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半夏播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方栽培半夏播种密度与总鲜产量、产量构成、繁殖系数间的关系,为大田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数据分析。大田高产栽培时最适播种密度为488.5万粒/hm2,试验条件下可达总鲜产量17 914.3kg/hm2;扩繁栽培时播种密度以400~500万粒/hm2之间为好,繁殖系数可达4.0~5.2,使高产和高繁殖系数均可兼顾。  相似文献   

2.
加工番茄机械采收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加工番茄机械采收要求的基本条件,对四个常规品种的机械采摘栽培模式进行了大田试验,为新疆加工番茄机械采摘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运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机插稻不同基本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水稻合理基本苗的研究,是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试验通过不同播量与栽插密度和取秧量形成不同数量的大田基本苗,而探索不同规模的群体质量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以明确机插稻适宜的基本苗数量,为建立机插稻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双膜或软盘育秧机插栽培中,“超秧龄”的现象常有发生。“超龄秧”秧苗栽人大田后,秧苗成活率低下,返青慢,分蘖迟缓,严重影响机插稻的大田产量。连云港市农机监理所根据前两年的生产调查和部分试验结果进行技术初探研究,旨在研究秧床氮肥运筹与秧苗素质变化的关系及其机理,探求  相似文献   

5.
宁夏灌区水面植稻净化农田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水稻移栽到农田退水水面,利用农田退水进行水稻无土栽培。试验设置引入农田退水的培养池中植稻和退水沟中水面浮床植稻二种栽培方式,并以大田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水稻生长状况及对农田退水的净化效果及水稻籽粒品质状况。试验结果表明:①水面浮床植稻对农田退水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在培养池中,农田退水TN的去除率可达...  相似文献   

