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以通化县黑果花楸根际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稀释法分离土壤微生物,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结果表明:从供试土壤中分离出细菌24株,放线菌13株,其中,对水稻恶苗病有生防效果的细菌5株,2株拮抗效果明显;人参枯萎病5株,1号细菌最明显;人参根腐病3株,2号细菌最明显;5株细菌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效果,1号细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明显。1和2号这2株细菌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拮抗活性,且效果明显;5和6号细菌对水稻恶苗病、人参枯萎病和玉米茎腐病有抑制作用,在这4种病害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亮  王慧 《玉米科学》2012,20(5):139-142,146
采用土壤稀释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 182株细菌菌株,从中筛选对玉米大斑病菌具有较强拮抗的菌株24个。对24株拮抗菌抗菌谱的测定结果表明,KD16-13、KJ2-01对水稻稻瘟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链格孢菌、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且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的自毒潜力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树脂吸附洗脱液以ADS-7树脂洗脱液对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ADS-7树脂吸附洗脱液处理重新种植的茶树后,随着土壤植茶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年限呈正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15个,涉及8个纲,31种细菌,按照其功能可分为4类,其中病原菌19种,占比61.29%;负相关细菌T-RFs片段18个,涉及11个纲,31种细菌,按照其功能可分为6类,其中与抑制病原菌、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循环、土壤质地改善相关的细菌总占比达到83.87%。综上表明,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重新种植的茶树后,随着土壤植茶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大幅上升,益生菌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细菌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4.
以6个不同苎麻品种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对根际的土壤养分、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酸性磷酸酶、pH的差异性及其根际土壤养分与苎麻产量和纤维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环境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pH、微生物数量存在品种间差异性.株高与全磷、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株数与全磷达到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与全磷显著负相关,纤维强力与全钾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实验表明,筛选得到的5株促生菌与大豆根瘤菌进行双接种,能够在阜阳、济宁和延安的3种土...  相似文献   

6.
前期研究中筛选到一株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8-32,其生防效果达32. 08%。本试验采用盆栽法,研究接种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8-32(Bacillus subtilis 8-32)后,土壤酶系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枯草芽孢杆菌8-32后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16. 9%~66. 7%,蛋白酶活性增加了88. 8%~131. 0%,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20. 6%~51. 8%,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7. 5%~14. 6%,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8. 5%~72. 5%,对土壤中真菌数量抑制率最高达37. 2%,放线菌数量也有明显增加。说明菌株8-32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土壤酸度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的p H值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茶树根际土壤共检测到20个PLFAs,其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的个数分别为15、2、2、1;其中,细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及总体标记性PLFAs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PLFAs总量则相反,且不同树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茶树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的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上述PLFAs测定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PLFAs主要划分成2大成分,即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率分别为73.06%和25.51%,而与主成分1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PLFAs主要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而与主成分2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主要为细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酸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微生物PLFAs标记11个,包含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而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微生物PLFAs标记6个,包含细菌和真菌。综上表明,土壤酸化程度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增强,酸化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为退化茶园的修复及其酸化土壤的改良,进而保证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年限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生长年限为2年、5年、10年、15年(及以上)的人参(Panax ginseng)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分离培养后发现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与人参的生长年限成正相关,即人参生长年限越长,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越大,种类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生长年限超过10年的人参根际土壤中发现,镰刀菌(Fusarium)、粘帚霉(Gliocladium)、枝顶孢(Acremonium)的分离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限。  相似文献   

9.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了4个以Ⅱ-32A为母本和3个以制5为父本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水稻特性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水稻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38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23种,不完全分布的有15种;水稻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水稻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根际土壤特征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16:0(细菌)、18:1ω9c(真菌)、10Me17:0(放线菌)、10Me16:0(硫酸盐还原细菌)和16:1ω5c(甲烷氧化菌)比较可知,制5系列组合含量高,最高的为金生优制5,Ⅱ-32A系列组合较低,含量最低的为Ⅱ优797。对PLFAs总量和水稻特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LFAs含量与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对水稻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生物量总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Ⅱ-32A系列组合聚为一类,制5系列组合聚为一类,表现出水稻遗传特性在其根际PLFAs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结构丰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水稻遗传亲缘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为害橡胶叶片的一种重要病原真菌,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该病害,给植胶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从橡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对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可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生防药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稀释涂布、平板对峙法从发病橡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橡胶树多主棒孢菌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抑菌带为(57.68±0.66)mm,且该菌株对9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其与铜绿假单孢菌基本相符,命名为BACYitc8-7;以LB、NA、高氏、金氏B和PDA为营养来源,评定不同营养条件下菌株BACYitc8-7挥发性物质对多主棒孢菌的抑制作用,发现菌株BACYitc8-7在金氏B和LB培养基上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43.47%~48.69%;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收集并检测菌株BACYitc8-7挥发性物质的抑菌组分,获得包括胺类、醇类、烯类、酚类、酯类、吡嗪类等35种物质,其中含量前5的物质为胺、硼烷二甲硫醚络合物、异戊醇、1-十三烯和2-甲基-3-甲硫基呋喃。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20株从西藏地区植物根际土壤分离鉴定的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嗜管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tracheiphilum)拮抗效果好的菌株11株,并利用这些菌株的发酵液作为活性成分,添加一定比例的各种助剂,制备出生物种衣剂.室内沙培试验结...  相似文献   

