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分布广泛、毒性极强的真菌级代谢产物.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奶牛养分的吸收、损害组织器官、降低免疫力、降低产奶量、导致怀孕母牛流产,胎儿畸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牛奶中的黄曲霉素残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如何预防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奶牛黄曲霉毒素防治进行概述,以期对奶牛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盛群  陈南南  谌刚 《饲料工业》2012,33(17):17-18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在体内均能有效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就会生长繁殖,奶牛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甚至是死亡。奶牛出现中毒症状的同时,可能会导致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这部分牛奶一但流入消费市场,会危害消费者健康,引发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笔者对一起奶牛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原因、诊疗过程及防治方法报道如下,希望为同行提供警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霉菌毒素。其在谷物中普遍存在,在田间和仓储过程中均能生成。由于其性质稳定,一般的加工方法很难将其去除或灭活。黄曲霉素B1、B2、G1、G2、M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I类致癌物,各个国家都对黄曲霉毒素在食物中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其被奶牛摄取后,会在奶牛体内转化为毒性仍然很强的黄曲霉素M1,并以1%~2%的比率进入牛奶,对奶牛及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本文针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检测方法、不同剂量的毒性、在奶牛体内的转化以及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奶牛摄入含有较高黄曲霉菌及毒素的饲料,奶牛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抑制免疫机能,使得乳房炎增加,产奶量下降及奶牛体质下降。黄曲霉毒素B1在奶牛体内转换为黄曲霉毒素M1,并分布在牛奶中,人食用含有超标黄曲霉毒素Ml的牛奶后,能使人发生肝炎、肝癌[1]。作者从事奶牛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工作,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场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供有关黄曲霉素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有一定的利用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黄曲霉毒素对奶牛生产的危害,分析了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来源。针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途径,提出了控制、减少牛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抗霉菌毒素添加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AFM1)浓度、奶牛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经产泌乳后期奶牛(未怀孕)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处理:①对照组(C):不含AFB1和抗霉菌毒素添加剂;②毒素组(T):75μg/kgAFB1(干物质基础)。③低浓度添加剂日粮(LC):75μg/kgAFB1+0.2%抗霉菌毒素添加剂;④高浓度添加剂日粮(HC):75μg/kgAFB1+1.0%抗霉菌毒素添加剂。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满足或超过产奶量20kg/d的黑白花奶牛泌乳后期的营养需要(NRC,2001)。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共进行4期,每期12d。第6~9d在日粮中添加AFB1,每期前5d清除前1周期产奶中残留的AFM1,在每个试验期结束后,调换试牛,以使每头牛均能够接受4种不同的试验日粮。通过测定排泄物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浓度、产奶量及乳成分、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等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抗霉菌毒素添加剂对牛奶中AFM1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AFB1降低了3.5%乳脂校正乳的产量,激化了奶牛体内免疫反应,增加了牛奶中AFM1浓度,并超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规定的正常水平。由于AFB1毒素比抗霉菌毒素添加剂提前15min喂饲,因此与毒素组相比,添加低剂量抗霉菌毒素添加剂不能降低牛奶中AFM1的浓度,而添加高剂量的抗霉菌毒素添加剂能降低牛奶中AFM的浓度。添加低剂量与高剂量的抗霉菌毒素添加剂都可以避免免疫反应的激化和乳脂校正乳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魏姜勉 《中国饲料》2021,1(22):69-7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易存在各类饲料和食品中。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对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测定,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本实验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荧光光度计的最佳光谱发射波长为450 nm,分析阴性牛奶产品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确定数据的精确性,牛奶回收率为76.67%~93.33%,变异系数为0.45%~2.8%,满足我国制定的检测标准,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和安全。