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榛子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榛子用途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该文主要通过论述我国榛子遗传资源保护、榛子品种选育及榛子无性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全面总结我国榛子遗传改良取得的进展,并以此提出我国榛子遗传改良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榛子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榛子遗传改良进展和丰产栽培技术进展进行详细叙述,提出今后榛子遗传改良及丰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榛子遗传改良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是世界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扁桃、腰果)之一。榛子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干果(木本经济作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榛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良种培育对于我国榛子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世界上及我国榛子生产发展、育种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榛子遗传改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对我国榛子生产的发展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榛子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榛子原产我国,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榛属在世界约有2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我国原产8种2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榛子是果材兼用的优良树种,是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扁桃、硬果)之一,能生产上等的坚果和以其种仁为原料的高档食品、饮料等;也可以生产十分珍贵的木材,其木材坚硬,纹理、色泽美观,可做小型细木工的材料;部分品种可作植被恢复及园林绿化树种.本文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榛子的种类及分布;良种选育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针对榛子遗传改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榛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坚果,也是国际四大坚果之一,果实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在汲取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关榛子坚果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驯化、良种选育、杂交育种、无性繁殖及遗传改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我国榛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浅析了资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果榛子的生命周期长,建园是大果榛子生产的重要基础环节,建园质量直接关系到树体生长发育及效益的发挥。为此,建园时必须依据大果榛子生物学特性,严格技术标准,坚持高标准建园,为实现早果丰产、优质高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榛子是干果树种中具有较高栽培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笔者结合山西省杂种榛子栽植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栽培探索,从旱作集雨节水整地技术、苗木选择、栽植、预防抽条、定干与整形、修剪、除蘖、主要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山西杂种榛子栽植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山西杂种榛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东丰县在三北五期工程造林中引种平欧杂种榛子的可行性分析,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引种的基础条件,包括水土气温等,同时又对榛子今后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查和预测,这些都为发展平欧杂种榛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平欧杂交榛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一个栽培榛子资源。本研究使用9个SSR标记分析了8个引进的平欧杂交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而构建了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其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4.161、0.875、0.734,说明其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指纹图谱分析显示通过8个两两标记组合,能有效区分引进的平欧杂交榛品种。本研究为平欧榛栽培品种的保护与推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我国榛子的发展状况、河北省榛子资源分布情况及赤城县榛子资源分布状况,并从加强野生榛子的经营管理、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示范园建设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对榛子资源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叶绿体遗传转化及其应用于杨树遗传改良的潜在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体遗传化和核遗传化技术均已是比较成熟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然而二者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却不相同。目前,杨树遗传转化时大多应用的都是核遗传转化系统,几乎还没有人进行过其叶绿体的遗传转化,参照目前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杨树遗传转化育种发展的需要,及时尝试开展杨树叶绿体遗传化的研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杨树遗传转化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遗传理论,对树木遗传改良过程中常用公式估算的遗传增益与实际获得增益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确认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力估算的可靠性、个体繁殖系数和群体有效含量大小,以及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等因素.并对在树木育种实践中提高遗传增益预估可靠性、缩小其与实际增益的误差、增强遗传改良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林木遗传图谱是林木遗传学家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高度杂合, 且多为异交物种, 构建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困难较大。文中对已构建的林木遗传图谱进行总结, 从遗传标记的选择、作图群体的构建和遗传作图策略3个方面综述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过程, 着重介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特殊之处, 指出作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对构建高密度的林木遗传图谱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表明:雷州半岛5个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之间遗传分化很低,遗传分化系数FST=0.081 2,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980 4,种群间具有较强的基因流(Nm=5.654 9)。通过UPGMA聚类将5个白骨壤种群分为三类,特呈岛种群和角尾种群为一类,企水种群和高桥种群为一类,和安种群单独为一类。和安白骨壤种群可能是雷州半岛最古老的白骨壤种群,应予以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10省区15个南方红豆杉代表性种源,研究揭示其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变化、种源遗传分化等。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为0.4192,多态百分率(PPL)、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变化在80.00%-93.33%、0.3393-0.3873、0.4926-0.5615。南方红豆杉种源遗传多样性受其产地经度和纬度非线性共同影响,偏南和偏西地区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而偏东和偏北地区种源遗传多样性则较高。因试验的南方红豆杉种源其原产地种群皆是较大的古树种群,且片断化的时间较短,加上其特有的繁育特性,种源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1211,仅有8.7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91.2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UPMGA聚类结果还显示,除福建武平和武夷山2个较小种群的种源外,试验种源可按地域大致划分为偏东和偏北,及偏南和偏西2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16.
三尖杉种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我国三尖杉主要分布区16个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的种源基因多样性为0.337 7.研究发现,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源主要来自三尖杉自然分布区的东部和偏中东部地区.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生境的片断化,三尖杉种源间的遗传分化较大,2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7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聚类结果显示,来自东部和偏中东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源聚成一支.该区域和边缘分布区种源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长叶和短叶2种类型三尖杉种源间的差异.研究还表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林业研究》2021,32(4)
Forest management may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orest connectivity and natural population sizes.Harvesting old-growth single trees may also change natural patterns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using a silvicultural system of seed trees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of Eremanthus erythropappus(DC.)MacLeish.A complete survey of 275 trees on four plots was undertaken out to compar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a managed stand with an unmanaged stand.We genotyped all adult and juvenile individuals 60 months after the management and compar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parameters.Genetic diversity was considered high because of an efficient gene flow between stands.There were no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stands and no evidence of inbreeding.Genetic clustering identified a single population(K=1),indicating no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anaged and unmanaged stands.Adult and juvenile individuals of the unmanaged stand were more geographically structured than individuals from the managed one.There was a tendency of coancestry among juveniles at the first class of distance of the managed stand,suggesting a drift of genetic structure possibly caused by management.Understanding early responses to management 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and structure is a first step to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of tree species.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management of E.erythropappus on genetic diversity,and more accurately,on 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 needs evaluation over time to promot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天然种群及其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思茅松 3个天然种群和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状况进行了研究。 9种同工酶系统 16个基因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 :思茅松天然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比率P =70 1% ,等位基因平均数A =2 2 7,平均预期杂合度He=0 2 91;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基因分化系数GST=0 0 5 2。思茅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较天然种群丰富 ,以上各遗传参数值依次为P =73 5 % ,A =2 4 2 ,He =0 2 95 ,种子园营建是林木遗传改良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毛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8个毛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84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4条能稳定产生多态标记的引物,共扩增出129个位点,主要集中在400~1 4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01个,比率高达78.3%,Shannon多态性指数较高平均为0.377.根据POPGENE32软件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各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I和遗传距离D,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为0.081~0.503,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605~0.923,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理上较近的居群多聚在一起,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说明各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杉木优树分子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Virketal.,1 995) ,其遗传变异研究对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Liuetal.,1 993)。遗传变异研究既可以用谱系或杂种的表型资料 ,也可以用同工酶数据 ,还可用DNA水平的分子标记数据 (Smithetal.,1 992 )。近年来 ,分子标记已广泛而有效地用于估测育种材料的遗传变异 (Lee ,1 995) ,其中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是较好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Welshetal.,1 990 ;Tinkere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