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提高河蟹养殖池塘的综合产出率,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蟹池"631"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蟹池"11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即以河蟹为主,套养青虾和鳜鱼,667m2产河蟹100kg,青虾、优质鱼类100kg,667m2效益5000元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至2001年,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试验探讨和推广应用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取得了明显效果。2001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1936亩,平均亩产商品蟹42.7公斤,规格141克,鳜鱼5.1公斤,规格0.62公斤,亩毛利1328.293元,鳜鱼占毛利的11.3%。与单养河蟹池塘相比,推广应用面积亩均增收260元,不但增加了鳜鱼产品,而且河蟹产量非但未减却略有提高,同时品质也有所提升。现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鳜鱼,两者互不相残,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野杂鱼类利用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实践证明,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了湖北洪湖、监利等地在河蟹池中套养鳜鱼的先进技术,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陈永祥 《内陆水产》2005,30(4):42-42
蟹池套养鳜鱼,作为河蟹养殖提质增效的新亮点,己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投入少量的鳜鱼苗种成本,可提高养殖效益300~500元/667m^2。但近几年蟹池套养鳜鱼成活率偏低,有的甚至“全军覆没”。笔者根据对养殖户的调查和长期推广的经验,将其原因和对策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蟹池塘中套养不同饵料来源鳜鱼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大规格河蟹养殖中,常出现野杂鱼与河蟹争食饵料的情况,影响河蟹正常摄食与生长,降低养殖户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河蟹池塘中套养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鳜鱼种。利用鳜鱼捕捉蟹池中的野杂鱼,不仅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将经济价值较低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鳜鱼,达到鳜鱼、河蟹双丰收,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区蟹池套养鳜鱼始于2005年,至今推广面积2000余亩,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蟹池每亩套养鳜鱼15—20尾,亩产5—8kg,净利润达到150—200元,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平均规格可达到150g左右,单产提高5kg。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业综合经济效益 ,促进河蟹养殖的健康发展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 ,试验探讨并推广河蟹池套养鳜鱼健康养殖技术 ,取得了明显效果。2 0 0 2年 ,推广面积达 1 5 0 0亩 ,平均亩产商品蟹5 2 .6kg ,平均规格 1 48g ,鳜鱼 5 .5kg ,平均规格0 .64kg ,亩毛利 1 42 6.5元 ,鳜鱼占毛利的1 1 .6%。与单养河蟹池塘相比 ,亩均增收 2 80元 ,不但增加了鳜鱼产品 ,而且河蟹产量略有提高 ,品质也有所提升。现将河蟹池套养鳜鱼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试验地点与塘口条件试验地点选定在省级农业科…  相似文献   

8.
张涛 《河北渔业》2006,(1):33-34
针对当前河蟹养殖生产现状与发展态势,通过运用生态学技术手段,调整养殖生态环境,降低放养密度,强化养殖病害的预防,创造河蟹栖息、生长的优良环境,以长江水系的河蟹为养殖对象,从而提高河蟹的品质和养成规格,达到优质高效之目的。我们于2003年开展了“大规格商品蟹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河蟹的规格和品质,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河蟹每667m2产58.1kg,平均规格154g,其中200g以上的大规格雄蟹13.4kg,占23.1%,140g以上的大规格雌蟹10.28kg,占17.7%,回捕率73.1%,另每667m2产鲢鳙35kg,鳜鱼3.2kg,每667m2效益2438元,总效益24万元,投入产出比1:2.28。  相似文献   

9.
河蟹池塘复合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是将河蟹养殖、水草种机、蟹虾混养、鳜鱼养殖、鲌鱼养殖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根据河蟹、青虾、鳜鱼、鲌鱼等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轮养、套养,以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养殖技术.其利用冬季生产空闲季节,进行青虾养殖,开春后先将蟹种与鲌鱼种放入暂养池饲养,待池中水草长成后(4月上旬),将蟹种转入池塘,实行蟹虾混养,不定期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青虾轮捕出售.6月上旬在池塘中放养规格7 cm左右鳜鱼夏花,待鳜鱼规格达到15 cm左右,将鲌鱼再移入池中.  相似文献   