12.
从海南土壤中筛选的一株链霉菌菌株.经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ogriseus[1],编号JFA-001.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JFA-001菌株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多数供试真菌的抑制率达80%以上.对JFA-001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传接6代时,活性稳定,从第7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第15代的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仅减少了1.9mm;发酵液对热和碱的稳定性强,加热到80℃时未丧失活性,在pH10.0的溶液中活性几乎不丧失,但对酸的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茶园土壤分离到62株放线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茶白星病(Phyllosticta theafolia Hara)进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结果表明,共获得拮抗放线菌菌株9株,编号分别为:F1、F2、F3、F5、F8、F11、F15、F57、F59,其中菌株F1、F2、F3、F5、F8抑菌活性强且抑菌谱广,对辣椒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capsici ),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var.nicotianae),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亦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25个人参生长环境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筛选分析,共鉴定纯化出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株28个。通过微生物酶对人参皂苷进行生物转化。用TLC显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生物酶转化产物进行分析,从28株菌种中筛选出高效转化人参二醇组皂苷产生稀有人参皂苷的菌株GS514,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得到bgp2基因,高效转化人参皂苷Rg3为Rh2。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人参种植对非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未种植人参和种植人参的非林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人参使得土壤中真菌和细菌OTUs数目均有一定的减少。与对照组土壤相比,种植人参后非林地土壤中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等细菌和Roze11omycota、Chytridiomycota、Unc1assified等真菌的丰度明显减少,而Acidobacteria、Thaumarchaeota等细菌和Mortierellomycota等真菌的丰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死皮是制约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因素,其发生与刺激割胶时乙烯利用量过度有关,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脱氨酶活性的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ACC(乙烯前体)来刺激植物生长发育。本研究从橡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有助于减轻橡胶树死皮发生,并对其防控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菌株。本文采集了橡胶树主要种植区(海南、云南和广东)的根际土壤样品,以ACC为唯一氮源进行筛选,共分离橡胶树根际细菌152株,并测定其ACC脱氨酶活性大小,将活性较强(0.226、0.164 U/mg)的2个菌株命名为HBRM-86和HBRM-16;结合常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分子鉴定,将HBRM-86和HBRM-16分别鉴定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测定2株菌株促生潜能,结果发现其具有较好的促生潜力,进一步研究将为死皮防控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探索生防细菌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苗期防病试验从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拮抗细菌中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病效果的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生防细菌7-5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等探讨7-5产生抗生素的种类。【结果】供试7株细菌中7-5、4-74和4-78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可达69.0%、70.8%和75.4%。其中4-74和4-78抑菌谱窄,7-5对水稻纹枯病菌、桃褐腐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都具有较强抑菌能力。菌株7-5 鉴定为绿针假单胞菌;该菌株可产生吩嗪-1-羧酸、嗜铁素、氢氰酸、蛋白酶、藤黄绿脓菌素和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等抗菌物质,不产生硝吡咯菌素、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结论】绿针假单胞菌7-5主要通过产生抗生素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9.
从热研2号柱花草等10种不同牧草中筛选出9株无机解磷细菌及6株有机磷细菌,并利用平板溶磷圈法、钼锑抗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测定,最后得到解磷效果最好的解磷细菌株,牧草根际解无机磷细菌解磷能力最高达216.57 mg/L.选定2株具有代表性的解无机磷细菌GI2-6(Bacillus spp.)和GI9-4-3(Serratia spp.),通过单因子试验对其解磷特性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解磷细菌GI2-6以蔗糖为碳源、KNO_3为氮源、pH为7.5、温度为30℃,解磷细菌GI9-4-3以葡萄糖为碳源、KNO_3为氮源、pH为7.0、温度为30℃时,两者的菌体量最大,解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对花生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及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培养计数,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根际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减少;土壤中的P、K、Cu、Fe、Mn、Zn 等速效养分显著减少。经对主要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与P、K 速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P、K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针期与成熟期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土壤中的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土壤中K、S、Mn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的Mo、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土壤的P、K、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花生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荚期的真菌数量与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和荚果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