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并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休闲农业发展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并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休闲农业发展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余莎 《农业工程》2018,8(11):130-132
观光农业旅游作为近年来一种新潮的旅游方式,适应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呈现出了高昂的发展势头,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观光农业与体育休闲产业相互结合,实现了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推动休闲体育产业、观光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以我国观光农业园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我国观光农业中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利于观光农业中休闲体育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是我们国家提升农村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农村发展潜能的一个重要抓手。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有着产业兼容与综合性的特征,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翁媛媛 《农业工程》2018,8(12):106-108
以创意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概念入手,在深入分析发展创意农业带来一定影响的基础上,由产业融合层面,提出乡村休闲旅游和创意农业联动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绵竹市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序地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2012年接待游客132万人次,旅游收入11.4亿元;201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2亿元(见表1),助推农民就业增收。1科学规划,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荆怀芳 《农业工程》2018,8(9):151-152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形态也受到广泛关注。农业旅游的发展在促进旅游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因农业旅游的发展特征不同和农业模式不同使得农业旅游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农业旅游类型模式下,其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不同。该文通过对农业旅游的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3个主要类型与盈利模式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淼  江晶 《南方农机》2023,(10):92-95
休闲农业日益成为“三农”经济的新动能,发展休闲农业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调优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首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京郊大地发展休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广大的市场优势,并已经取得优异成绩。基于此,课题组以北京市为例,聚焦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北京市五大振兴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叵罗村、洪水口村、西马坊村、六渡河村、柳庄户村的典型经验,探讨当下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经营模式、文化特点、基础设施、从业人员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承德既是农业大市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是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现状,研究分析承德市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引导、完善政策激励、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搭建合作平台、提高融合意识,发挥科技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培养体系,强化品牌打造、加强政策宣传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探讨休闲农业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承德路径,打造具有承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古蔺县休闲观光农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古蔺县属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同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近年,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马蹄椪柑产业、马嘶茶叶产业、大寨蔬菜产业园区等一批新农村示范区,使古蔺县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兴  王健 《农业工程》2013,3(3):142-145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产生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乡村旅游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场所,代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该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根据乡村旅游的调研资料展现的主要特征,将乡村旅游分为6大类。兼论分析不同阶段的乡村旅游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效应,通过案例剖析说明开展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依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机理,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2014—2020年相应指标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做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14—2019年长三角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向好,其中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度从2014年的0.595 7上升至2019年的0.972 5,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安徽省两大产业耦合度出现较小的波动,最低值为2018年的0.868 9,最高则出现在2019年,值为0.987 3;浙江则不同于江皖两省,2014年就呈现出高度的产业耦合水平,并在研究期内一直保持高水平发展。因此,从产业耦合度的角度而言,浙江>安徽>江苏。同时,江苏和安徽从开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逐渐发展为休闲农业主导型,而浙江则两产业发展水平交替领先,且发展水平差值在三省当中最小,可见浙江的两大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显著。此外,通过耦合结果发现疫情对农旅融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何侠 《农业工程》2017,7(3):189-190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旅游方式。通过乡村旅游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同时还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以乡村旅游与“三农”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乡村旅游中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加强乡村旅游经济步伐改革,破解“三农”问题的对策,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玲 《农业工程》2018,8(5):149-150
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农业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热潮。该文提出农业小镇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为提高农旅质量和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贾维军 《农业工程》2016,6(4):128-129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逃离都市喧嚣的意愿日益强烈,喜欢在乡村度过休闲娱乐时光,从而促使观光休闲农业迅速发展。同时,观光休闲农业还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就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对各种观光休闲农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提出了关于观光休闲农业开发规划与模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任祥钰 《农业工程》2018,8(9):139-142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当前乡村旅游的热点。借助农村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休闲农业的内涵,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探讨了产业链耦合的内在要素;对产业链耦合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休闲农业和农村体育资源,挖掘产业链耦合的内在机制;提出促进休闲农业与体育资源耦合的相关对策,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并加强对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付佳 《农业工程》2019,9(5):141-143
休闲农业旅游是将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载体的旅游形式,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是城市居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一般可以突出农村特色优势,带给城市人亲近自然的享受,在当前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从农耕文化入手,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力求能够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段凯  艾宁宁 《农业工程》2020,10(10):120-123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商洛市农旅耦合度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农旅理论构建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2013—2018年商洛市农旅相关指标并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商洛市农旅耦合度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阶段,农旅耦合协调度也一直处于失调状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农旅产业融合度,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双向对接和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