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植物上桃蚜两种体色生物型的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卫星引物PCR方法分析了烟草、油菜、甘蓝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桃蚜Myzus persica(Sulzer)红、 绿两种体色生物型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①来自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同一体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近于不同体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两种生物型内个体之间比较,红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近 于绿色生物型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②来自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同一色型桃蚜个体中,其中同为十字花科 的甘蓝和油菜上的红色桃蚜或绿色桃蚜之间的遗传关系近于来自茄科寄主烟草上的红色桃蚜或绿色桃蚜。 ③3种寄毛上的红色桃蚜和绿色桃蚜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但并不明显,处于连续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烟草和油菜上采回各自的红色型、绿色型、黄绿色型、褐色型 4种体色生物型 ,再分别接到烟草、油菜和萝卜上 ,连续 1~ 4代观察记载其体色生物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桃蚜体色生物型的稳定性随寄主不同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代别其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不同体色生物型中 ,以黄绿色生物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桃蚜体色生物型与寄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烟草和油菜上采回各自的红色型、绿色型、黄绿色型、褐色型4种体色生物型,再分别接到烟草、油菜和萝卜上,连续1~4代观察记载其体色生物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桃蚜体色生物型的稳定性随寄主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代 春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体色生物型中,以黄绿色最为物型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及寄主不同生长期的甘蓝蚜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上,山西省长治地区甘蓝蚜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地区,朔州地区甘蓝蚜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个地区;在不同寄主植物上,以甘蓝为寄主的甘蓝蚜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酶活性显著高于以油菜为寄主的种群,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生长期的甘蓝为寄主上,莲座期甘蓝蚜种群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酶活性明显高于结球期,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桃蚜不同体色生物型的寄主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种主植物上的4种不同体色的桃蚜分别接到该4种寄主植物上进行反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体色生物型桃蚜在各寄主植物上的存活率,成、若蚜发育历期,产仔动态及内禀增长力均有明显差异,说明不同体色生物型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不同。尤其是各色型个体当从烟草转接到桃树、从油菜转接到桃树或烟草、从甘蓝转接到桃树或烟草时,新接蚜虫 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6.
桃蚜体色生物型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5年连续3a对桃蚜在7种主要寄生植物-桃树,烟草,油菜,杏树,甘蓝,白菜和萝卜上不同时期4种体色生物型(红色型,绿色型,黄绿色型和褐色型)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优势生物型的优势度与优势集中性时间变化格局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采集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分别接于桃树、油菜、烟草、白菜、莴笋、甘蓝和菠菜上单体饲养,观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不同寄主桃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蚜寿命、生殖力及种群干扰效应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内,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是以不同虫龄、不同翅型和不同体色蚜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小麦拔节-孕穗和乳熟期以绿色有翅蚜为主,扬花-灌浆期以绿色无翅蚜为主.抗感两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在数量、翅型、虫龄和体色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抗蚜品种上麦蚜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感蚜品种;小麦灌浆期,抗蚜品种上成蚜比例和无翅蚜比例均显著低于感蚜品种.蚜虫自然种群体色结构分析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更喜取食感蚜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寄主生育期和寄主品种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9.
寄主植物对桃蚜不同寄主生物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分别接于桃树、油菜、烟草、白菜、莴笋、甘蓝和菠菜上单体饲养,观察不同寄主植物对来处桃树和油菜上的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来自不同寄主桃蚜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蚜寿命、生殖力及种群干扰效应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桃蚜分为河西和河东两大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6%,种群间变异占17.21%,种群内占81.03%。Mentel检测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桃蚜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容易发生遗传漂变;陕北、陇东、陇南是陇中桃蚜虫源地,应加强对上述地区桃蚜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对青花菜上桃蚜试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桃蚜对10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青花菜、小白菜、油麦菜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以作用因子组建3种寄主上桃蚜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芥菜、结球甘蓝、小白菜和青花莱为桃蚜的嗜好寄主;桃蚜在油麦菜上的发育历期较长,而产仔量较少;小白菜、青花菜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大,分别为27.82和26.63,较适合桃蚜种群增长,油麦菜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教较小,为16.82,对桃蚜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3种油菜蚜虫种群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甘肃省甘南和临夏两地春油菜田的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在时间、空间资源序列上的生态位指数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桃蚜不仅比其它蚜虫能较广泛地利用寄主资源,而且在时间序列上也占有较大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甘南油菜田,桃蚜和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之间竞争激烈,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在临夏油菜田,甘蓝蚜和萝卜蚜在时间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重叠较大,桃蚜和萝卜蚜在时间生态位重叠较大,但甘蓝蚜与萝卜蚜之间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分别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叶柄浸渍法测定了华南地区6 个桃蚜种群对7 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 果表明、6 个桃蚜种群对吡虫啉产生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在28.0~51.5 之间。