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茶树的合理采摘万和平(湖南省祁东县外贸茶叶公司·祁东·421600)目前,我省部分茶区在茶叶采摘问题上,滥采乱摘,杀鸡取卵,不讲科学摘茶,老嫩一把抓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影响茶叶质量和茶叶经营的效益,而且由于严重摧残树势,势必影响持续优质高产高效茶...  相似文献   

2.
区分春、夏、秋茶,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划分的方法各省茶区不完全相同,这里把湖南茶区的茶季划分简介如后: 春茶:指在春季气候环境下生育采摘的茶叶。采摘的只是一轮枝没有二轮枝,故又称一轮茶(头茶),采摘期一般是四月上旬到五月中旬。即清明到小满前。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江西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他生长在江西茶区,后又到浙江茶区(鄞县)做官。至北宋,茶叶商品经济已很发达,是农产品中最具有典型的代表。王安石对茶有深刻的认识,评价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他写了很多优美的茶事  相似文献   

4.
茶天牛生活习性的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振伦 《茶叶科学》1966,3(2):67-70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系我省各茶区蛀食茶树茎干和根部的最主要害虫。为害率很高,在一些茶区的老茶园可达60%左右(表1)。茶丛受害后,轻的树势大减,生长不良;重的全丛枯死。 茶天牛在我省分布面广,每个产茶县都有发现,国内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台湾、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均有分布。除茶树外,尚可为害油茶。  相似文献   

5.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通过观察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海南等省茶园的茶小绿叶蝉标本 ,得出结论 :这些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均为假眼小绿叶蝉 ,归属小绿叶蝉属Empoasca ,学名为Empoasca (Empoasca)vitis (G the)。  相似文献   

6.
一年中的第二季度(4~6月)是茶叶生产上最重要的季节,这个季度的茶事主要有以下几项。 1.采舂、夏茶春茶是全年产量的大头,而且质优价高,采好春茶是确保全年丰产丰收的关键。所以应做好采茶劳力的组织及制茶机具及燃料的配备,适时开园,宜早不宜迟,对一些采摘名茶的茶园更应如此。采茶要因地、因树、因茶类制宜,按标准合理采摘。红绿茶区多以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3,(2)
<正>"2013广西昭平早春茶开采!"随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广西茶叶协会会长郭异的发布,2013广西(昭平)早春茶开茶仪式于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一)圆满举行,标志着该县早春茶全面大规模开采的正式启动,简洁务实的开茶仪式同时也掀开了2013年全国茶事活动的序幕。初春,全国各主要茶区仍乍暖还寒,但桂东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采摘管理,实行手采和机采相结合近年茶季雇工来源减少,工价猛增,加之春茶后期和夏、秋茶季正值农忙“双抢”,采茶劳力矛盾突出,经常出现滥采现象,影响茶树正常生长发育。笔者认为: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特点和茶区实际情况,推行手采和机采相结合是适宜的。名茶,高档茶用手采;大路茶用机采。既能解决劳力矛盾,又能保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Wehrli)属鳞翅目尺蠖蛾科(Geometridae),是我国主要茶树害虫之一。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等省,此外,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也有分布。近十年来,在皖南丘陵茶区猖獗发生,使茶叶生产遭到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茶丽纹象甲幼虫、蛹茶园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丽纹象甲(Mylloeerinus aufoline alus Voss)是为害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茶区。近年来在福建部分茶区春夏茶为害严重。有关该虫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已见许多报道,对该虫的空间分布型,朱俊庆(1988年)报导其成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对其幼虫、蛹的田间分布型来见报导。为此,本文通过对土中幼虫、蛹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伯千 《茶叶》1992,18(4):22-25
根据浙江省茶区生态条件将全省划分为浙北茶区和浙南茶区。浙北茶区分浙西适宜区(Ⅰ_1)、浙东适宜区(Ⅰ_2)及浙北不适宜区(Ⅰ_3);浙南茶区分浙南适宜区(Ⅱ_1)和浙中次适宜区(Ⅱ_2)。在分析各茶区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茶叶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灰茶尺蠖在湖南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导了灰茶尺蠖在湖南茶区发生的历史、形态特征、年发生代数和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3.
白毫早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而成,适制绿茶的早芽良种。我场于1982年、1984年、1985年先后三年从湖南引种到信阳茶区试种,为了解白毫早在信阳茶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便于推广应用,从1982年开始,与本地当家种(信阳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白毫早在信阳茶  相似文献   

