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上极濒危鸟类之一,属我国特有的生物物种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下称"中心"),自2002年3月从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引入60只朱鹮,进行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至3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人工饲养的5只朱鹮相继发病、死亡,通过对患病朱鹮的临床症状观察,死亡尸体的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新城疫病毒与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对大群应用利巴韦林和转移因子进行预防,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朱鹮种群2009年-2018年的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楼观台朱鹮人工种群的种群总数、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老龄朱鹮所占比例较大;朱鹮亲鸟扔雏行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繁殖相关数据指标年间变化差异显著,碎卵相比死雏、腐卵在繁殖失败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为朱鹮圈养种群繁殖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数据基础,可为濒危鸟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鹮的饲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考察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秦岭南坡洋县境内获得一只朱鹮,这只朱鹮是一只雏鸟,体质比较瘦弱。1981年6月23日下午6点由陕西省洋县启程经48小时,于25日下午6点安全到达北京,由北京动物园进行保护饲养。  相似文献   

5.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981年5月,朱鹮在中国陕西洋县重新出现以来,种群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在朱鹮人工繁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难题。2012年3月22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殖研究中心的10羽朱鹮在上海野生动  相似文献   

6.
李斌  天庆 《野生动物》2002,23(3):2-3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濒危珍禽朱鹮,经过科技人员20年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使野生朱鹮种群和人工饲养朱鹤种群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秦岭南麓洋县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 145只,洋县的省人工救护饲养中心有朱鹮达143只,北京动物园朱鹮馆人工饲养繁殖朱鹮28只,另外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有朱鹮18只。世界朱鹮种群数量已达334只。 20世纪初,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等亚洲东部国家,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森林被砍伐,环境恶化、朱鹮在一些国家己销声匿迹了,甚至于灭绝。1960年世界鸟类保护会议…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鸟类学会、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于1999年9月6~10日在中国陕西省汉中市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就朱鹮保护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省珍稀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送检的2只病死朱鹮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斑,腺胃有大小不一溃疡灶,溃疡灶可见暗黑色线状虫体,十二指肠和泄殖腔有不同程度出血;经病原分离鉴定为沙门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鹮(Nipponnia Nippon)的应激反应是指朱鹮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源的刺激时而产生的机能障碍和防御性应答反应。1应激因素对朱鹮的影响朱鹮性情孤僻,胆小易惊,野生种群一般栖息在距人类聚居地比较远的山林、丘陵地带。环境相对比较安定,虽属群居,但以伴侣生活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养环境限制和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地对朱鹮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常见有相对密度较大、圈舍维修、异物进入、捕捉、运输、噪音以及消毒、治疗等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发生应激反应,一般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如呼吸急促、发出异常叫声…  相似文献   

10.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鸟类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2009年人工饲养的1只朱鹮雏鸟,将一根直径为8mm、长10mm的橡胶圈误食进入胃里,第2d朱鹮雏鸟中毒发病、精神萎顿和绝食现象,并出现41.7℃高烧。本次采用肌肉注射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使这只朱鹮雏鸟精神好转,3d后,朱鹮雏鸟从胃里吐出橡胶圈,经过细心护理朱鹮雏鸟得到痊愈。  相似文献   

11.
尹钟 《野生动物》2003,24(2):53-54
扩大科技交流,增进合作与研究。1999年9月,中动协与中国鸟类学会、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陕西省汉中市共同召开了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来自我国和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和新闻界人士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为大会致词。会议交流了朱鹮等鸟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目前朱鹮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鹮为极濒危级鸟类,自1989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孵化出第一只雏鸟开始,科学工作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自1990年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后,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2年8月,种群数量已达到196只。  相似文献   

13.
朱鹮为当今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据估计,除人工饲养下的8只(我国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佐渡朱鹮保护中心2只)以外,自然界约有34只见于我国陕西洋县,总计不过40多只。 19世纪,朱鹮曾经广泛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北起苏联远东沿海南部,南抵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岛;西自中国中部,东至日本诸岛。但是,本世纪以来,朱鹮的分布范围急剧地缩小、数量迅速下降,到60年代几乎消声匿迹,因而各国对它的研究不多。日本最早注意到朱鹮的危机,进行了一些生态调查和自然界种群的保护研究,并试图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4.
于晓平 《野生动物》2002,23(2):16-17
类似的悲剧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在同时上演,但结局却有点让人喜出望外。20世纪50年代以前,朱鹮助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宝岛台湾也曾是它们越冬的地方,位于北纬23°30′的东港是朱鹮分布的最南限。只因位于中国南疆的海南岛没有标本采集的记录,所以未被列入。 陕西省是我国朱鹮主要的历史分布区之一。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陕西省北部气候温暖潮湿,森林茂密,即使最北端的府谷、神木也是朱鹮生儿育女的好去处;关中平原古木参天,河川纵横交错,八百里秦川一片生机勃勃,正是朱鹮繁衍子孙的天然乐园…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林业部门透露,为缓解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朱鹮野生种群的状况,陕西省实施的野化放飞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2005~2006年,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对朱鹮鸟首次繁殖失败的亲鸟,采取了人工辅助自然育雏技术,共有9对繁殖朱鹮参与实施,繁殖成功率88.9%,育雏成功率82.3%。其中200年参与实施的5对亲鸟在2006年进行自然繁育均获成功。实验证明笼养朱鹮人工辅助自繁育雏技术方案成熟可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2018年5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突然有10只人工育雏的朱鹮雏鸟在短暂厌食后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为新城疫。剩余18只朱鹮雏鸟经检测12只新城疫阳性,后经抗NDV异源高免血清治疗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后,16只雏鸟成活。朱鹮感染新城疫偶有报道,但尚无成功治愈的案例。这次朱鹮雏鸟新城疫的诊治为今后珍稀濒危鸟类的新城疫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黄涛  黄治学  闫鲁  王科  魏明艳 《野生动物》2012,33(4):214-215,248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世界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见。2008年河南董寨1只19日龄朱鹮雏鸟,在人工育雏过程中将1根直径为7 mm、长78 mm的玻璃吸管误食入胃里,朱鹮雏鸟出现疼痛和精神委顿拒食现象,采取及时切开肌胃将玻璃吸管取出,用温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将胃黏膜肌层及皮进行分次缝合,术后对该朱鹮雏鸟进行了彻底的消炎治疗和切口消毒,同时又进行细心的护理和合理的喂食,1周后该朱鹮雏鸟痊愈,并在2 a后配对繁殖。  相似文献   

19.
冯宁  徐建民  张守城  徐振武 《野生动物》2007,28(5):17-19,46
在完成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半野化训练及相关论证后,2007年5月31日,陕西省宁陕县放飞了22只朱鹮。在总结朱鹮放飞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朱鹮放飞后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汉中行署批准,汉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1986月1月11日在汉中市成立。汉中地区,位陕西省南部,北接秦岭、南倚巴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类型复杂,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较多,有鸟类288种,兽类115种,还有一些两栖爬行动物,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陕西有六种,汉中就有五种,其中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种类,闻名中外。1980年重新发现的“秦岭一号朱鹮群体”,是现存的唯一朱鹮种群,该种群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保护下,由当时的7只已繁衍到21只,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朱鹮的保护,经林业部批准,已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