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草新品种黔草4号鸭茅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草种之一,需要量较大,因此选育优质高产鸭茅新品种是贵州鸭茅育种的重要目标。“黔草4号鸭茅”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以地方草种“纳雍鸭茅”为亲本,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牧草新品种,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牧草系选品种,编号为“黔审草2009001号”。该品种在2006-2008年贵州省鸭茅品种(系)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草产量位列参试品种(系)之首,达63 091.5 kg/hm2,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51 040.51 kg/hm2)和宝兴鸭茅(54 695.67 kg/hm2)增产23.6%和15.35%,达极显著水平(P<0.01);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15.78%和5.83%;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度为2.77 cm/d,明显快于对照原始群体(1.91 cm/d)和宝兴鸭茅(2.34 cm/d)。概述了“黔草4号鸭茅”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为该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区禾本科冷季牧草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美国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品种19个,在苏南(南京)和苏北(徐州)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和杂交黑麦草产量较高,且集中于春季,尤其是四倍体品种鲜草产量最高。多年生黑麦草虽然产量也较高,但在苏南不能安全越夏。苇状羊茅和鸭茅在江苏能较好地越夏。  相似文献   

3.
张瑞珍  何光武  曾洪光 《草地学报》2016,24(5):1022-1025
为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在成都平原的生产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川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huandong’)和‘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amba’)2个品种连续4年进行产草量测定。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可全年供草,产草量较高,年可刈割6~9次,年均鲜草产草量达63.44~74.24 t·hm-2,干草产量达11.09~12.66 t·hm-2,值得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32个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表型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鸭茅品种选育及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鸭茅品种资源的表型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穗叶距变异最大,花序宽度和节间长度次之,而倒二叶宽度变异最小,品种内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6.71%(01472)~179.13%(金牛)。供试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叶片长而宽的鸭茅,植株高大,节间长,穗叶距长。主成分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1.75%,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滇北’、‘Cristobal’、‘01472’、‘波特’、‘宝兴’、‘川东’在各供试鸭茅品种(系)中表现较优,是鸭茅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安明珠  韩博  姜华  段新慧  文亦芾  周凯 《草地学报》2021,29(12):2637-2644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分布广泛,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其在畜牧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野生鸭茅种质资源丰富、基因优良,具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鸭茅的进化关系,对鸭茅育种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对鸭茅物种起源与分化的研究,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但仍没有统一分类标准来准确将鸭茅进行分类。本文通过对鸭茅的起源、进化分类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鸭茅的起源及分类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于指导野生鸭茅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及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华平  杜占池 《草地学报》1995,3(3):214-222
作者对红池坝地区红三叶(Trefolinmpratense)、鸭茅(Dactylesglomerata)和红三叶-鸭茅(Trifolium-Dactylis)生物量进行系统观测。运用理查德方程对三种群落生物量动态进行回归分析,其中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三种群落地上生物量回归方程分别为Y=3383(1-e-3.65x)1.30,r=0.9932;Y=363(1-e-0.09x)1.83,r=0.9989;和Y=1579(1-e-0.09x)1.83,r=0.9892。红三叶地下生物量呈单峰变化,鸭茅和红三叶-鸭茅则呈双峰变化。红三叶和红三叶-鸭茅生产速率较,现蕾-开花阶段是其干物质快速积累阶段,生产速率达10g/m2·d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个鸭茅品种在云南不同气候带的试验研究,以平均相对干物质产量指标为主,同时以物候发育、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为辅,确定最适宜云南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鸭茅品种为波特(Porto).  相似文献   

