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指标、生长状况、土壤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 ,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经济效益。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林冠截留量提高 8.6 6 % ,饱和持水量增加 315.8% ,相对湿度提高2 .5% ,有机质含量提高 11.7% ,减轻容重 0 .2 g/cm3,林分病虫害明显减少。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 14.9%、2 2 .9%。  相似文献   

3.
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岷江柏木幼林地经过连续4 a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7 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 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 cm含水量增加2.46 g.kg-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0.18 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 g·kg-1~0.55 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 g·kg-1~1.36 g·kg-1,有效氮增加4.5 mg·kg-1~18.5 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3.46 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岷江柏木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岷江柏木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4.
干旱地带侧柏幼林地绿肥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连续4a在干旱地带抗逆性树种侧柏幼林地上利用雨季种植绿肥压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幼树生长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红豆草的土壤0~40cm含水量旱季增加3.68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07g.cm-3;种植草木樨土壤0~40cm含水量旱季增加4.18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种植沙打旺土壤0~40cm含水量增加2.46g.kg-1,0~20cm土壤容重降低0.18g.cm-3。(2)种植绿肥压青,土壤有机质增加0.37g.kg-1~0.55g.kg-1,土壤CaCO3含量下降0.66g.kg-1~1.36g.kg-1,有效氮增加4.5mg.kg-1~18.5mg.kg-1,有效磷含量增加1.0mg.kg-1~3.46mg.kg-1,CEC比对照增加0.54mg.kg-1~0.58mg.100g-1。(3)种植红豆草、草木樨、沙打旺绿肥压青对抗逆性树种侧柏树高、地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种植红豆草的侧柏幼树生长最好,高、径生长为对照的1.7倍和1.6倍。  相似文献   

5.
油松刺槐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指标,生长状况,土壤因子,小气候因子的测试分析表明,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效益。混交林比油松纯林林冠截留量提高8.66%,饱和持水量增加315.8%,饱和持水量增加315.8%,相对湿度提高2.5%,有机质含量提高11.7%,减轻容重0.2g/cm^3,林分病虫害明显减少。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4.9%、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荒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沙棘、刺槐和油松三种人工林0~80cm土壤养分与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8.1~11.9g·kg-1,全氮含量0.53~0.82g·kg-1,全磷含量1.34~1.75g·kg-1,含速效钾85.5~175.5μg·g-1,碱解氮32.9~66.4μg·g-1,速效磷3.08~5.14μg·g-1。与荒地相比三种人工林林地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明显增加。土壤表层(0~20cm)与下层养分含量差异显著,表层以下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地表层土壤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向下逐渐降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换酶、脲酶和酶活性总体水平表现为刺槐林沙棘林荒地油松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林木混交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等不同类型林分中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朝阳地区的松毛虫发生区,混交林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38.0%和74.8%;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43.9%和80.8%,3种油松林分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顺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9.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林分类型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西地区现有几种主要的水土保持林分类型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混交类型的水土保持林,其林分层次结构、生长情况均好于油松纯林,物种我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林分生物量以油松-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最高,达96.550t/hm^2,比油松纯林提高57.658t/hm^2;各类型混交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混交类型林地土壤容重比纯林减小0.05-0.2g/cm^3、孔隙度提高0.76%-3.45%、有机质提高0.03%-0.73%、全氮含量提高0.004%-0.036%,说明油松阔叶混交林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林分枯枝落叶量及持水量也明显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形成的乔木混交林是辽西地区林分结构较为理想的混交类型。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3种林分凋落物量及其N、P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元低山暴雨区湿地松(Pinus eliottii Engelm)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湿地松与刺槐混交林(mixed stands of Pinus eliottii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3种人工林凋落物量与养分归还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的年凋落量范围在3609.6kg·hm^-2·a^-1到4917.6kg·hm^-2·a^-1,除刺槐林外,湿地松林和混交林均以叶的凋落量占优势,分刺占各自总凋落量的87.45%、55%。湿地松纯林凋落量1a中出现3次峰值(5月、7月、11月或12月)。刺槐纯林出现两次峰值(7月、11月或12月),混交林与刺槐纯林相似。3种林分N、P的年归还量均以刺槐林最大,湿地松纯林最小,这与凋落物总量的大小排序相反。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的归还量占主体。3种林分相比,湿地松林和混交林的凋落总量明显高于刺槐林,但养分归还量却有所不同,刺槐林和混交林明显高于湿地松林,这说明阔叶林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针阔混交比针叶纯林更能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内相关因素,研究其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促进了油松的生长,增强了对赤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内不同类型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类型绿地,各林地内的细菌浓度、霉菌浓度和放线菌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的土壤密度显著大于刺槐纯林和马尾松+刺槐混交林,但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最小;马尾松纯林有效钾含量最高,刺槐纯林最低;马尾松纯林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最低,刺槐纯林与马尾松+刺槐林没有显著差异;马尾松+刺槐pH值最高,马尾松纯林和刺槐纯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各植被土壤碱解氮与有效钾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有效钾、碱解氮及pH值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刺槐林和刺槐纯林的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没有显著差异。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建议营造混交林,以便增加抗逆性,降低营林成本。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Th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ameliorating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e Loess Plateau is characterized by lots of gullies, and its surface soil is fragile and easily erode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oil and water loss are: rainfall, vegetation, slope and others. Rainfall is the motive, power of causing soil and water loss; besides, vegetation and slope also greatly affect soil and water loss. …  相似文献   

