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山西水土流失及其引发的农业水资源利用问题。结合水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水资源调控途径,主要包括: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及节水型旱作农业、实施旱作农业调水调控技术、小流域治理的工程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宁夏隆德县全面贯彻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流域、区域、城乡、山川系统治理,以"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河库共治、高效节灌"为抓手,整合水利、环保、林业、农牧等项目资金,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促进了渝河流域水资源的综合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北方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最主要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阻碍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应是把流域上下游水资源优化配置,将全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输水小流域。生态输水小流域治理以生态补偿为前提,强调对小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与定位,总体治理思路是集水区总体弱化治理、生产生活区强化治理、复合区适度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向下游输水、输好水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大凌河流域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在对流域系统资源进行模糊评判与系统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了大凌河流域“多级网络式”治理与开发技术体系,其内容是:陡坡地“槽带式”;缓坡地“网格台田式”;坡耕地“宽带梯田式”;沟壑治理以“双链”锁沟头、“镶嵌式”造林种草保护沟坡、沟底建造“阶式”坝系工程、河道“双龙式”治理与开发体系。通过网络式布局,将治理开发措施从上至下布设成由密到疏的拦蓄、聚集、疏导等多功能多层次结构,以径流资源的合理调控为核心,使降雨径流,变为有效水资源,形成多层次水土流失防护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也为植被恢复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使流域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地调控和利用。成为大流域规模化治理、产业化开发的关键配套技术,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5.
宁夏干旱少雨,天然降水是可利用的重要水资源。介绍了宁夏小流域治理中利用水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即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坚持就地拦蓄、流而不失"两个基本论点",贯彻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两个基本战术",应用工程、植物、耕作"三类治理措施"建立坡面接纳、坡面拦蓄、沟道拦蓄工程的"三道基本防线",实现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两个调节"和产流与用水、产流量与拦蓄量"两个平衡",解决好水土流失与干旱、降雨强度大与土壤入渗能力有限、降雨时间与作物需水不同步、分散产流与集中用水的"四个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某煤矿兼并重组项目为例,介绍了煤矿重组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项目水土流失类型、侵蚀强度、新增水土流失情况,探讨了水土流失治理分区及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体系,并提出水土流失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茹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项目彭阳县项目区一、二期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5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彭阳县项目区的治理模式有立体防治模式、高科技示范园体系建设模式、一条流域一种治理模式、开发特色产业模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水土保持工作模式等。上述治理模式的实施拉开了小流域集中治理、样板示范、逐步连片的大幕,其建设机制与措施配置模式、经济开发模式可推广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尚义县水务局在实施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项目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等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管护,采取多方配合、多管齐下、点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综合管护相结合的管护模式,使水保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有效管护,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密云水库上游承德"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中水土流失治理后来水减少,加剧下游城市(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探讨集水区减少水土保持用水,增加流域产水量,从而水资源在下游(首都圈)发挥最大效益的思路。在将流域分成3种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分区治理方案及其标准:1)生态产水功能区,以增加产水供给下游为主要目的,提出以需水量最低的低覆盖度草地配置为主的水土流失坡面治理模式和减少蓄水、增大拦沙的弱化与强化相结合的沟道治理模式;2)生产生活功能区,以满足流域基本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提出以黄土丘陵区坝地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其标准;3)生态产水与生产生活复合功能区,兼顾二者功能,提出以需水量中等的灌木林和疏林配置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标准。  相似文献   

10.
北山小流域治理开发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小流域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耤河示范区8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小流域之一,在6年的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把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定为建设目标,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推广应用高新科技成果、深化治理开发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初步探索了城郊型小流域水保生态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和治理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 2 0 0 1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1997年组织实施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已有 10 0条小流域通过了竣工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治理成果的科技含量 ;利用一系列优惠政策 ,多方筹集治理资金 ;采取封禁保护措施 ,加速植被建设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水土保持在江河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在肯定江河取得很大就的同时,指出尚存在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许多突出问题。作用辩证法的的观点在对江河治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水口保持是减轻水旱灾害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灌河治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北京市水务局、国土资源局以开发建设与生产项目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为切入点,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如下工作协商机制:一是两局围绕土地占补平衡,在郊区将国土整治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治理、节水灌溉、农民脱贫致富等紧密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二是两局共同对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项目依法实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隰县半沟流域属典型的黄土残塬沟壑区。1994年被阳隰县世和项目办到为重点建设流域,按照“一次治理,一次成地”的,取超常规的治理措施,一次性投资476.7万元,完成了沟道治理 规划的全部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其主要障碍因素,为该区域水资源治理政策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DPSIR模型为框架,构建包括29项二级指标的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估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变化趋势,并利用障碍度诊断法识别阻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江西省2011—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除2013和2018年外,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平均水平(0.375 8)较2015年前(0.340 8)提高约10.15%。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调蓄能力、废水治理设施数、人均GDP等。[结论]较低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所导致的治理投入不足与治理效率低下问题,依然阻碍着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水资源治理政策应从坚持“一河一策”,注重创新技术,升级产业结构,建立政策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国启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旨在提高用水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全面准确地评价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效应对于当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后气象、水文、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的时空变化,并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构建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重点治理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的趋势,蔡旗断面年径流量提升至4.01×108m3。流域下游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改善,中游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流域耕地扩张与林地缩减趋势得到缓解。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金昌市评价指数增长幅度略高于武威市,分别达到Ⅳ级0.353、Ⅲ级0.413,治理均取得积极效果。在重点治理的后续规划中,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与农业灌溉用水规模控制是流域管理机构需要重点关注与推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制约内蒙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内蒙古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后 ,探讨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降水资源利用的关系 ,提出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科学合理地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可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明显增加可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外河流生态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北京市中小河流现状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治理原则,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平面形态修复、断面形态修复及岸坡防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结合北京的典型实例,阐述了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对保障河流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利用,促进人水和谐,推进北京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山西省的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指导思想上,治理方针上,投资力度上,组织形式上,政策措施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抑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今后,要继续以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为龙头,大力实施封禁治理,推行专业队治理,资金使用报帐制和项目“三制”管理,把全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砒砂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砒砂岩侵蚀区治理模式,以神木县锦界镇公草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在基于砒砂岩和沙复配成土技术基础上,综合运用工程和耕作管理措施,形成一套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开发性治理新模式。实践证明:经开发整理为农耕地的砒砂岩水土流失区,雨季经过农业种植的方式保持水土、减少泥沙侵蚀,风季通过形成地表冰冻层减弱了风力对耕作层的侵蚀。此治理模式是砒砂岩改性研究的突破口,为砒砂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能。尽管如此,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仍然是今后治理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