8.
鸭茅(Dactylis glomeraza L)又名鸡脚草、果园草。原产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温带地区,现已遍及世界温带地区,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牧草。在我国新疆、四川、云南等地有野生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均广泛栽培。鸭茅建植速度快、长势旺盛。产草量高。叶量丰富,草质柔嫩,富含营养物质。各种家畜均喜食。鸭茅具有显著的耐荫性,在果树或高秆作物下种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我国果品产区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引种和品比试验的基础上,以德娜塔鸭茅为对照品种,通过在贵州4个试验点3年的试验,进一步考察引进品种阿索斯鸭茅在不同地区实际生产中的表现,为指导大面积生产种植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阿索斯鸭茅的耐寒和抗逆性好,分蘖密度高,产量均衡,平均年干草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SCoT 标记对32个鸭茅品种(包括国内栽培驯化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进行研究,为揭示鸭茅栽培驯化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差异和鸭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从8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22个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30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多态性比率(PPB)为79.5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1.14条;2)栽培驯化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242,引进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且引进品种在多态性条带(NPB),多态性比率(PPB),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指数(I)等水平都高于栽培驯化品种,表明栽培驯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引进品种;3)AMOVA 显示存在于栽培驯化品种和引进品种两类群之间和之内的遗传变异分别为16.32% 和83.68%,更多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类群内;4)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供试32个鸭茅品种主要聚为6大类,国内栽培驯化品种聚为类群I,国外引进品种分别聚为其他几个类群。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DUS测试对19个国内外鸭茅品种进行研究,为筛选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及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做出贡献。结果表明,供试鸭茅品种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3种类型;且生长速度、鲜草产量、鲜干比、分蘖数、抗性表现差异明显,通过差异比较可有效区分供试鸭茅,通过品种综合排序,最终筛选出适合作为鸭茅杂交亲本的优良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在川中丘陵地区生态适应性强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品种,于2015-2016年在四川省遂宁市河沙镇和天保镇对10个鸭茅品种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沙镇,鸭茅株高最高的品种为‘滇北’(133.87 cm),分蘖数及干草总产量最高的为‘奥拉沃’(71.91个·株-1,6 653 kg·hm-2);在天保镇,鸭茅株高和分蘖数最高的品种均为‘金牛’,干草总产量最高的为‘斯巴达’(6 206 kg·hm-2);在营养品质上,‘金牛’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8.35%,其次为‘滇北’(17.31%)和‘奥拉沃’(16.3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为‘宝兴’,为9.01%;‘奥拉沃’和‘宝兴’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滇北’和‘奥拉沃’具有较高的隶属函数值,‘金牛’及‘宝兴’次之,均能够较好地适应川中丘陵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在该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见牧草在毕节地区的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观测比较各种牧草的生育期、植株高度、单株分蘖(分枝)数、牧草产量,筛选适合毕节地区各县市种植、产量较高的牧草品种。结果表明:11个参试品种中,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红三叶、墨西哥玉米、高丹草的产量较高,可在毕节地区养殖小区和大户中推广应用,从而解决规模养殖中草料不足的问题;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和高麦草等品种只能添加于建植放牧型草地,而高羊茅和百脉根则不适宜在毕节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十五个鸭茅品种在云南不同气候带的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个鸭茅品种在云南不同气候带的试验研究,以平均相对干物质产量指标为主,同时以物候发育、种子产量和营养成分为辅,确定最适宜云南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鸭茅品种为波特(Porto)。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绵羊随意采食鸭茅(102个点)和紫苜蓿(55个点)消化试验的研究结果,预测随牧草生长其干物质、细胞壁物质(CW)、细胞内容物(CC)以及粗蛋白质消化模式的变化。鸭茅在春、夏、秋各生长季节随其生长的进展,上述4种成分在消化道内的通过速度系数(Kp)变大,消化速度系数(Kd)变小。紫苜蓿春季第一芷草的Kp、Kd值的变化与鸭茅相同,但夏、秋季的再生草Kp、Kd值则变化不明显。可以认为鸭茅的随意采食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宝兴鸭茅、川东鸭茅和特纳诺鸭茅3个鸭茅品种连续7年(2003-2009)进行产草量动态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鸭茅在该地区种植,产草量成单峰曲线,播种当年草产量较低,次年可形成生产能力,第3,4年草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第7年下降至播种后第2年的水平,说明鸭茅在川西北建立人工草地时,播种一次,可连续利用6~7年。  相似文献   

17.
变更植被类型,其土壤水分利用状况也将随之变更,并使这一区域的水文平衡趋势发生明显变化。在阿巴拉契亚山中段通过3种牧草对放牧山地土壤水分含量影响的研究测定,发现在海拔920m和615m地段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一些特征。测试了鸭茅(DactyIisgIomerataLvar'PennIate')、柳枝稷(Panicumvirgatism)和爬根草(CynodondactyIon)在两不同海拔测试场土壤水分耗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920m测试区,鸭茅比柳枝稷或爬根草多消耗20—40mm土壤水分。海拔615m测试区3种牧草间耗水量差异不显著。尽管柳枝稷和爬根草之间的覆盖度和冠幅形式存在巨大差异,但其土壤耗水状况差异却不明显。总之,在海拔615m牧草比海拔920m牧草耗水量更高。这可能与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同也有一定关系。在较高海拔种植柳枝稷和爬根草一类的牧草,要比种植鸭茅一类的牧草产生更多的迳流。  相似文献   

18.
引进驯化优良牧草推广人工种草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引进国内外优良牧草38个品种和就地筛选的野生牧草7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斯特泼春大麦、古蔺鸭茅、艾德旺斯、柯巴春大麦、布依尔冬大麦和利麦里亚黑麦草适宜在古蔺种植。以斯特泼春大麦和古蔺鸭茅为主推品种。种草的同时,探索了养畜模式,提出了“三为主四结合”的方针,种草养畜规模为户种草0.3~0.6ha,养牛5头左右,或养羊30只、兔50~100只左右,养猪10~20头。  相似文献   

19.
罗宗玉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3):28-28,31
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墨西哥玉米、扁穗牛鞭草是古蔺县目前主推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本试验观测了这几种牧草短期育肥肉牛的效果,结果表明:日增重最高的是扁穗牛鞭草,达1050g,然后是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墨西哥玉米;而单位增重消耗牧草最少的是多年生黑麦草(为1:30.68),其次是扁穗牛鞭草、鸭茅、墨西哥玉米。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05,26(17):59-59
鸭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国,名字为cocksfoot。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并加以培育,成为适用于我国各地种植最优质的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