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在动物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剂量的细菌内毒素(简称内毒素)对机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当超过这个剂量时,内毒素增敏系统将会被激活,进行内毒素信号的转导,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炎症介质,破坏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损害动物的组织,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血症等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甚至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分子水平探讨内毒素增敏系统(包括LBP/CD14、膜组织伸展钉蛋白、钟样受体4、白细胞整合素CD11/CD18等)在动物机体内受到内毒素攻击时的变化及意义,以及内毒素在体内的信号传导过程,以期给畜牧兽医工作者提供一些关于内毒素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坏死梭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多形态杆菌,其致病因子包括内毒素、白细胞毒素、血小板凝集因子、血凝素和溶血素等,其中主要的致病因子是白细胞毒素。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疾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鹿、羊等反刍动物感染坏死梭杆菌时表现为跛行,关节肿大,肝脓肿和腐蹄病,猪、马等动物感染坏死梭杆菌时主要表现为跛行,严重时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人类感染该细菌时表现为急性咽炎综合征(Lemierres syndrome)。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坏死梭杆菌及其疫苗研究和新型佐剂的开发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细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不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也是仍在危及动物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抗内毒素抑制措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对近年来内毒素抑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德国学者Richard Pfeiffer(1892年)发现细菌内毒素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人们对其生物化学特性及生物学作用已有较深入认识,它不仅是决定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如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致病因子,也是至今仍在危及人类及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菌相关模式分子之一。因此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出发,对近年来研制开发的抗内毒素药物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Endotoxin)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只有在细菌死亡或繁殖时,才释放到细胞外,发挥各种效应。内毒素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是诱发炎症反应过程中主要的致病成分,它通过诱导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参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脓毒血症或休克。另一方面,LPS对机体也可表现出显著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章建荣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21-121,122
动物去势术后感染是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它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也是有机体与致病微生病感染与抗感染斗争的结果。病原菌随伤口侵入机体,在伤口内增殖,出现局部反应。如因动物抵抗力差、气候条件恶劣等因素,造成其它病原菌感染则可导致全身反应,甚至造成动物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endotoxin,ET)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主要来自该类细菌细胞壁外膜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成分,此外,鲜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当细菌裂解时,ET可被释放出来,尤其是细菌在快速生长或死亡时,最有利于ET的释放。ET的一般特性是耐热,对人和动物有致热性,无特异性,能引起实验动物局部或全身的Shwartzman反应,具有溶瘤作用等。通常机体内肠道中可存在大量的内毒素,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产生损害.只有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进入肠道组织和血液才能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164-1167
将72只试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内毒素(Endotoxin,ET)致病组和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12h采集十二指肠、空肠组织作为检测样本,运用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在发生内毒素血症时,小肠黏膜组织的杯状细胞(GC)数量、分泌型IgA(s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表明小肠黏膜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CA则能明显降低ET所导致的损伤作用,对小肠黏膜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K99菌毛抗原的制备及其免疫抗体效价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幼龄动物 (仔猪、犊牛、羔羊等 )腹泻中常见而且重要的致病菌之一 ,此类大肠杆菌能借助于其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的小肠黏膜上 ,定居并产生肠毒素 ,从而呈现出致病作用。当大肠杆菌 K99菌毛粘附于绵羊红细胞上时 ,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且不被 D-甘露糖抑制 ,系一种甘露糖低抗血凝反应 (MRHA) ,菌毛的MRHA可被相应的抗体抑制 ,故又可用甘露糖抵抗血凝抑制反应 (MRHI)来对其作出确诊[1] 。目前在各种动物中已发现并展开研究的大肠杆菌菌毛抗原主要有 :K88(F4)、K99(F5)、987…  相似文献   

