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产区,但目前水稻收割机械化水平极低,成为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择业机会的增多,农民的生活观念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群众对水稻收割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迫切要求解决。就目前的现状和发展来说,开展水稻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实现水稻收获机械化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也不断发展,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为水稻收获机械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抢抓了农时,减少了损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也不断发展,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越来越多,为水稻收获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抢抓了农时,减少了损失。但是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械,是多项先进技术的组合应用,如使用调整不当,保养不及时,早期损坏将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定远县是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17.33万hm~2。小麦和水稻是该县的主要农作物,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0%。目前,该县小麦的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均在90%以上,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不足5%。每年栽插秧季节,该县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动力大量从外地返乡栽秧,费时、费力、费财。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该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必须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要进一步促进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劳动强度、富裕农民也必须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优势农作物之一。随着农区畜牧业的大力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年来,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相对滞后,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示范园区,扩大引进玉米综合机械化生产技术,优化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对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生产的劳动力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农业部把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列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点。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宾阳县水稻跨区机收的扩大和农民对机械化收获认识的提高,水稻收获  相似文献   

7.
根据玉林市的实际情况和西部开发的特点,我们要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一切从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出发,把握机遇,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积极推进水稻收获机械化。1发展玉林市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必要性建国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玉林市广大农村逐步以机械和半机械脱粒取代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许多年轻人和中年男子经商或到外面打工,农村的劳动力出现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大忙季节的工作。在各项农田作业…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贵州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期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丘陵山地种植业人工作业成本超过了机械作业成本,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从而提高贵州省在水稻机械化方面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鞠石  周光扬 《四川农机》2000,(1):25-25,27
成都市水稻栽插面积467万亩,属水稻主产区。但由于水稻机械化综合水平较低,目前机械栽插仍处于空白,1998年机械收获水平仅达3%,农民难以摆脱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强劳动状况,因此解决水稻机械化显得十分迫切。1999年,为了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在省农机局的...  相似文献   

10.
一、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趋势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与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问题解决之后,玉米则成为实现机械化发展的必然。特点是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尝到了用机械化手段增收的甜头,农民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趋势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与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问题解决之后,玉米成为机械化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小麦、水稻跨区机收的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尝到了用机械化手段增收的甜头,农民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玉米是继小麦、水稻之后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高达2 400万hm^2,占全国粮食面积的五分之一.在小麦、水稻种植及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的今天,玉米收获随之成为我国农村劳动环境最恶劣、劳动强度最大、占用时间最长的农业生产活动.但当前我国玉米除少数大型农场和京郊使用机械收获外,其它地区仍以人工收获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机播有了较大发展,这为机械收获创造了行距比较稳定的条件,同时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也影响秋季小麦适时播种.加上个别地区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使交通、航运中断,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开发和研制日益受到专家和广大农民的关注,也很快成为众多企业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的焦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目前我国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中最先进的农机配套组装技术。所谓全程机械化,即是工厂化育秧、机械摆插、机械整地、机械收获,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小麦、水稻、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如今,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推广普及程度在一些地区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也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玉米从整地、种植到田间管理等工序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作业,但在玉米生产中占1/2劳动量的收获作业,其机械化程度却一直徘徊在5%,即使是在推广工作领先一步的山东省,也只达11%上下。由于收获玉米的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而且许多农村劳动力业已转移,因此,农民急切盼望能机收玉米。近两年,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关注,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更激发了农民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各大生产企业通过苦练内功,加大技术改进和工艺装备的投入,使得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明显提高,初步能满足玉米机收的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0引言目前,小麦和水稻从整地、种植、收获上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玉米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上虽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玉米收获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程度还比较低。由于小麦、水稻跨区收获的广泛开展,使广大农民已尝到了使用机械化增收的甜头,其对实现玉米联合收获的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浙江省水稻收获机械化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为继农田耕作、排灌、脱粒、运输机械化之后又一发展较快的作业项目。水稻联合收获的工艺与技术受到了普遍认可 ,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据统计 :1 994年末浙江省仅有稻麦联合收割机 1 5 0 2台 ,1 999年则增加到 1 .4万台 (履带式全喂入机型约占 80 % ) ,5年增长了 8倍多。 1 999年以 1 30型为代表的全喂入机型增加量达 5 0 0 0多台 ,发展势头可谓迅猛。全省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高 ,1 996年…  相似文献   

17.
谈如何推进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辽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同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速度相比,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媒体对这方面的宣传有一定的局限,农民迫切需求的玉米收获机械得不到有效的认同。二是农机推广的力度不够。小麦和水稻已初步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玉米收获环节始终是一大难  相似文献   

18.
滦县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与小麦相比,目前花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严重制约着滦县的机械化发展水平。广大农民急盼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因此,推广花生收获机械是全县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滦县花生机械化的发展和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农民对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水稻生产机械化速度明显加快。至2004年底,全国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达180万hm2(2700万亩)、机械化栽植水平水平达6.8%,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773,33万hm2(11600万亩)、收获机械化水平达2913%。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水稻采用机械化插秧可增加产量5%。10%、机械化收获可减少谷粒损失0.8%~2%。因此,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唐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多,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尤其是水稻育插秧和收获季节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据调查,水稻种植、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可分别减少劳动用工量40%和76%,可以大幅度提高工效;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30元/亩左右,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