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一类害虫。近年来,关于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较快,朱俊庆和陈流光等分别采用查芽法和振落法的查虫方法对该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指标。笔者于1988年同时用这两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了一个拓宽的防治指标,旨在扩大防治指标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第一代红铃虫的虫花是预测其第二代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重要测报参数之一。过去逐日查3种类型田的调查方法,花工多、劳动强度大。为简化其调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本文进行了如下初步探讨。 1 资料整理应用江西省彭泽县植保植检站1982~1990年第一代红铃虫虫花系统调查资料,分4种调查方法进行整理:即常Ⅰ(按逐日查3种类型田)、常Ⅱ(逐日只查1类田)和简Ⅰ(3种类型田均查,仅3天查1次,发生量乘3)、简Ⅱ(只查1类田,仅3天查1次,发生量乘3)。逐年地进行发生期  相似文献   

3.
茶黑毒蛾越冬代防治适期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江南茶区每年发生4代,个别年份有不完全的第五代.第一代是全年的主害代,越冬代次之,抓好越冬代的防治可缓解第一代的防治压力,而准确掌握防治适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1985~1992年的田间调查和分析,提出越冬代田间防治适期的预测方法,供各茶树病虫测报站及生产单位参考.材料及方法一、资料来源茶黑毒蛾田间防治适期资料系笔者在杭州茶叶试验场及余杭县茶树病虫测报站田间调查资料.调查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用振落法(塑料薄膜承接)或盆拍法,计数总幼虫量及3龄前幼虫量,计算3龄前幼虫占的百分率.当田间 3龄前幼虫占总虫量84%左右时定为田间开始施药日,即本文的防治适期.气象资料采用与调查地邻近的杭州茶科所气象哨的地面观察数据.  相似文献   

4.
对转Bt基因棉田与常规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有良好抗性,棉铃虫在转Bt基因棉田的落卵量与常规棉田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田间幼虫存活虫量差异显著;田间越冬蛹基数差异极显著;田间蚜量转Bt基因棉田略高于常规棉田;田间优势天敌存量相当.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棉铃虫对棉花不同品种间的为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筛选鉴定棉花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通常的田间调查方法是:查有卵株率、百株累积落卵量、有虫株率、百株虫量及蕾铃被害率,工作量大而复杂。如何简化田间调查方法,进行简便有效地鉴定,为本文所探讨的要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室内饲养试验和灯下雌蛾解剖试验及田间调查,对九江地区小地老虎春季虫源性质和夏季虫量骤减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成虫不能成为有效虫源;越冬幼虫死亡率为9143%;越冬虫蛹为2857%。春季世代虫源雌蛾卵巢发育Ⅱ级占90%以上,交配率75~85%,说明春季虫源主要由南方迁入。5月份采集田间高龄幼虫室内饲养,查其受细菌寄生死亡率为333~733%。不同温度下幼虫和蛹死亡率不同:20~26℃下14%,28℃下685%,32℃以上100%。成虫补充营养平均产卵量为1173粒,对照为413粒。夏季世代虫源雌蛾解剖,卵巢发育Ⅰ级占70%,交配率12~19%,说明夏季虫量骤减主要是由于成虫大量迁出所致。  相似文献   

7.
自行设计多功能诱虫灯田间诱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多功能自动诱虫灯诱虫效果,对多功能诱虫灯与黄板和多功能诱虫灯与频振灯分别做棉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诱虫灯平均日诱虫效果与黄板和频振灯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测验),且多功能诱虫灯诱到的虫量消长规律与后二者基本一致。综合考虑自动化、简便性和多功能性等因素,认为利用多功能诱虫灯对棉田等作物田的害虫诱捕效果较好,适于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棉花基因形态互作抗虫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明确了基因抗虫棉与形态抗虫棉杂交,其杂种一代继承了基因抗虫和形态抗虫两种抗虫优势,二者产生互作抗虫效应。既减少了棉铃虫田间落卵量和残虫存活数量,降低了蕾铃为害率,也提高了治虫效果和产量水平,达到了抗虫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应用 Weibull 分布函数Y=100×[1-exp(-X/b)c]描述褐飞虱雌虫产卵量的时间序列分布、若虫进龄百分率和卵的累计孵化率,用 Rayleigh 密度函数Y=A·X·exp(-X2/2H2)描述各龄若虫存活率。然后将这些参数组建成褐飞虱田间种群数量预测模型,经用历史资料验证,结果模拟值与实查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是雌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来的一种引诱雄虫的化学活性物质,所以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诱捕器,可以消灭大部分雄虫,藉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或在田间大量释放信息素的气味,破坏雌雄虫间的交配信息,致使雌雄虫间无法交尾,繁延后代,达到防治的目的。性诱剂具有灵敏度高,选  相似文献   

