时期追施N对中晚粳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倒3叶追N时产量最高,倒2、4叶次之,而整精米率以倒4叶施N为最高,垩白率以倒2、3叶处理最低,RVA特征谱以倒1、2叶追肥处理最优。为实现该品种稻米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有机肥基施基础上一次性追肥,应选择在叶龄余数为2~3叶时施用。  相似文献   

16.
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扬麦20进行了不施化肥、常规施肥和化肥减量20%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肥20%处理的成熟期株高、穗长和产量分别下降了8.06%(P<0.01)、12.12%(P<0.01)和17.76%(P<0.01),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下降了26.88%(P<0.01)、31.19%(P<0.01)、21.15%(P<0.01)。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11%(P<0.05)、34.32%(P<0.05)、24.19%(P<0.01),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6.92%(P<0.01)、16.61%(P<0.01)、16.08%(P<0.01)。上述结果说明化肥减量20%虽不利于小麦生长,导致减产,但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合理施肥,开展化肥减量及替代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化肥在农业上被大量使用,给我国的耕地造成了严重损害。土壤中营养大量流失,土壤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坏,土壤功能严重退化。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的使用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对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效果、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生物有机肥的对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生物有机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夏玉米专用缓释肥的施用效果和实现夏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产量、SPAD值、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鹤壁和许昌两试验点专用缓释肥较等养分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增产5.17%和5.65%,较农民施肥分别增产9.99%和5.34%,植株氮养分积累量较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增加6.21%和7.97%,氮肥利用率较普通肥料1次施分别提高7.66和8.69个百分点,与普通肥料2次施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专用缓释肥(28-10-12,缓释氮素占50%)苗期1次性施用750 kg·hm~(-2)促进了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高产、高效和简化施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培育火力楠容器苗最适宜的肥料类型和施用水平,为培育火力楠优质健壮容器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用纯黄心土作为育苗基质,按添加不同水平(0.2%、0.4%、0.6%、0.8%和1.0%)的缓释肥和施用不同水平(0.3%、0.5%、0.7%和0.9%)的复合肥设不同处理,纯黄心土基质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火力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生物量和保存率等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苗木质量.[结果]添加缓释肥和施用复合肥的处理均能促进火力楠苗高、地径、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和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添加缓释肥的处理均优于施用复合肥处理;在添加缓释肥水平为0.6%以下时,火力楠苗高、地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积累随着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0.6%以后,随着肥量的增加反而下降;添加缓释肥和施用复合肥不能提高火力楠苗木的保存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表现最好的是处理3(缓释肥水平0.6%),总体来说,缓释肥处理和复合肥处理均优于CK,缓释肥处理更优于复合肥处理.[结论]火力楠容器苗培育时建议采用在基质中添加0.6%缓释肥.  相似文献   

20.
以桂糖97-69 作为供试品种,以利达生物有机肥、普通复合肥为供试肥料,设置等价施肥处理,研究不 同肥料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和工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株高、成茎率、有效茎数、产 量、纤维分、蔗糖分高于施用复合肥处理,但出苗率、分蘖率、茎径不及施用复合肥处理。说明在促进甘蔗伸长、提高 甘蔗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上,施用生物有机肥比施用普通复合肥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