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通过发放407份调查问卷,运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户主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特征、信息资源特征、政策因素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为村干部与化肥施用强度呈负相关且显著;农户家庭兼业程度和复种指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相关且检验结果十分显著,劳动力规模和耕地块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相关且检验结果显著;农户对环境保护关注程度、农户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与化肥施用强度呈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利用包括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和福建南安在内的379个用户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Logistics模型分析了户主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特征和信息特征对农户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行为的影响。研究认为,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与其他农户经常交流、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与农户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年限越长、农户家庭兼业程度越高,则农户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和雎宁县共7个行政村的200户农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当地农户户主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特征、环境认知特征、政策因素特征的实际数据,建立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决策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户化肥施用强度主要受到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规模、劳动力规模、兼业程度、农户间交流频率、环保意识强度、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价格、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化肥使用量高居不下,过量施用化肥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69户天津武清区蔬菜种植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呈强正相关;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了解程度、参加化肥知识培训(讲座)与农户的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安全视角下农户化肥施用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投入要素之一,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数量的同时,污染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危 害农产品的品质安全等负外部效应也逐渐彰显。以安徽省5 个县区的126 个农户为样本,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 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农户农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耕作习惯固化家庭种植规模小等现象普遍,此外, 农户希望得到施肥技术等培训指导,但真正参加过农技培训的农户却很少,同时,农户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 对农户的化肥施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且对施肥的不同阶段的行为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因此,提高农户的文化教 育水平,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快农户间土地流转,对规范农户化肥施用行为进而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南驻马店地区13个样本村281个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农户过量施用化肥危害认知和有机肥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认知与有机肥施用意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户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认识主要受户主年龄、户主教育程度、是否为合作社成员、是否参加施肥技术培训、种植面积、土地质量和土块数的影响;有机肥施用意愿主要受户主年龄、户主教育程度、是否合作社成员、是否参加施肥技术培训、参与生产劳动人数、种植面积和土块数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从创新施肥技术培训模式、建立施肥技术指导长效机制、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农业施肥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对施肥模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科学推进化肥减量任务是控制面源污染、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化肥过量施用现象仍普遍存在,化肥减施潜力大。农户作为我国化肥的主要施用者,也是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但农户对过量施肥的认知不足,这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农户化肥减施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具体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四类:农地特征(如农地资源禀赋、农地流转与经营特征)、社会经济环境(如机械使用、技术培训)、个体家庭特征、农户认知水平与风险态度等。在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形成,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施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可从时间纵向或区域横向视角进一步探究农户行为意愿的动态变化,以引导农户减少化肥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颜璐  马惠兰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6):1152-1156
[目的]分析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户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控制和减少流域面源污染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受到文化程度、务农时间、种植规模、是否参加过施肥技术培训、信息获取渠道、农户对化肥施用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态度、个人施肥习惯、土壤质量下降、病虫害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应从加强农户的施肥技术指导、提高农户文化素质、加强施肥技术信息供给、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规范农户施肥行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通过内蒙古包头市调研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农户转出耕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出耕地的行为与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和农户的非农收入有密切关系。农户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与转出耕地行为呈负相关,非农收入与转出耕地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从三者之间影响的显著程度看,农户非农收入较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农户的年龄更为显著,而农户年龄对转出耕地的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江西省规模农户化肥施用量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转化系数法进行规模农户、化肥施用与碳减排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土壤的肥力、户主是否施用有机肥、对低碳技术应用的风险态度等4个因素深刻影响规模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施用行为,与化肥碳排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化肥碳减排效果显著;建议从政府和农户本身2个维度采取措施,实现化肥碳减排。  相似文献   

11.
唐江华 《油气储运》1996,15(9):18-21
浆液属于多相的复杂流体,故其流变特性测定与单相流流变测定不完全相同,在管输条件下测定浆液主要有牛顿体和宾汉姆塑性流体两种流型。利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流变性时,应考虑影响测量精度的几个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研究指出“滑移”修正不容忽视,另外对非牛顿体在氏剪切速率时测量精度较差,应注意解决好此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余额宝为首的余额理财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吸引大量闲散资金,迅速占领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在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价值和感知风险两个控制变量,构建余额理财用户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用户使用余额理财平台的主要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用户的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以及经济价值显著影响用户的投资行为意图,用户的努力期望通过绩效期望间接影响用户的投资行为意图,而投资行为意图决定用户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上海市生鲜食品消费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关注及认知程度均较高,但是了解的程度不深.在对影响安全食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婚否、收入、家庭规模、对安全食品的关切度等变量均影响了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最后提出政府应加大安全食品的宣传、加强安全食品消费市场的培育、对安全食品的生产与经营进行补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的交配及配后的保护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对异色瓢虫的交配及配后的保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完成交配时间为110.89 min,雌雄虫生殖器结合39 min后雄虫的身体开始晃动,完成一次交配雄虫晃动的总时间为75.11min,雄虫晃动的回合数为129.57个,每个晃动回合包括几个至十几个身体左右晃动的单元,晃动持续直至交配结束.交...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直辖市)城镇居民76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对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罗非鱼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罗非鱼持积极态度的消费者比例较高;影响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水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经历和产品价格等;建立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决策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入感知义务作为组织支持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交换意识作为组织支持和感知义务之间的调节变量,验证组织支持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的假设.实证结果分析表明,组织支持通过感知义务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交换意识在组织支持和感知义务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2):76-80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内需增长型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我国1983—2013年的全国数据,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力度较为微弱,且短期内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长期推行,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农户在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同时,还要避免收入风险的冲击。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四川省1 063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检验了在收入风险冲击下,农户可选的风险应对机制及这些机制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缺失的背景下,农户会选择一些非正规的机制应对风险。由于事后的风险处理机制受到限制,农户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事前机制来处理收入风险。目前,生产经营中的保守行为是农民规避风险的主要方式,但这种事前机制将同时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