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明确供试苦瓜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的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用苗期接种法对143份苦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在143份苦瓜种质资源中,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的材料1份、抗病材料两份、中抗材料5份,分别占总数的0.70%、1.40%和3.50%;感病材料17份、高感材料118份,分别占总数的11.89%和82.52%;抗病材料主要来自中国大陆,果实性状为短棒形、皮色浅绿、瓜瘤为条瘤和条粒瘤的苦瓜资源。【结论】鉴定的苦瓜高代自交系材料普遍感枯萎病,加强苦瓜枯萎病抗性资源的收集引进、创新、鉴定和评价工作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江西乐平市采集的苦瓜枯萎病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导致乐平市苦瓜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momordicae).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9%噁霉灵、50%多菌灵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0352、0.3037 mg/L;而50%异菌脲的抑制作用最弱,其EC50值为419.0041 mg/L.推荐99%噁霉灵、50%多菌灵为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江西乐平市采集的苦瓜枯萎病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导致乐平市苦瓜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momordicae)。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9%噁霉灵、50%多菌灵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0.0352、0.3037 mg/L;而50%异菌脲的抑制作用最弱,其EC_(50)值为419.0041 mg/L。推荐99%噁霉灵、50%多菌灵为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5.
东方百合对镰刀菌鳞茎腐烂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百合主产区采集东方百合种球鳞茎腐烂病病样,用镰刀菌分离方法分离纯化病原,均分离到镰刀菌菌株,经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通过田间镰刀菌接种试验,筛选出不同抗性的材料进行总皂苷测定.结果表明:材料Cai-74的抗性较其他材料都强,而SF4n系列的抗性较其他系列材料都差,Cai-74的总皂苷含量比SF4T4-5的含量增加29.8%,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7.
番茄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Fol)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严重影响番茄农业生产。几丁质酶(CTS)在丝状真菌中保守存在,在真菌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否参与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过程目前尚未见报道。在Fol中鉴定到2个几丁质酶编码基因FolCTS2和FolCTS3,利用基因敲除方法研究其在病原菌致病中的功能。结果表明:缺失FolCTS3不影响Fol菌丝生长及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能力,但显著影响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力,其缺失突变体的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能力显著下降;而缺失FolCTS2对Fol生物学表型无显著影响。这一研究提示几丁质酶编码基因FolCTS3参与调控尖孢镰刀菌的几丁质酶活性和致病过程,为解析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及番茄枯萎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河口县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云南省红河州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从香蕉茎部分离纯化了疑似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采用ITS序列和形态相结合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红河州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扩增了约700 bp片断,经序列分析该菌与尖孢镰刀菌的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K9,Fusarium oxysporum HLJ_10,Fusarium oxysporum strain TBCui等菌株的相似性均为99%。形态鉴定结果显示该菌菌丝有隔,孢子为镰刀状。结果证明该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sesami,FOS)侵染引起的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为筛选出能够应用于芝麻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利用采自我国不同省份(区)的芝麻、荩草和紫花地丁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尖孢镰刀菌拮抗作用测定,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重要拮抗菌对芝麻苗期枯萎病的防控效果;进一步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开展了拮抗菌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来源于我国6个省份(区)的33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细菌1 077株、真菌515株、放线菌554株,筛选出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17株、真菌10株、放线菌51株。其中,细菌菌株SF3-33和SF4-11的拮抗作用最为显著,对尖孢镰刀菌的最大抑菌带均为1.0 cm;且其对由强致病性FOS菌株引起的芝麻苗期枯萎病的最大防效分别达到83.74%和63.13%。SF3-33和SF4-11菌株分别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皮奥显亚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  相似文献   

