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山东沿海贝类中除草剂的残留状况,在山东沿海13个县区的贝类养殖区各选取1个站位采集贝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检测分析了贝类中17种除草剂的残留水平,并采用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食品安全指数法评价了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采集的33个贝类样品中共检出5种除草剂残留,包括莠灭净、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扑草净和阿特拉津,检出率69.7%。从种类上来看,文蛤、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中除草剂检出率较高;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农业工业发达地区贝类中除草剂污染状况相对较重;从时间上来看,大多除草剂5、6月检出值较高。通过计算其风险系数,认为贝类中除草剂残留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本研究通过山东沿海贝类除草剂残留状况的检测,以期为贝类的食品安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动物源性水产品中16种除草剂的凝胶色谱-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结果显示,样品通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液提取、凝胶渗透过滤及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选择离子监测、外标法定量.二甲戊乐灵、草净津在4-200 μg/L浓度范围内,其余14种在2-100μg/L浓度范围内与其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一不低于0.9970.扑灭津、阿特拉津、特丁津、西玛津、敌草净、扑草净、莠灭净、异丙甲草胺定量限均为1.0 μg/kg;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丙草胺、环草津、西草净定量限均为1.5 μg/kg;二甲戊乐灵、草净津定量限均为2.0 μg/kg.平均回收率为67.2%-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5.1 %-9.5%.研究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在精密度、准确度方面能满足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水产品中16种除草剂残留的同时检测.用此方法检测了海参、牡蛎、扇贝等水产品中除草剂残留量,检出率最高的是莠灭净,其次是阿扑草净、特拉津、西草净、乙草胺,同时为进一步探讨除草剂污染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姜冰  于彩芬 《河北渔业》2016,(4):19-23,31
根据2010-2013年的实测数据对月牙湾度假区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月牙湾度假区海域七个站中,2010-2013年无机氮每年都有超标站位,磷酸盐与化学耗氧量各测站水质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夏季6、7、8月份的无机氮浓度较高,2012、2013年无机氮超标站位百分比均达100%,靠近近岸海域的测站超标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生物富集及消除规律的研究。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暴露法,在15±1℃水温条件下,将刺参分别浸浴于阿特拉津浓度1.0、10.0和200μg.L-1水中进行富集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3个暴露浓度下,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富集速度较快,随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分别在第1天、第2天和第4天达到富集最大值,富集最大值分别为1.77、14.6和246μg.kg-1;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77、1.46和1.23。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残留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并最终维持在某一质量浓度水平(上述暴露质量浓度下分别为0.67、1.58和168μg.kg-1)而仅产生微小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富集系数随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低质量浓度条件下,刺参更容易对阿特拉津产生富集作用。将达到稳定状态的刺参转移至洁净水中进行消除实验,低质量浓度下,分别在第2天和第10天降至未检出,在高暴露质量浓度下,从第7小时至第46天共取样14次,其浓度范围为2.81±0.64μg.kg-1。本研究所得的药时曲线可为刺参阿特拉津污染的净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桑沟湾营养盐时空分布及营养盐限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DIN、PO43-、Si含量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PO43-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Si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DIN和PO43-的含量低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分别占44%和39%;夏季PO43-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浓度低于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占68%,受PO43-潜在限制的几率达79%,DIN和Si分别为5%和0;秋、冬季Si可能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讨论了海水养殖、陆源输入及外海交换对营养盐时空分布的影响。目前,桑沟湾营养盐浓度基本属于国家一类、二类水质。但是,长期变化趋势显示DIN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莱州湾海域表层海水和生物体中双酚A含量进行调查监测。结果显示,莱州湾29个站位表层海水均有双酚A检出,浓度为7.6~152 ng/L,平均浓度为41 ng/L;该海域14种生物体中双酚A浓度介于ND~13.6 μg/kg之间;扁玉螺、脊腹褐虾和青鳞小沙丁鱼对双酚A的浓缩系数(BCF)较高,分别为137、133和124,鲬和银鲳较低,分别为40.1和45.6。莱州湾海域已经遭受双酚A污染,存在潜在的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春季海水水温上升较快,海水密度和pH比较稳定。栈桥取样点底质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8、0·47、0·34和0·16μg/g。湛山湾取样点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波动较小,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0·56、0·36和0·45μg/g。石老人海水浴场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波动较大,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8、0·20和0·29μg/g。  相似文献   

8.