10.
<正>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1 病原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分类上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无芽胞,具有周鞭毛,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本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15分钟即死亡,一般常用消毒剂均易将其杀死。致病性大肠杆菌与动物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差别,但抗原结构不同。致病性菌株一般能产生1种内毒素和1~2种肠毒素。内毒素能耐高热,100℃C30分钟才被破坏。肠毒素有两种,一种不耐热(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经10分钟被破坏;另一种耐热(st),无抗原性,分子量小,需60℃以上和较长时间才能被破坏。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3种主要抗原。另外,许多与腹泻有关的致病菌株带有菌毛抗原(也叫粘着素抗原或定居因子抗原)。根据抗原成分,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许多血清型,引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包括大肠杆菌病致病的根本原因,能介导多种细胞,特别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使其合成和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再通过旁分泌或体循环作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虽然现在预防和治疗内毒素损伤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还没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作为天然物品的中药,有很多种类可以抗内毒素损伤,并且具有低毒低副作用等优点,有可能成为今后防治内毒素损伤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也称为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死亡后或快速繁殖时细菌细胞壁破裂后释放的一种物质,在动物机体中普遍存在,过量时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激。本文介绍了奶牛内毒素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及其对奶牛采食量,血液中蛋白质、氨基酸,乳中乳蛋白、乳脂的影响,减少奶牛内毒素的途径,为降低内毒素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内毒素相关疾病已受到很多的关注和争论。由于这些毒素可能会导致内毒素血症、休克和死亡,理解它们来自哪里以及如何伤害动物非常重要。1内毒素无所不在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一部分。它们充当发热源(引起发烧),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如果动物健康,肠源性内毒素会通过门静脉被运输到肝脏,并在此被分解(图1)。内毒素的过量产生会进一步激活一联  相似文献   

14.
正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种非致病的革兰氏阳性菌,它可以通过发酵糖类等物质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多数乳酸菌是益生菌,由于其长期定植于动物和人体内,并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食品级安全微生物。鉴于益生乳酸菌的安全性,使用乳酸菌生产外源蛋白不会产生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益生乳酸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近年来,许多益生乳酸菌菌株的生理学和遗传学特性已经被彻底地研究,并且开发出了多种乳酸菌的遗传表达工具,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is)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疾病总称。1885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有的菌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  相似文献   

16.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LM)引起人与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其中以绵羊的敏感性最强。近几年,本病对新疆养羊业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采用生化反应、溶血试验、致病力试验,对分离的新疆5株绵羊致病株李氏杆菌90SB1、90SB2、90SB5、90SS1、125SL进行了种的鉴别测定  相似文献   

17.
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与机体相互斗争,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当机体抵抗力相对处于弱势时,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引发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应具备三个要素是传染源(病源)、病源微生物的传播路径(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粪污、交通工具等)、易感染动物(病源微生物易侵袭定居,并能导致患病的动物),但如何保护好健康畜禽,消灭致病微生物,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消毒是切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保护健康畜禽的有效措施之一。消毒技术的利用对阻碍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和对易感畜禽的传染的有效方法,消毒的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消毒是综合防制措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内正常栖息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本菌不会使宿主致病,只有当动物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细菌与机体的矛盾对比失衡时才会致病。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瘤胃液和血液中内毒素和组织胺含量的影响。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依次饲喂NFC/NDF分别为1.02(Ⅰ组)、1.24(Ⅱ组)、1.63(Ⅲ组)、2.58(Ⅳ组)的4种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的提高,瘤胃液中内毒素和组织胺含量随之提高,导致血浆中内毒素和组织胺含量相应增加。当日粮NFC/NDF为2.58时,SARA发生,瘤胃液和血液中内毒素含量随病程发展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中组织胺含量也随病程发展显著升高(P<0.05)。因此,内毒素、组织胺对促进SARA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鸽的念珠菌病(Candidiasis)的病原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这种菌外形如念珠,分布在大自然中,同时亦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消化道内。少量念珠菌通常对寄主无害,但如大量存在,特别是动物受到外来应激,如长途运输,阴雨连绵,或其他疾病使寄主抵抗力降低时,这种菌便能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