11.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链格孢菌、串珠镰刀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亚洲百合比东方百合对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强。利用石蜡切片、苯胺兰染色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解菌丝在鳞茎和根部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研究百合枯萎病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病原菌和植物相互作用时分泌效应蛋白(effectors)抑制植物的防卫反应。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尖孢镰刀菌和寄主相互作用时分泌几个特定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15.8~29.9 kD)进入木质部启动致病力,称为SIX(secreted in xylem)蛋白,其中,SIX6蛋白是一个效应蛋白。西瓜枯萎病是由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Niveurn,Fon)引起的真菌病害。为了明确FonSIX6在侵染西瓜时的作用,克隆了该基因的上下游序列,以潮霉素为筛选标记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载体pDH\|SIX6;将构建好的基因缺失载体转入农杆菌AGL\|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转化子的筛选获得了FonSIX6基因的缺失突变体。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浙江省甜瓜枯萎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我们对已经鉴定的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melonis)病原菌TG-5采用蘸根法对甜瓜幼苗进行枯萎病接种试验,并利用甜瓜鉴别寄主确定生理小种。结果表明,Doublon、CM17-187和MR-1均表现为抗性,Charentais T表现为感性,因此,鉴定浙江省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TG-5为0号生理小种。并对12个甜瓜品种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州密25、丰登蜜19和丰登蜜25为抗病品种。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为这一地区甜瓜抗病新品种选育及甜瓜生产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亚麻枯萎病主要是由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Lini(Bolley)Snyder&Hansen]引起的一种亚麻病毒性病害。亚麻枯萎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造成了亚麻的严重减产。目前亚麻枯萎病没有较好的防治手段,培育和利用抗亚麻枯萎病的亚麻品种是综合防治亚麻枯萎病的基础。对亚麻枯萎病的致病机制、症状及分级标准、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开展亚麻枯萎病抗性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加压筛选技术,可以定向培育康乃馨抗病育种材料并加快抗病品种选育速度,为康乃馨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获得抗枯萎病的康乃馨育种中间材料,以感枯萎病的康乃馨多花品种紫蝴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培养系,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后添加尖孢镰刀菌毒素粗提液筛选抗病细胞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urashig-Skoog培养基+麦草畏1.0 mg/L;筛选出EMS最佳处理组合为0.4%处理4 h;在80.0%的粗毒素培养基上培养10 d是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筛选较适宜的选择压;诱导康乃馨再生植株较好的激素组合是苄氨基腺嘌呤(BA)0.5 mg/L+噻苯隆(TDZ) 0.1 mg/L+萘乙酸(NAA)0.1 mg/L;经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进行抗病性鉴定后发现,紫蝴蝶抗病无性系的病情指数为45,...  相似文献   

16.
苦瓜枯萎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浙江省金华市苦瓜种植田采集到10株苦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3株病原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特征,鉴定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引起。对该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进行了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苦瓜有明显致病性,不侵染其他测试的瓜类,证明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dicae Sun & Huang)引起。  相似文献   

17.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序列、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引起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真菌菌株,提取了各菌株的DNA;PCR扩增了8个菌株的ITS序列,并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8个菌株的ITS序列,进行了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建立了各个菌株的分子进化树.通过形态观察、ITS序列的分析及病原接种致病实验,确认1、7、8号菌株为尖孢镰刀菌,能引起香蕉发生枯萎病症状,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18.
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的建立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番茄颈腐根腐病(Fusarium crown and root rot,FCRR)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并对番茄种质资源及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分析,挖掘和丰富可利用的抗性资源,为培育抗颈腐根腐病番茄品种打下基础.[方法]以尖镰孢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产生能诱发植物萎蔫的物质——镰刀菌酸的问题曾有过许多报导。在50和60年代已经证明用致萎蔫的病原菌接种蕃茄、西瓜、豌豆、棉花和亚麻等植物后都发现有镰刀菌酸产生,并且提出西瓜和蕃茄上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株产生镰刀菌酸的能力不同。还证明亚麻上的尖孢镰刀菌的同一菌株在亚麻抗病品种上和感病品种上产生的镰刀菌酸量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镰刀菌酸的作用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承认它是一种非专化性的致植物萎蔫的毒素。但对于其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则看法不一,认为它在病害中的作用是第二位的。我们在进行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sf628和咪鲜胺锰盐协同作用防治番茄枯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icopersici(sacc)snyderet Hansen]引起的番茄枯萎病在中国普遍发生,生物防治能降低化学杀菌剂的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该文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sf628和咪鲜胺锰盐协同作用防治番茄枯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