17.
辽东半岛地区主要火险林型及燃烧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外业调查确定了辽东半岛地区的主要5种火险林型,分别为油松人工纯林、日本黑松人工纯林、栎树天然纯林、杂木天然林、刺槐人工纯林。阔叶树林型下的灌木层、草本层的种类和盖度均明显大于针叶树,针叶树的凋落物层盖度大于阔叶树。主要林型下地被可燃物的载量分布较高,变化范围为6.47~12.08t/hm2;地被可燃物燃烧性能是针叶树明显大于阔叶树,其综合燃烧性由大及小的排序:日本黑松人工纯林>油松人工纯林>天然栎树林>刺槐人工纯林>天然杂木林。  相似文献   

18.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土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表土有机碳含量SOC分布在12.61~66.19 g·kg^-1之间,平均值为30.87±1.30 g·kg^-1,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多重比较显示竹林(37.63 g·kg^-1)显著高于马尾松林(18.52 g·kg^-1),马尾松林仅为竹林的49.21%。(2)表土有机碳密度SOCD在3.27~15.69 kg·m^-2间,平均值为8.22±0.39 kg·m^-2,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10.15 kg·m^-2)和竹林(9.96 kg·m^-2)的SOCD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4.82 kg·m^-2)(p=0.005,p=0.036),马尾松林仅是阔叶混交林的47.49%。(3)蕉岭长潭保护区表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02 100 t,占总面积54.54%的针阔混交林贡献最大,其次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和马尾松林。(4)表土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31;与石砾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6。与林下植物分布有密切联系,有机碳含量〈20 g·kg^-1的指示种有6种,包括千年桐、黄毛楤木、米碎花、谷木冬青、长叶冻绿和乌韭,有机碳含量〉40 g·kg^-1的指示种有光叶海桐和土茯苓,有机碳含量在20~40 g·kg^-1间还未发现指示种。  相似文献   

19.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地(包括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虎榛子林(2 85mm)>沙棘林(2 38mm)>刺槐林(1 88mm)>油松×刺槐林(1 31mm)>油松林(0 77mm)。不同植被类型0~60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 2mm)>油松×刺槐林(241 0mm)>刺槐林(210 2mm)>油松林(198 1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岩  朱岩  张建军  卢路 《林业科学》2012,48(5):8-14
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于2008-05-14至2008-10-11及2009-05-05至2009-08-05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水平条整地)、天然次生林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SWUF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参数率定,验证SWUF模型在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WUF模型中的蒸发参数、产流参数、非饱和水流参数属于高度敏感性参数,使用SWUF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率定;SWUF模型对刺槐人工林20~150cm各土层、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0~15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20%以内;SWUF适用于模拟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各土层每日土壤含水量,也能够比较充分地模拟3种林地不同深度土壤层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趋势,但在模拟耗水量大的刺槐林表层土壤水分方面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