李丹 《河北渔业》2020,(2):34-35,57
根据2018年8月、2019年8月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紫贻贝养殖海域水质石油类、沉积物石油类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石油类污染状况,做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养殖区连续两年8月份水质石油类环境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未受到污染;沉积物石油类除2018年XY-6站位超过国家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受到轻微污染,其余站位在被调查时间内均符合国家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未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3年6月对莱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分别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春季莱州湾所有站位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污染严重,31%站位的DIN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含量较低,所有站位PO4-P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由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春季莱州湾海域N/P比值总体处于高值,P相对缺乏,营养水平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于Ⅱ级,表明该调查海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但有机污染程度轻于2007年夏季。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年东山湾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资料,对东山湾海水中Hg、As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春季(5月份)东山湾海水中Hg含量表、底层分布较均匀,As含量底层稍高于表层;夏季(8月份)表、底层海水中Hg、As含量无明显差异.海水中Hg和As含量夏季高于春季.总体上,春季(5月份)海水中Hg和As含量邻近八尺门网箱养殖区海域的站位较高,由湾中部向湾顶和湾外呈逐渐降低之势;夏季(8月份)海水中Hg和As的含量分布较均匀.海水中的Hg、As含量分布均与温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pH和溶解氧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海水中Hg、As含量均符合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的第二类标准,表明东山湾海水受Hg、As的污染较小,海水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LC-MS/MS)同时检测养殖海水中17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海水经酸化处理后,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目标化合物,通过对比水样在不同上样pH、淋洗液与洗脱液等条件下的回收率,以此对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收集到的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定容至1 ml,待测。色谱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所有药物经梯度洗脱进行分离,在LC-MS/MS正离子模式的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17种化合物可以在10 min中内得到较好的分离,线性范围为1–200 ng/m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均在2–10 ng/L范围内,定量限均在5–20 ng/L范围内。以空白海水为基质,在20、100、200 ng/L三个不同添加水平下采用内标法定量的加标回收率均在71.3%–125.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4%–12.27% (n=5)。采用该方法对黄海灵山湾近岸4个养殖场进行海水采集并检测,共检测出4种喹诺酮类药物,分别是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其中,恩诺沙星浓度最高。研究表明,该方法快速、可靠,适用于养殖海水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时空分布与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东湾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2014年5月和8月16个站位表层海水中优先控制16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并对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组成、污染水平和主要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月和8月辽东湾表层海水16种多环芳烃平均含量分别为367.4ng/L和138.2ng/L,季节变化明显;海水中多环芳烃主要以低环为主,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部海域,以及金州湾和普兰店湾附近海域,高值区的分布可能受到了石油平台和石化园区等因素影响;5月海水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8月主要来源于石油源。  相似文献   

13.
以2013年5月从渤海采集到的表层沉积物及水样为研究对象,对渤海中部海域汞(Hg)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Hg的含量为(1.058–9.256)×10-3 mg/kg,平均值为4.781×10-3 mg/kg;水体中,Hg的含量为0.005–0.240μg/L,平均值为0.090μg/L。由于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是影响重金属元素沉积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故本研究采用归一化法对Hg的“粒度效应”进行校正,并以水体中的Hg作为参照与校正结果进行对比,来分析沉积物中的Hg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校正后沉积物与水体中的Hg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显著(R=0.634, P<0.001, n=29)。推测,水体中的Hg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Hg的释放。由此可见,这种“二次污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液质联用法检测海水中氯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液质联用仪测定海水中氯霉素的含量。水样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以1 mL50%的甲醇-水溶液定容,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MRM)检测和氘代氯霉素内标法定量。海水中氯霉素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10~10.0ng.mL-1,检出限为0.04μg.L-1,定量限为0.10μg.L-1,加标浓度在线性范围内时,回收率大于90%。试验证明:该方法比较稳定,适用于检测海水中氯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建立渔业水质中七氟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10种拟除虫菊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萃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减压浓缩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七氟菊酯在2.5~100ng/mL、其它9种菊酯在5~2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4);0.05μg/L、0.5μg/L、1μg/L添加浓度水平的回收率在73.8%~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10.3%;检出限(LOD)为0.125~2.5ng/L,最低定量限(LOQ)为0.025~0.05μg/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满足渔业水质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08年9月期间对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养殖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FCB)进行了采样调查,同时采集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贝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灶屿周边海域海水中FCB均未超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2000个/L),受到FCB的污染相对较小;养殖的牡蛎粪大肠菌群均符合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3000个/kg);而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的缢蛏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0%,贝类已受到粪大肠菌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结晶紫(CV)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LMG)和隐色结晶紫(LCV)残留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该法在SN/T1768-2006快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空白样品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标准溶液的方式绘制校准曲线,并以氘代孔雀石绿(D5-MG)和氘代隐色孔雀石绿(D6-LMG)为内标进行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定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G、CV、LMG和LCV4种待测物在0~1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方法检出限均为0.1μg·kg^-1。在加标量为0.5和1.0μg.kg-1水平下4种待测物平均回收率在92.1%~111.0%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9.5%。此外,该法在FAPAS国际能力验证中得以证实,改进后的方法快速且准确,能满足水产品出口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0~2011年莱州人工鱼礁海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8个航次的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等要素的分析结果,运用N/P比值、有机污染指数A和富营养化指数E等方法,对投放人工鱼礁海域不同年份水体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该海域水环境在人工鱼礁投放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投礁区第2年DIN含量明显降低,而DIP含量略有上升,使得海区中的DIN/DIP值降低,由89.60降低到44.54.2011年和2010年投礁区DIN/DIP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人工鱼礁对水体有改善作用;营养化指数E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水质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处于较低营养水平,且2010年与2011年、礁区和对照区E值的平均值均相差不大,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调查海域有机污染指数A小于0或小于1,且投礁区和对照区无明显差异,2010年与2011年也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海域未受到有机污染,水质状况良好或较好.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竹桃霉素(OLD)、红霉素(ERM)、吉他霉素(KIT)、交沙霉素(JOS)、螺旋霉素(SPI)、替米考星(TIL)和泰乐菌素(TYL)]残留检测的HPLC-MS/MS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和正己烷净化后,以选择反应检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定量。在1~100 ng·mL-1范围内,7种药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试验选择不同阴性样品为试样,在4μg·kg-1、20μg·kg-1和40μg·kg-1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5.4%~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65%~12.9%。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kg-1,定量限为4μg·kg-1。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水产品中7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