14.
宜红茶史略     
翁寿楠 《茶叶》2004,30(3):173-174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 ,又称宜昌工夫茶 ,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1 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宜红茶区位于东经 1 0 9°- 1 1 2°,北纬 2 9°- 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 )二十余县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 ,早在公元 3世纪西晋时 ,《荆州土地记》就记有 :“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 :“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 ,以峡州上”。1 .1 气候属亚热带气候 ,茶区年均温度 1 4~ 1 8℃。宜昌年均温度 1 6.…  相似文献   

15.
作者针对切割式采茶机的缺点,利用静摩擦力,模仿人手“捉采”的原理,研制一种选择式的摘茶机。该机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切刀和集叶鼓风机,只有一对弹性摘手,依靠弹性摘手与茶叶之间的静摩擦力摘茶。具有从新、老叶和幼芽混杂的蓬面上摘下新叶,  相似文献   

16.
正一、曾经名满天下的普洱茶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区,其饮茶历史悠久。古代的普洱府一带,也是如此。不过,普洱茶的成名并首度广为天下所知,是在清代。普洱茶是清代"瑞贡天朝"深受皇室宠爱的饮品,清代阮鼎的"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记录的就是普洱茶曾经的辉煌。普洱茶的声名,从清代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仍非常显赫。在1947年由当时的"行政院新闻局"印行的《茶叶产销》一书中,将我国茶区大致分为三大区,一是东南沿海茶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以及台湾四省),二是长江流域区(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云南省的一大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去年初,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茶叶会议,研究并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的两项政策:一是产茶的生产队(初制所、茶场)以一九七八年交售给国家毛茶数量为基数,超交部分的级内茶实行斤茶斤粮奖励办法(原定茶叶奖售粮照给)。二是各精制茶厂把部份利润返还给产茶社队。省政府制定的这两项政策,调动了茶区广大社员多产茶、产好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茶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伏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提出适合在农村劳动力紧缺茶区推广应用的"采春茶留养夏暑秋茶"和"采春秋茶留养夏暑茶"等绿茶伏季休茶留养关键技术和推广建议,为绿茶持续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唐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他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以下简称《试茶歌》),在历代茶事记载中首次叙述了炒青茶的制作,是一篇很重要的茶史文献。它究竟作于何地?不能不认真探讨一下。《试茶歌》题的西山兰著(即阿兰若寺院,梵文aranyakah的略语之意)其具体地点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浔州浔江郡(今广西桂平县);二是朗州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三是连州,朱自振“古代茶叶诗词选注”第五首说:“本诗作于刺连州(古治在今四川筠连县)时。”(《中国茶叶》1982年第3期)。今查刘禹锡的一生并未去过广西,也不是在两广的好友(如柳宗元在柳州、陈谏在封州等)寄茶与他尝饮,却是他在西山兰若(有人误为兰茗)亲自观看山僧“自采至煎俄顷余”,并亲自尝茶,因此,肯定不是广西桂平县的西山茶。以前的书、刊上已有多篇说在桂平,笔者(靖)在《中国茶叶》1982年1期  相似文献   

20.
正遵义属古老的茶区,唐陆羽《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今遵义主产茶区均属于唐代、思州、播州、夷州范围。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摘贬思州时写下《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都儒春味长",都儒即今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唐代属思州。清《贵州通志》记载":湄潭眉尖茶……为贡品"。清代46个名茶中即有湄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