奶牛饲料中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率为100%,奶牛饲料中被检测的青绿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阳性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分别为11.45、4.25、5.24和7.58 μg/kg,均小于20μg/kg(国家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属于轻度污染|不同类型牛奶样品中阳性最高值为0.201 μg/kg,阳性最低值为0.004 μg/kg,平均值最大为0.084 μg/kg,严重超过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分析日粮中添加纳米蒙脱石吸附剂后奶牛生产性能、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血清中酶的活性以及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变化,研究吸附剂对奶牛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效果。试验选取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奶牛,每头奶牛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3 g/kg的纳米蒙脱石吸附剂。预试期7 d,正式期14 d,共21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的产奶量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降低0.64 kg/d和0.50 kg/d (P <0.05);试验Ⅰ组的4%校正乳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降低1.01 kg/d和0.65 kg/d (P <0.05);试验Ⅰ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提高1.57μg/L和1.44μg/L(P <0.05),试验Ⅱ组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各项乳成分均无显著差异。(2)试验Ⅰ组的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AFB_1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8.86、5.31、1.23 U/L(P <0.05);试验Ⅰ组的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AFB_1含量分别高于试验Ⅱ组8.64、4.25、1.20 U/L(P <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的各项指标均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 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B_1,同时添加吸附剂可以显著减少奶牛产奶量的下降,对黄曲霉毒素起到很好的吸附效果,牛奶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低于国家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的中毒性疾病,其主要侵害人、畜肝脏,可导致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症状,其具有致癌作用。奶牛采食含该毒素的饲料后,所产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M1,其毒性与黄曲霉毒素B1近似。1病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真菌毒素。牛采食被上述产毒真菌污染的玉米、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普遍存在于奶牛饲料中。对于奶牛而言,一部分霉菌毒素的毒性可以被瘤胃菌群弱化,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霉菌毒素可以直接通过瘤胃。而且瘤胃这种弱化毒素的保护机制很容易受到动物自身生理状态影响,一旦保护机制被破坏,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率就会上升,不仅会影响奶牛的健康,还会危害奶牛生产。有效防止饲料霉变的方法包括合理干燥、设备处理和储存加工,当然也可以用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脱霉剂处理等方式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奶牛饲料原料中,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和体质健康,并通过代谢形成黄曲霉毒素M1残留于牛奶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本文论述了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分布与残留情况,同时针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特别是对几种霉菌毒素脱毒剂的脱毒效果与脱毒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黑龙江省奶牛场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试验采集黑龙江省5个地区共10个奶牛场的饲料原料样本41份(全株玉米青贮9份、玉米压片7份、苜蓿6份、豆粕6份、羊草3份、棉粕2份、麦麸2份、干酒糟及其可溶物2份、湿玉米1份、玉米面1份、喷浆玉米皮1份和玉米胚芽粕1份)、TMR样本30份(泌乳牛TMR 13份、干奶牛TMR 5份、围产前期TMR 4份、围产后期TMR 7份和育成牛TMR 1份)、奶牛精料补充料样本15份(泌乳牛精料补充料7份、干奶牛精料补充料2份、围产期精料补充料3份和育成牛精料补充料3份),采用ELISA方法测定饲料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T-2毒素(T-2 toxin, T-2)、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伏马毒素(fumonisin, FUM)、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含量,并分别采用R-4.1.1软件中的pheatmap程序包和UpSetR程序包制作饲料霉菌毒素暴露的热图...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并且严重危害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目前已发现有20种,其中以B1、B2、G1、G2毒素毒力最强,尤其是B1更突出的强,所以目前的黄曲霉毒素均指B1,由于该毒素可致癌,动物饲喂后其产品如奶对人的健康有影响。黄曲霉毒素在体内吸收后.微量进入血液,肌肉中基本没有,移行于肝、奶中较多。奶牛采食含该毒素的饲料。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物黄曲霉毒素M1其毒性与黄曲霉毒素B1近似。由于幼小动物对该毒素最敏感。乳又是大多数婴儿的重要食品,因此,对乳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问题人们十分观注。  相似文献   

