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南方红豆杉实生苗、顶枝扦插苗和侧枝扦插苗定植3.5年后幼树的生长量(树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定植3.5年后幼树的树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在3个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表现较好的处理是侧枝扦插苗,其次是实生苗,较差的是顶枝扦插苗;地径和侧枝发枝数生长表现较好的均是实生苗,其次是顶枝扦插苗,较差的是侧枝扦插苗。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前庄区域,将大棚内培育的南方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定植到圃地后,对其株高、地径、发枝数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定植3a后,幼苗的株高、地径和发枝数在2个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扦插苗的株高、发枝数均高于实生苗,实生苗的地径生长量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3.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金城林场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营造的4年生幼林的生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生苗造林幼树的树高、地径、生物量干重指标都大于扦插苗造林的幼树,且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实生苗造林幼树的地径变异系数是扦插苗造林幼树地径变异系数的1.1倍;扦插苗造林幼树树高变异系数是实生苗造林幼树树高变异系数的2.8倍。  相似文献   

5.
依据相同立地条件下同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生苗造林保存率比扦插苗高,但两者均高于90%;2)扦插苗的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实生苗大;3)扦插苗及实生苗高生长和径生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扦插苗表现出“高胖”的形态特征,而实生苗倾向于“矮胖”。  相似文献   

6.
对南方红豆杉8种不同密度、17种不同基肥和3种不同遮阴的27个月幼林的生长量进行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南方红豆杉不同密度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较有利于其生长的造林密度是50 cm×100 cm、100 cm×100 cm、75 cm×75 cm,最不利于其生长的造林密度是25 cm×25 cm;217种不同基肥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较有利于幼树生长的基肥处理是:碎柴皮2.64 kg/株、锯末3 kg/株、锯末2.2 kg/株、碎柴皮2.0 kg/株;33种不同遮阴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遮阴度为50%的遮阴条件最有利于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2007~2009年在普洱景谷进行了不同类型思茅松苗木造林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的生长情况,分析了扦插苗留圃时间长短对造林初期思茅松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育苗基质培育的扦插苗对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山地栽培2年3个月后,在树高生长方面差异显著,而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林木生长量是扦插苗好于实生苗;思茅松扦插苗在生根良好的前提下,扦插留圃时间长短对幼树生长无明显影响;林下表土与树皮碎片(1?1)混合的育苗基质所培育的扦插苗,造林后其地径、树高生长明显好于育苗基质为林下土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8.
张春 《福建林业科技》2021,(2):15-18,24
于2017-2019年在福建省龙海林下国有林场翻钟工区开展交趾黄檀19个家系的扦插苗造林比较试验,分析早期生长性状.结果表明:造林1.5 a时,扦插苗试验林平均造林保存率为98.83%,实生苗(对照)保存率为95.57%;家系扦插苗平均地径3.89 cm、平均树高2.62 m,不同家系扦插苗在地径、树高间都存在极显著差...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实生苗与扦插苗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不同育苗方式下1年生油橄榄苗木间的生长差异,对以油橄榄品种佛奥同一株成龄树的种子及枝条育成的1年生实生苗和扦插苗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佛奥实生苗根(地下部)、茎、叶生物量的分配较为平均;佛奥扦插苗叶片生物量的积累最多,占其总生物量的36.45%,其根(地下部)的生物量次之,占其总生物量的34.73%,其茎的生物量最少,占其总生物量的28.82%,且其叶的生物量比其茎的生物量高出7.63%。2)实生苗的苗高同地径、根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地径同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扦插苗的苗高和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地径同茎生物量、根生物量亦均呈显著正相关。3)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地上部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根直径均呈极显著差异,其根总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均呈极显著差异,表明实生苗地上部长势旺盛,根系发达。4)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同其根(地下部)生物量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交趾黄檀不同家系扦插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4 a苗龄交趾黄檀家系扦插苗平均造林保存率较高,为94.37%,大部分参试家系扦插苗适应性较强,比实生苗生长更快;不同家系扦插苗树高、胸径、冠幅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存在显著性差异;树高重复力最高,地径重复力最低。通过综合评价,选择出了遗传稳定性最优的2号、13号家系。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30个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在张掖市肃南县塔尔沟苗圃开展苗期试验,测定5a生苗期苗高、地径、新梢长、侧枝数等生长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家系间苗高、地径、新梢长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均在19.76%以上,苗高、地径、新梢长、侧枝数指标的家系遗传力均较大,均在0.830以上;苗高与地径、新梢长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新梢长、侧枝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2)以苗高为首要选择指标,按照1倍标准差选择出158#、106#、160#、154#、109#、119#6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30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径砧木对山桐子嫁接苗成活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山桐子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就不同地径砧木对山桐子嫁接苗生长特性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山桐子苗嫁接成活率为86.00%~93.20%,保存率为82.63%~90.43%;地径为7~9 cm的大规格砧木组嫁接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显著高于3~5 cm砧木组的。(2)地径为7~9 cm的大规格砧木组嫁接苗的接穗粗度、树高、冠幅、枝条数量、最长枝长度、最长枝粗度、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地径为5~7 cm的中规格和3~5 cm的小规格砧木组的,而不同地径砧木对最短枝长度、最短枝粗度和叶柄长度的影响均不显著。(3)接穗粗度、树高、冠幅、枝条数量、最长枝长度、最长枝粗度、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单株叶片数量、叶面积指数与砧木地径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因此认为,山桐子砧木的粗度对嫁接苗木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进行生长影响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繁殖方式、育苗时间、材料规格对苗木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扦插苗的苗高、地径最大,根数最多;春季育苗的苗高、地径、根数最大;材料规格≥5.0 mm(<8.0 mm)时,苗高、地径、分枝数、根数皆最大;选用≥5.0 mm(<8.0 mm)规格材料,在春季进行扦插繁殖,苗木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类型山核桃无性系苗木进行造林,通过7 a的试验表明,不同类型无性系苗与造林当年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地径生长、挂果年限及果品质量等关系密切,化香砧生长枝、本砧生长枝嫁接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保存率好,树高、地径生长快,挂果投产时间早,山核桃果品质量好等特点;本砧结果枝嫁接苗造林与化香砧生长枝嫁接苗相比具有一定的矮化特性及提前结果特性,但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差,果品质量也远不及其他类型苗木.  相似文献   