11.
棉田玉米螟灯下行为及双波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991~1995年对亚洲玉米螟在双波诱虫灯下行为观察和资料统计,明确了除自然照度、风、雨等自然因素外,灯下玉米螟蛾量随田间害虫发生量的加大而增加,可以反映田间发生程度,并且光源越强,虫量越多。所诱成虫的雌雄性比除1代外均大于1,卵巢级别在1~3级的雌蛾占60.10%,对田间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还通过对光源不同距离的田间系统调查发现,使用双波诱虫灯可使棉田玉米螟的落卵量降低,为害减轻。另外,对双波灯在棉田玉米螟测报和防治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迁入种群对褐飞虱种群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资料分析表明,浙江嘉兴8月上旬灯下褐飞虱诱虫量和连晚田间迁人代高峰虫量与四代高峰虫量显著相关,但与主害代高峰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模拟研究揭示迁人种群的初始迁入时间、迁入总虫量和迁入格局等三个特征均可通过密度制约作用和改变迁入成虫及其后代所处生态条件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迁入后种群的增长动态。因此,加深对迁人种群与环境因子综台作用的理解,将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频振式杀虫灯与其它灯光诱杀器械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频振式杀虫灯与其它灯光诱杀器械之比较唐济民,于志文河南省汤阴县农业局455000在害虫防治中,灯光诱杀是压缩虫口基数、降低田间落卵量,提高害虫防治效果的一项行之有效措施。从应用效果、技术性能和投资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在目前所有灯光诱杀器械中,以频振灯...  相似文献   

14.
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lus Voss)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我省的夏茶生产有较大的威胁。目前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田间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和振落法两种。目测法以单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系统赶蛾、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2011年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1961-1976年、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高峰日和高峰日蛾量,分析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消长的差异性。1)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可发生6个世代,早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晚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至9月上旬;2)明确了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3)在1961-1976年和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之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早稻和晚稻田间蛾量高峰日差异不显著,但2000年以来早稻田间高峰日平均蛾量却显著高于20世纪60-70年代;4)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的最高峰在早稻期间的出现频率高于晚稻,早稻和晚稻的主害代分别为第3代和第6代,但个别年份第2代、第7代稻纵卷叶螟也会暴发成灾。可见,2003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以来,前期迁入蛾量的成倍增加直接导致了粤北地区早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秋季回迁虫源则受北方稻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防治因素的干扰,与前期迁入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余金咏  于泉林 《玉米科学》2013,21(3):140-143148
在冀东地区全年分别对亚洲玉米螟田间落卵量、越冬幼虫数量及黑光灯诱蛾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冀东地区玉米田全年共发生以3化性为主的不完全世代。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发生第1代和第2代,在夏玉米田发生第2代和第3代。统计显示,玉米秸秆中越冬幼虫以3化性为主,3化性幼虫占幼虫总数的73.7%;黑光灯逐日诱蛾量分析显示,全年共形成3个较集中的诱蛾量动态,共诱集成虫1589头,黑光灯全年诱蛾量动态与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周口地区是河南省主要棉区之一,近年来受棉铃虫为害严重。1998年,我们引进中棉所32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进行试验观察。试验采取大区试种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对照品种为CK1豫2067、CK2中棉所19。结果表明,中棉所32具有抗虫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较好的抗虫棉品种。1 抗虫效果于棉铃虫发生高峰期的7月23日进行田间调查,中棉所32每百株落卵量118粒,豫2067百株落卵量116.3粒,中棉所19百株落卵量115.2粒,差别不大。7月28日用药前田间调查,中棉所32百株虫量为1…  相似文献   

18.
棉花害虫种类繁多,对棉花增产威胁很大,确定合理的防治标准,是十分重要的。1979~1984年我们对现行棉虫防治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群众性的简易查虫方法,重  相似文献   

19.
性诱剂是雌虫在性成熟后释放出来引诱雄虫的一种化学活性物质,因此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诱捕器可以消灭大量雄虫,或者在田间大量释放信息素的气味,破坏雌雄虫间的交配通讯联系(“迷向法”),以致雌雄虫间无法交尾繁殖下一代而达到防治目的。我县一九八四年已在棉虫测报上应用性诱剂,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虫情侦查和预报,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做到及时合理用药,降低防治费用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我县在测报上应用的性诱剂有小地老虎性诱剂、红铃虫高斯性诱剂、红铃虫性信  相似文献   

20.
过婉珍 《茶叶》2001,27(2):46-47
茶芽粗腿象(Ochyromera quaduimaculata Voss)是浙江省临安市春茶期间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1代,成虫始见于4月上中旬,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5月底6月初成虫终见。我们于1998年5月上旬田间成虫高峰调查了该虫的空间分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利用茶芽粗腿象成虫的假死性,选取不同虫口密度的茶园共18块,用振落法调查虫口密度调查时每块地依次隔一茶丛为一个调查样方,每一样方用直径33 cm的容器盛接,记数落入容器内的虫数。每块地调查200个样方,以每块地为1组,共计18组。 1.2 空间分布型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主要有:聚集度指标Ⅰ值检验;负二项分布K值检验;CA值检验;扩散型指数Iδ值检验;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数(m)比值指数值检验;(*)/(m)~m回归中的β值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