16.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50头和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4头来探讨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霉菌毒素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降低非瘘管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P<0.05)和原料奶中体细胞数.非瘘管奶牛试验组隐性乳房炎较试验前降低了75.27%;同时,对照组试验前后原料奶中霉菌毒素含量未发生较大变化,但试验组试验后奶中霉菌毒素含量较试验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AFM1降低了97.50%,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低了80.60%,呕吐毒素降低了92.86%.因此,本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对试验奶牛的毒害和在原料奶中的残留量,进而提高了原料奶质量和该牧场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4,(10):96-99
用豆腐渣、酱渣、米酒糟、橙皮、茶叶渣等非常规饲料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藉UHPLC/UHPLC-MS/MS法检测其中的38种霉菌毒素。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28.66±8.87)μg/kg,呕吐毒素(264.68±128.82)μg/kg,HT-2(37.80±21.15)μg/kg,伏马菌素B2(16.71±5.14)μg/kg,神经毒素C(0.47±0.13)μg/kg,青霉酸(56.80±5.20)μg/kg;麦角新素(麦角酯醇)2.57±0.84μg/kg,均未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他31种霉菌毒素未检出,它们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类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赭曲霉毒素类的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单端孢霉烯毒素B类的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去氧瓜萎镰菌醇-3-葡萄糖苷、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单端孢霉烯毒素A类的T-2毒素、二醋酸麃草镰刀菌烯醇(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新茄病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类(烟曲霉毒素)的伏马菌素B1、伏马菌素B3;玉米赤霉烯酮类的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醇;青贮(青霉菌属)毒素类的展青霉毒素、霉酚酸、杂色曲霉毒素、胶粘毒素、渥曼青霉素、交链孢霉酚、疣孢漆斑菌;麦角碱毒素类的2-溴基-a-麦角新碱、麦角胺、麦角醇、甲基麦角新碱。用本日粮饲喂泌乳牛,在上海及江苏境内17个牧场采集牛奶样品109件,检测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81.75±87.28)ng/kg,变动范围为0367.27 ng/kg,都低于国家标准500 ng/kg的上限,说明本试验配制的TMR所生产的牛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饲料霉菌污染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污染是饲料中最突出的微生物污染,污染饲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毛霉菌等.饲料霉变过程中,霉菌生长消耗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并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糖化淀粉,产生异味. 霉变饲料可导致人畜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或癌肿等,许多原因不明的疾病被认为与饲料或者食品的霉菌污染有关.迄今人类从广泛分布在各种谷物及混合饲料中仅分离出几种霉菌毒素,重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素、桔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强,对人和动物都是一种超剧毒物质.孕妇若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了的食品,霉菌毒素可通过胎盘祸及胎儿,引起胎儿染色体断裂畸变,有的停止发育.黄曲霉毒素是真菌、曲霉属菌、黄曲霉等的产物,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氧杂奈邻酮,但化学结构不同的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有所差异,其中B1毒性最大,对所有动物的肝脏都是原发性毒,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影响蛋白质和类脂的代谢,是揭示肝癌发病机理的模型致癌物.每年饲料等农产品因遭霉菌的侵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湖北省奶牛精料原料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的污染情况,试验在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襄阳市和十堰市等地采集162份奶牛精料原料和242份奶样,奶样包括120份超高温灭菌(UHT)奶和122份巴氏灭菌奶,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FB_1和AFM_1。结果表明:28.4%的饲料样本中检测出AFB_1,其中2.5%样本超过国家限量标准,阳性样本平均浓度28.5μg/kg;与麦麸、大豆粕、芝麻饼相比,花生饼和玉米的AFB_1污染程度更大;72.7%的牛奶样本中检出AFM1,阳性样本平均浓度为98.1 ng/kg;巴氏灭菌奶的AFM_1污染显著高于UHT奶(P<0.05),62.3%巴氏灭菌奶和1.7%UHT奶中AFM_1超过欧盟限量标准(50 ng/kg),但所有牛奶AFM_1均未超过我国限量标准(500 ng/kg)。综上,奶牛饲料生产中需要加强对易受AFB_1污染的饲料原料监测,并监测牛奶AFM_1污染情况,确保乳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当前猪禽料中主要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奶牛饲料还需要增加对黄曲霉毒素的关注。从原料角度来说,玉米中主要防范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2012年秋季中原与华东玉米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同比2011年有所减轻,烟曲霉毒素污染加重,值得注意。东北玉米呕吐毒素污染同比高于去年,这与虫灾、倒伏和阴雨天气有关。2012年小麦中主要是呕吐毒素污染,当大比例应用华东小麦时更应引起注意。饼粕中霉菌毒素风险较低,但棉粕、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重,对于牛奶霉菌毒素超标有最直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脱毒产品,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健康、发挥动物生产潜能,将饲料价值最大化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