湖南郴州市尧广东韶关市尧广东梅 县和惠州市惠阳4 个监测点的桃蚜种群对硫丹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或者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分别为3.6尧3.8尧5.1 和 7.2)。广州市天河区小白菜和惠州市惠阳区甘蓝上的桃蚜种群对联苯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6 和7.7)、湖南郴州市监测点甘蓝上的桃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8.1)。其他监测点的桃 蚜种群对硫丹尧毒死蜱尧联苯菊酯尧丁硫克百威尧抗蚜威和烯啶虫胺均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在10.6~28.0 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萝卜蚜在不同寄主上的适合度,研究了萝卜蚜在白菜、萝卜、上海青和甘蓝上的选择性、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白菜、萝卜和甘蓝上的萝卜蚜均偏爱取食萝卜,前寄主为上海青的萝卜蚜偏好选择原寄主,但与选择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寄主植物也影响萝卜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萝卜蚜发育历期在甘蓝最长,萝卜最短,但在白菜和萝卜之间差异不显著;萝卜蚜在寄主萝卜上的产蚜量和日产蚜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结果说明,4种寄主中萝卜最适合萝卜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甘蓝不利于其繁殖。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确定桃蚜的防治适期,提高其防治效果,根据桃蚜在辣椒上的生长发育数据建立了桃蚜种群的消长规律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其中,第1阶段只有若虫,为常函数;第2阶段是若虫和成虫共存期,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主要根据桃蚜在辣椒上的发育时间、羽化率和死亡率构建;第3阶段只有成虫,成虫数量是一个递减的复合函数。将该模型应用于甘蓝上桃蚜种群变化规律的预测,结果显示,桃蚜在甘蓝上的实际消长规律与模型吻合程度较高。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桃蚜种群消长规律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百合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宜兴百合Liliumpeciosum的蚜虫有桃蚜Myzuspersicae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桃蚜发生的数量较多.在百合未出苗前,1~3月桃蚜主要在小白菜和芥菜为害,并在这些作物上越冬,转入春季后,当食料条件发生变化后,产生有翅蚜迁出,当年3~6月主要在百合上为害,当百合现蕾及成熟后,又产生有翅蚜迁出,在菊花和茄子等植物上为害,随后再转到小白菜和芥菜上为害.当地种植的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 var.Chinensis、芥菜B.juncea等植物都属于桃蚜的嗜食寄主.通过组建不同寄主上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桃蚜在百合和小白菜上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27.027,最有利于桃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在不同寄主上的体色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寄主上不同时期棉蚜的体色分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蚜自然种群由黄色型和绿色型2种个体组成。在木槿、石榴和花椒3种越冬寄主上,早春以绿色型个体为主,春末夏初黄色型个体逐渐占优势,夏末秋初又以绿色型个体为主;在夏季寄主棉花上,黄色型个体一直占优势,其中5-6月份棉花苗期可见到部分绿色型个体,所占比例与越冬寄主上棉蚜迁出时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连续饲养不同体色棉蚜的试验结果表明,绿色型棉蚜可分化出绿色型和黄色型2种后代,后代的体色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温度较高时黄色型后代占优势,在温度较低时绿色型后代占优势,而且黄色型后代随温度的降低也会产生出绿色型后代。系统饲养黄色干母的后代还发现,不论饲养温度如何变化,其后代均为黄色型,表明自然界有2种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黄色型棉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药胁迫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蚜虫生态遗传与进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剂量氧化乐果、吡虫啉农药胁迫下,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种不同体色型(红色型和绿色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初生若蚜,分别测定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随着氧化乐果和吡虫啉施用剂量的增加,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种群平均世代周期均增加,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增加幅度比红色型大;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减少,且绿色型麦长管蚜减小幅度比红色型大。【结论】农药胁迫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对其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绿色型麦长管蚜比红色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桃粉蚜在桃树杏树上种群动态及越冬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在桃树与杏树上发生规律及越冬生物学进行研究.[方法]在不同寄主、不同方位,定点、定时对桃粉蚜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桃粉蚜为迁移型蚜虫,在新疆桃粉蚜以卵在桃树枝条的腋芽、树皮裂缝处越冬.从3月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下旬出现无翅孤雌蚜.在桃树与杏树上发生高峰期均为5月下旬.5月下旬有翅蚜迁移到田间夏季寄主上繁殖,9月中旬又迁回到桃树上, 10月上旬开始出现性蚜,10月中旬产卵.不同方位在不同季节的发生量也各有不同:在桃树,夏季朝南方向的数量高,秋季中部数量高.而杏树,夏季朝北方向数量高.[结论]桃粉蚜越冬主要集中在桃树上.杏树比桃树发生重,并在发生时间上有前后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β-tubulin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不同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对中国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5个寄主种群以及6个地理种群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 gene)进行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和MEGA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发生树。【结果】DNAStar和MEGA两种软件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以及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的分析可得到相似的结果。在美洲斑潜蝇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序列变异分析中,共发现8个变异位点,序列长度比较保守,均没有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之间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相似性极高,都在98%以上。【结论】虽然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寄主种群之间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分别与对寄主的嗜好程度以及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