15.
对四川犍为地区引种栽培的互叶白千层扦插苗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x¯±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和苗木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评定互叶白千层苗木质量可以苗高(H)、地径(D)和全株生物量作为表型指标,结合主根数量,并辅以根系长度作为辅助参考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互叶白千层扦插苗的3级分级标准,Ⅰ级苗木:苗高>17.66 cm,地径>1.98 mm;Ⅱ级苗木:苗高为11.48~17.66 cm,地径为1.36~1.98 mm;Ⅲ级苗木:苗高<11.48 cm,地径<1.36 mm。可为互叶白千层苗木分级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7.
腐殖质赤红壤上施磷、锌和硼对巨桉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中以6个营养处理对腐殖质赤红壤上巨桉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在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除单施锌(Zn)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单施硼(B)处理的茎枝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外,各处理的指标都大于对照处理的指标,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各含磷(P)元素处理的高径比都小于对照,相反,单施Zn或B处理的高径比都大于对照;以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为基础,选出各施肥处理的优劣顺序为P+Zn>P+Zn+B>P>B>Zn>CK。同时,对6个处理的苗木各部分生物量间的分配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顺昌县开展无患子播种育苗试验,重点研究了其苗期生长动态,掌握无患子在一年中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实生苗的苗高生长高峰期在6月到9月,其中以7月到8月生长最快,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41.8%,进入9月后苗高生长放缓;地径增长旺盛时期在8月至9月,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20%左右。进入10月后,无患子实生苗的生长逐渐以增粗为主,11月后,苗高生长基本停止。复叶片数的变化趋势与苗高基本一致,即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8月间。11月后幼苗陆续落叶,进入休眠期,因此,复叶片数出现生长曲线出现回落现象。同时,单株最大小叶叶长和叶宽的增长高峰期也分别出现在7月和8月。无患子实生苗从8月上旬开始有单株萌发侧枝, 8-10月单株侧枝数增加较为迅速,11月后侧枝基本停止萌发。但侧枝基径和枝长的生长并未有明显放缓或停滞。说明,此时的地上部分物质积累主要用于侧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20.
化学调控剂在巨尾桉组培苗嫩梢扦插育苗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化学调控剂能明显延缓或抑制巨尾桉扦插苗高生长,促进地茎生长,在抑制主根生长的同时强烈促进侧根生长。施用1.0 g.m-2的化学调控剂60 d内高生长仅增加3 cm,地茎增长0.12 cm,生根条数达20~30条,出圃率达95%;而不施药的苗木60 d内高生长增加17.6 cm,地茎增长0.05 cm,生根条数仅8~12条,出圃率只有85%。应用化学调控剂能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起到了贮存苗木作用,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