6.
丘陵冲田免耕栽培的水分状况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江苏句容县农业局吴行国丘陵冲田小麦易旱易渍,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研究免耕田的水分状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多年小区与大田对比试验,分析免耕田的土壤水分状况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山地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自然生态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条件,积极探索高山蔬菜线辣椒高效高产栽培模式,为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笔者在海拔600 m区域洛南、商州等基地进行了线辣椒与甜玉米间作套种高产栽培生产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半机械化直播技术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借助水稻半机械化直播机在大田直接播种的栽培技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留在农村种田基本上是老年人,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传统的水稻育秧移栽种植方式不仅繁琐,且产量及效益不高,导致田地撂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急需一种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轻简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来解决当前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水稻半机械化直播与抛秧的大田对比试验。现将试验资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量既是提高粮食总量的关键,也是提高种粮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的对比试验及大田栽种结果表明,机插较常规手插有着秧田利用率高、省工节本、利于环保、高产稳产,以及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从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方面考虑,并结合近几年的机插秧试验与大田栽种实践,提高机插水稻产量的途径和措施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0.
宋丽媛 《河北农机》2023,(1):133-135
世界上种植水稻产量每年在5亿吨以上,我国是水稻栽培大国,东港市种植的水稻自古以来都被誉为“贡米”,具有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产量丰厚等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种植、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水韬栽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东港市水稻栽培相关内容展开探讨,进而从选种、播种、大田整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不断促进栽培技术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快速准确获取田间作物生长营养水平信息,设计了作物冠层营养诊断光谱检测仪,并进行了小麦大田测试。系统由光学传感器,信号采集驱动模块和控制器组成。光学传感器可测量300~1 100 nm范围内连续光谱,信号采集驱动模块用于提供稳定电压以及数据的A/D转换。开发了光谱采集控制软件安装于控制器,主要功能包括接收、处理、显示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应用该仪器进行了标定试验,并针对大田冬小麦开展了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所测反射率与美国ASD FieldSpec HandHeld 2光谱辐射仪所测的反射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低为0.991 8。分析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指标SPAD值与仪器所测反射率之间的相关性。选出相关性较高的550~900 nm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叶绿素预测模型,建模 R 2 C 为0.575,模型检验 R 2 V 为0.595。结果表明利用研发的便携式光谱检测仪能有效评估小麦营养叶绿素含量,为小麦的精细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技术原理 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有别于传统栽培技术的一项全新栽培技术。它革新了传统的耕作及灌溉方式,将传统的大田平作栽培模式改为起垄栽培模式,扩大了土壤表面积,提高了苗期地温。该技术是在田间起垄开沟,根据缓坡地和平地的不同,垄宽为30~50cm,垄上种3~4行小麦,沟深15~20cm,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大田立体栽培蘑菇,省工、省料、投资少、产量高、管理容易、操作方便,保温保湿能力强,调光通风好、工艺容易、栽培模式简单,适应于南方和北方诸省利用空闲田地室外大田栽培。1.选择栽培季节利用野外闲田栽培蘑菇,在高海拨地区应选择季节在8月底至9月上旬前,沿海平原地区可选择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前生产。反季节栽培在7月中旬~8月上旬均可堆料,上床应在8月中旬~9月上旬均可。2.原材料选择棉籽壳、野草、黄豆秆、稻草、玉米秆、菱秆、家禽家畜粪等晒干后均可利用混合栽培。3.菇棚选择与整理应选择土壤肥沃,虫害少,通风…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播期和播深对冬小麦越冬前生长性状的影响,以农大211冬小麦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上庄实验站进行了4个播期水平(9月23日、10月3日、10月13日和10月23日)、3个播深水平(2、4、6 cm)的随机区组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越冬前冬小麦各生长指标(单株叶面积、主茎叶龄、分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和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2种处理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处理对旱地玉米产量和耗水特征存在显著影响,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相比,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能有效调节玉米耗水进程,花后和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9.3%和4.2%,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了85.2%和7.0%,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16.3%和14.7%,明显提高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4.7%,节省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纯收益增加2.3%,节本增效和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留膜留茬免耕栽培能显著提高季节性干旱平水年玉米花后耗水量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优化产量构成,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甘肃中部旱作区减灾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索宁夏南部低温阴湿区马铃薯露地种植对氮、磷、钾三要素的搭配要求,掌握其最优的施肥技术,用以指导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大田生产。依据试验结果:低温阴湿区马铃薯种植,以陇薯6号为例,对产量结果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亩施纯氮以10kg为宜,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旅入适量磷肥(纯P:055kg/667m2左右)。虽然马铃薯属喜钾作物,但由于土壤中普遍地富含钾肥,所以在栽培中即使施入少量钾肥(以纯钾15kg/667m2为上限)同样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沼液喷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可使小麦成熟期提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小麦生育后期是喷施沼液的关键时期,后期喷施沼液效果优于前期喷施沼液。说明喷施沼液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97年晚季,由漳州市农机总站牵头,我县从广西引逍玉丰牌ZBD-5型人力水稻点播机,在社任镇六·五场洪永章承包田进行晚稻点播试验示范。县农机站负责点播机操作、调整和大四点播示范。县农技站负责农艺技术操作过程,包括种子处理、浸种、催芽;大田栽培管理及收获前田间取样考种、测产,并写出试验、示范报告。一、试验过程:晚稻品种选用杂优新组合博优,于96年7月27日浸种,7月28日催芽,7月30日点播。本试验有三个处理:(1)人力水稻点播机点播;(2)手工撒播;(3)湿润秧手插(对照CK)(7月20日播种育秧)。三个处理一次重复,…  相似文献   

19.
垄作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豫西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的生产措施,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3种灌水处理下,垄作冬小麦耗水量、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对比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次数的条件下,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垄作冬小麦耗水量和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灌水次数下,垄作冬小麦耗水量低于平作,干物...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又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是科研育种走向生产用种的中间环节,是新品种从选育、小面积试验到大面积生产的必经桥梁,是联接科研、生产、产业、市场的纽带。 农作物品种区域布点多、范围广,能够在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试验。通过区域试验,可以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做出较正确的评价,为品种的适应范围,推广地区和适宜的生产水平与栽培条件,以及品种布局区域化提供依据,为确定新品种的推广价值和适宜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