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内外早熟小麦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国内外小麦早热品种在云南的利用,及云南省育成品种的亲缘系谱分析表明:(1)在过去近30年中,云南省小麦育种的中心亲本为Mentana、Funo、Mexipak65、Mexipak66、NP798及Chapingo;(2)由于中心亲本的时效性,80年代后期,=云南的中心亲本  相似文献   

2.
 小麦锈病是云南省小麦生产上近年来常见的病害之一.监测分析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弄清楚云南省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类型和毒性基因分布组成特点,对抗病育种及合理抗性品种的利用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十一五”以来自主选育的7个甘蔗新品种已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今年选育开发出6个新品种并实际应用于生产,使云蔗型品种首次超过了外引种,成功实现了云南省甘蔗品种由自育种、引进种平分天下到自育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对意大利小麦育种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意大利的气候特点、小麦生产现状和小麦育种的成就、品种的演变、种质资源利用及主要育种方法,并简要回顾了我国引进利用意大利小麦品种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主要影响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研究用云南省各地州有代表性的大面积主推品种39份调查了云南省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籽粒硬度变化范围大,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其中中等偏硬的小麦品种最普遍,占53.8%;中等偏软的比例最低,为7.7%;极端类型软质麦的比例较高,为17.9%。此外,云南省自育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与国内外品种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6.
1试验材料及选育经过 小麦新品种“云麦57”,原品种编号为云选二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采用系统育种方法选育的田麦新品种。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小麦常规课题组于2000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优质圃(MEIIQ)内引进,组合是PFAU/MLAIV,  相似文献   

7.
格来尼(GLEALEA)不育特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来尼在黑龙江和云南省种植异交结实率高达20%左右,这给它的品种保纯带来极大困难。但是,利用了它这种常异交特性及大群体育种方法,为选育超强筋小麦新品种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云南省近期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的适应性,笔者在临沧进行两年的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临沧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为小麦育种、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挖掘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中的优异资源,进而为云南省的小麦育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1对SSR标记对云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育成的15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91对SSR引物扫描159个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共有360个等位变异被检测到,单个SSR标记检测到1~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标记检测到3.96个等位变异;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0.8408,所有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677;云南省80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高(0.461)。②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可将云南省小麦品种(系)划分为14个类群,类群分类主要与选育年代、栽培类型及种植区域有关。③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连锁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随着其育成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增长,但穗粒数性状相比千粒重性状改良效果更强。[结论]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遗传多样性较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品种(系),且不同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云麦57”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麦57是云南省农科院与德宏州农科所(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穿梭育种方式选育出的优质、抗病、丰产的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08003号。通过5年田间示范,得到农民及市场的广泛接受,在德宏州大面积推广应用,及时满足了德宏州小麦生产发展对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实际需求,有效促进了德宏州小麦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及种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csLV34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和云南省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性基因Lr34/Yr18进行了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结果表明,55份供试材料中云南铁壳麦种质A13、云南省育成品种云麦39、云南省地方品种保山老玉麦和云县小白麦等4份材料携带有慢锈基因Lr34/Yr18,供试材料中来源于CIMMYT的材料未检测到Lr34/Yr18基因.这些携带有慢锈性基因的材料可作为今后云南省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云南省近期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的适应性,笔者在临沧进行两年的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临沧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为小麦育种、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山西省小麦品种的演变特点和优良品种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当前我省小麦育种及品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重点叙述了我省小麦育种方向,应加强突破型超高产品种、耐旱、节水型品种以及各类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明确提出现阶段我省育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方向,对2008-2022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的育种特点、演变情况、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审定数量逐年上升,科研育种机构已成为小麦育种的主导力量。品种选育仍以杂交为主,从产量性状来看,产量和千粒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产量幅度变化较大,千粒重幅度变化较小。产量与生育期、株高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从品质指标看,稳定时间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容重均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达到极显著关系。国审小麦品种兼顾产量、品质和病害的综合性状,而省审小麦对抗病性要求较严格,赤霉病和根腐病需达到中感以上水平。现有黑龙江省审小麦品种抗病性表现较差,今后应加强对小麦赤霉病和根腐病等综合抗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轮选9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经过10年研究,成功创制了以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建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矮败小麦不是一个具体的品种,而是一个育种工具,它就像一个良种加工厂、孵化器,育种材料通过它加工后,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种质,并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新品种,由此为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先进成熟的技术平台),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轮选”小麦优良品种,2003年2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国审麦2003017)。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的第二大粮仓,以盛产优质小麦著称。旱地小麦的丰欠,直接影响着全省小麦生产全局。为了选育抗旱、高产、优质、广适等方面有突破的小麦品种,研究了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的现状,分析了渭北旱塬东西气候差异及其对小麦品种适应性的要求以及当前生产条件下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增强广适性品种选育力度,同时注重分别适应东西部生态条件的小麦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利用研究──鲁麦1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麦15号是利用由核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育种工具和基础亲本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包括欧、亚、美三大洲的18个品种(系),育种方法新颖独特,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多方面的突出优良性状,为我国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1选育经过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51(原编号"002-418"或"昆麦3号"、"文麦8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与文山州农科所和昆明市农科院采用穿梭育种方法选育出的田、地兼用小麦新品种.2007年4月22日进行了省级田间鉴评,于2007年11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予以审定.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春小麦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依据不同生态条件的要求,在半个世纪的小麦生产育种实践中,选育出5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高产、优质、多抗春小麦新品种,使黑龙江省小麦进行了6次大面积品种更换,并形成了独特的“克字号”小麦品种群。“克字号”小麦品种群的形成,不仅为东北春麦区的生产做了卓越贡献,而且也为春小麦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小麦育种水平,为生产提供更多高产、质佳和抗性强的小麦品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小麦品种选育和审定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