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能值分析法,将汉中市生态经济系统内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产品、输入能值、货币流、废物流各种不同种类的资源,通过能值转换率转换为统一标准的太阳能值,然后经计算分析得到汉中市20052014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52014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52014年汉中市的能值/货币比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汉中市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绿色GDP呈曲折缓慢上升趋势,传统GDP中绿色GDP占比较小并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汉中市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退化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建议从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信息产业和开发生态旅游等方面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建立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为汉中地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中国海水养殖业破除发展瓶颈,由海水养殖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构建中国海水养殖业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中国海水养殖资源与环境发展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经济发展指数则在振荡中上升;中国海水养殖复合系统处于低发展水平下的高耦合中级协调状态,资源-环境及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呈濒临失调的振荡下降态势,资源-经济系统呈振荡增长态势,复合系统协调度地理分布呈北高南低发展态势。建议各地区聚焦发展短板,加强养殖技术创新,以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期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迪庆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2010版)展开研究,计算并分析了2005~2014年迪庆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旨在实证生态足迹模型在高山峡谷区的应用,并为迪庆州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5~2014年迪庆州人均生态足迹呈振荡式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825 3 gha波动上升到2014年的1.251 7 gha;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0.945 8 gha下降到2014年的0.467 8 gha;生态平衡由微弱的生态盈余逐步转向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呈大幅度增长趋势,2014年支撑经济发展需要2.66倍的迪庆生态承载力;碳吸收地在生态足迹结构中由较低占比迅速增长成为生态足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迪庆州生态赤字的主导因素;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要远低于GDP年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采集了陕西省凤县1994-2014年的21 a间的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凤县未来经济发展水平下的人均耕地面积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各产业对县域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幂函数递减趋势,当人均GDP达到150 000元后,人均耕地面积基本保持在0.078 hm2不变,可见,当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再简单的依靠耕地消耗来提高GDP,而是发生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张婧  朱国伟  姚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96-10899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核算,从而导致了GDP偏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江苏省为例,建立了江苏省2000~2005年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结果表明,2000~2005年江苏省资源与环境总损失大约为257.01亿~616.82亿元,占当年GDP的1.29%~4.11%。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江苏经济增长水平。所以应以绿色GDP取代传统GDP,构建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与核算体系。由于目前我国核算方法不太完善,所以应以实物量核算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郑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定西市2008~2012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主要能值效率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EIR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59上升至1.81;ESR在2008年略高(0.39),其余四年维持在0.35左右,波动幅度很小;EYR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1.25下降至1.22;s稳定在1.25~1.30之间;r整体呈下降趋势,从0.65下降至0.61;n整体呈上升趋势,从0.34上升至0.39;ELR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83上升至2.21;SDI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68下降至0.55,5a平均值为0.59,SDI1.经分析,5a间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辅助能值投入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能值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且相对稳定,系统承受的环境压力增加,可持续能力下降,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为促进定西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充分利用辅助能值,提高淡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系统的可利用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经济循环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云南省近10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云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综合水平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资源与环境安全水平呈稳定且缓慢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已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0—2017年陕南三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了陕南三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地区的纵向发展来看,2010—2017年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不同地区的发展特征也不相同。从分指标的横向来看,综合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汉中市位列第一、安康市第二、商洛市第三;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质量方面,商洛市均落后于汉中市和安康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汉中市增长幅度较小,安康市还有所下降,而商洛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科技创新服务是安康市绿色经济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0.
张云兰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85-3194
【目的】动态评价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能值投入、能值产出、系统评价三大方面建立33个指标,深入研究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和运行状况,并对农业绿色GDP进行核算;同时将广西的研究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进行比较。【结果】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分别增加9.54%和44.61%,辅助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业处于自然资源高度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阶段,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尽管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不够稳定,尤其是2015年以来,可持续性指数下降38.85%,表明系统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人均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偏低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绿色GDP占比较低,且从2000年的60.13%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47.73%。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贵州,但低于云南;农业绿色GDP占比高于全国,但低于贵州和云南。【建议】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农业机械和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维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充分利用森林和海洋资源,打造特色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海洋农牧场,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