10.
蟹塘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饲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并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良好的养殖模式。据初步测算,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1/15公顷蟹塘套养20尾鳜鱼,收入可增加3004350元。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2001年,我们采取示范推广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和推广应用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与单养河蟹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品,而且河蟹产量非但未减却略有提高,同时,品质也有所提升,取得了明显的养殖效果,并通过有关专家的验收和鉴定.现将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金林 《内陆水产》2003,28(7):16-16
养蟹稻田中有很多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空间,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为清除稻田中野杂鱼,提高稻田养蟹效益,2002年我们在范集乡进华水产养殖场利用1.2公顷养蟹稻田套养鳜鱼,每667米2产成蟹42.5千克、鳜鱼5.2千克,获利1513元,每667米2增效178元。现将有关试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试验材料稻田条件稻田为长方形、东西向,防逃设施完整,进排水系统畅通,面积1.2公顷。种苗条件河蟹、鳜鱼种苗要求同一批次,各自规格整齐一致,无病无伤。2试验方法稻田准备2002年1月20~22日挖除蟹沟中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泼洒消毒,加高加固堤埂,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河蟹价格波动起伏较大,且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池塘单一养蟹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金坛市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蟹池套养青虾、塘鳢新技术,指导养殖户在蟹池中科学套养与河蟹习性相近、互补共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青虾和塘鳢,有效提高了综合产出效益,增强了全市河蟹养殖产业抗风险能力.2012年,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养殖户金明生应用该技术,20×667 m2蟹池收获河蟹1 643 kg(平均规格155g/只),青虾621 kg、塘鳢572 kg,每667 m2产河蟹82 kg、青虾31 kg、塘鳢28 kg,实现总产值31.5469万元,总利润22.1269万元,每667 m2效益1.1063万元.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随之增长,河蟹价格逐步回落,单一河蟹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开始,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通过开展河蟹养殖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试验,探索蟹虾混养最佳养殖效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所谓"池塘蟹虾‘155’生态养殖技术",即以河蟹养殖为主,科学套养青虾,实现每667 m2产河蟹100 kg、青虾50 kg,平均效益达到5 000元/667 m2的养殖模式.经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行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在不影响河蟹产量的情况下,利用蟹池套养青虾、鳜鱼等特种水产品进行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套养模式。一、套养模式1.蟹池套养青虾一方面,利用青虾摄食河蟹的残饵,增加青虾产量,防止败坏水质;另一方面,青虾可作为河蟹的饵料,减少河蟹自相残杀,提高河蟹成活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套养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在2月份放养规格为体长3cm的幼虾0.4kg/亩~0.5kg/亩;二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放养抱籽虾0.3kg/亩;三是在7月份放养规格为体长1.5cm~2.0cm的虾苗1.0…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成蟹养殖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下降,有产量不一定赚到钱,有规格也未必能赚到钱。科学投喂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河蟹养殖降本增效的关键。目前的河蟹养殖中,以成蟹养殖为主套养青虾、鳜鱼及少量滤食性鱼类为最普遍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投喂的饲料以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农家饲料和螺  相似文献   

17.
<正>鳜鱼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名贵鱼类,近年来推广蟹池套放鳜鱼模式,只要放养密度适宜、蟹池中有一定量野杂鱼,套放当年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鳜鱼夏花年底即可达到平均规格500克左右的上市规格。宝应为江苏淡水水产养殖大县,河蟹养殖面积超20万亩,全县对鳜鱼苗种需求量很大,以前大多从外地购买调运,经过长途运输,养殖成活率普遍不高。宝  相似文献   

18.
鳜鱼肉质丰厚坚实,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驰名中外的淡水名贵鱼类之一.鳜鱼无论是糖醋、红烧、炸溜、清蒸等方法烹饪,都是宴席上的佳肴.亦有"淡水石斑"之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nsis H.)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尤其是长江水系河蟹更因其个体大、色泽丽、味道美而受到青睐,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高档水产品.2011年金湖县塔集镇陈家圩河蟹养殖示范户范福才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张德高的指导下,进行了鳜鱼池套养河蟹的试验,每667 m2产鳜鱼265.2 kg、河蟹52.4 kg,利润达7 187.42元/667 m2.下面将其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一、河蟹池套养鳜鱼主要特点1.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在水产养殖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竞争较激烈的情况下,提高水体复养指数,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是水产养殖结构调整的一种可行的模式。2.能够增加产量和效益。鳜鱼套养主要是利用蟹池内与  相似文献   

20.
使用6口面积均为15×667m~2的池塘进行河蟹雌雄分池单养、雌蟹与罗氏沼虾混养、雌雄蟹与罗氏沼虾同池分隔养殖和雌雄蟹同池养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蟹种的放养密度与成蟹产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成蟹的规格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雄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单养雌蟹模式;雌雄蟹分塘养殖与雌雄蟹混合养殖模式在产量、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别;套养罗氏沼虾后,对河蟹的成活率、产量和成蟹的规格以及经济效益均有一定影响;蟹虾同池分隔养殖模式产量高于蟹虾混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