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玉米是保山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也是养殖业主要饲料来源。2022年保山市玉米种植面积近11.32万hm2,平均亩产444.63 kg,总产量75.47万t[1]。续断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续折损、强筋骨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续断野生资源减少、临床应用价值的逐步开发,需求量不断增加,价格逐年上升而被大力推广种植[2]。保山市续断种植面积连续大幅增长,已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经济作物,2022年全市种植面积461.87hm2。  相似文献   

2.
王佐  刘艳 《云南农业》2024,(3):57-58
<正>腾冲市是云南省重要烤烟和油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烤烟近1万hm2、油菜2.33万hm2。大小春以“烟油”轮作为主,油菜多用育苗移栽,烟区烤烟收获后、油菜移栽前有2个月左右空闲期,该时段土壤墒情好,气温高,光照充足[1]。多年来利用空闲期烟后套作玉米再轮作油菜,建立“烟-粮-油”一年三熟高效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和油料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3.
<正>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其肉质细嫩,柄脆,色泽鲜艳,味道鲜美,清香可口,富含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1-2],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3]。大球盖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其栽培技术简单粗放,菌种抗逆性强[4],农村种植大球盖菇可利用的原料来源广泛,且生产成本低,适合的栽培场地较多[5]。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2019年和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农牧局进行了大球盖菇间作玉米栽培技术模式试验并获得成功。该模式下,可亩产大球盖菇1515 kg、亩收入15 150元,亩产鲜玉米963 kg、亩收入2 800元,合计每亩纯收入11 900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合理的矮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为实现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奠定理论基础。以4个不同基因型矮杆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了8个不同的密度梯度,调查分析产量相关性状,筛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递增,株高表现为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及粒数则表现为逐渐下降;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倒伏率在达到一定密度时出现急剧上升。‘吉密豆1号’、‘吉密豆2号’、‘吉密豆3号’、‘吉密豆4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40万株/hm 2、37.5万株/hm 2、40万株/hm 2和56万株/hm 2,产量分别可达4199.2 kg/hm 2、3282.3 kg/hm 2、3410.1 kg/hm 2和3313.4 kg/hm 2。因此,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挖掘矮杆耐密型大豆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作为新入侵中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后,已扩散至27个省(区、市),2019年发生面积近120万hm2,迅速成为中国玉米上的重大害虫[1]。幼虫在玉米田聚集危害[2],从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抽丝期以及成熟期各个生育阶段均可危害,但偏好取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玉米[3]。在农业农村部推荐草地贪夜蛾应急用药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正>单季晚稻是浙江省宁波市水稻生产的主体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约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0%,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0%。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1]。但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因习惯于依赖化肥获取作物高产稳产,存在着过量施肥、盲目施肥等现象[2]。长期不合理化肥投入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会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面源污染等问题,导致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3-5]。  相似文献   

7.
<正>豌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作物,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半蔓生和蔓生,按收获类型可分为干籽粒豌豆和鲜食豌豆,按产区可分为春播豌豆和秋播豌豆[1]。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种面积约17.3万hm2,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 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2],主要原因是干籽粒豌豆品种缺乏、单产较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靖豌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蔓生型干籽粒豌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温泉县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玉米为主体的种植业产业结构模式,新形势下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尝试新的作物栽培模式[1]。种植黄豆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收益且轮作后可改良土壤。本试验从产量和品质两个角度,通过对比田间小区不同试验条件下黄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等差异,筛选适合温泉县种植的黄豆品种[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1,13.5×104株/hm2;中密度M2,18×104株/hm2;高密度M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1(50%ETC),3 150 m3/hm2;轻度亏缺W2(75%ETC),4 050 m3/hm2;充分灌溉W3(100%ETC),4 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土壤无机氮...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鉴定评价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在临桂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生育期等特性表现,为在我区相关区域和造别推荐优质常规稻主导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2021年临桂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股引进常规优质稻新品种在四塘镇作早稻种植,其中品比试验0.09 hm2,大田种植2.13 hm2,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云南蓝莓发展现状1.1蓝莓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蓝果类型植物的俗称[1]。蓝莓果皮中富含花青素、维生素、SOD、氨基酸、单宁、果胶和丰富的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高,有保护视力、抗氧化、增强记忆、预防癌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2]。被称为“第三代水果”和“五大健康食品”[3],备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是中国重要的谷类作物,与传统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相比,玉米具有良好的耐寒性、耐旱性及环境适应性[1]。氮是玉米必要的元素之一,对作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估氮肥对作物生产的优势,导致农民过度施用氮肥[2]。过量施氮会导致氮素利用效率下降,并使环境质量恶化[3]。因此,有效的氮管理对提高作物产量非常重要。本试验将研究4种施氮方式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玉米种植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方法】选取3种花育系列花生品种(花育25号、花育33号和花育36号),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1.2×105、1.5×105、1.8×105和2.1×105穴/hm2)处理进行列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主茎高、侧枝长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筛选最佳种植密度。【结果】密度为1.2×105~1.5×105穴/hm2主茎高要显著大于密度为1.8×105~2.1×105穴/hm2;密度处理为1.5×105穴/hm2的侧枝长比其他处理显著高出1~6.8 cm;单株果数和饱果数均在低密度下最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种植密度对总分枝和结果枝影响差异不显著;花育33号在种植密度为1.5×105穴/hm2时产量为最大,为4 555.58 kg/hm2,其次是花育36号、密度为1.8×105穴/hm2处理,第三是花育25号、密度为1.5×105穴/hm2处理。【结论】花育系列花生品种种植密度为1.5×105~1.8×105穴/hm2。  相似文献   

14.
<正>茶叶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2021年,全省茶园面积79.33万hm2,干毛茶产量为49万t,茶园面积、毛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综合产值连续2年突破千亿大关[1]。一、古树茶资源概况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树(园)资源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有47个种和3个变种,云南拥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其中有26个种和2个变种属云南独有[2]。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昌吉州山区生态优势,提升马铃薯种植效益,特在昌吉山区对3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闽彩薯3号667米2产量1 749千克,667米2净利润1 304元;黑金刚667米2产量1 723千克,667米2净利润1 289元,彩色马铃薯品种闽彩薯3号、黑金刚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较好,可作为昌吉州山区彩色马铃薯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16.
苏坚任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119-122
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配施硅钙镁锌硼肥,研究其对超级稻生长发育、抗逆性、改善植株性状、防控病虫害、提高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施硅钙镁锌硼肥3个水平中,配施量375 kg/hm 2,超级稻生长发育、抗逆性、植株性状、防控病虫害、增产增收效果最好,比施225 kg/hm 2、525 kg/hm 2和常规施肥分别增产690.0 kg/hm 2、915.0 kg/hm 2、1 410.0 kg/hm 2,增长8.8%、4.6%、19.7%;净增效益4 401元/hm 2、2 214元/hm 2、1 620元/hm 2,增长19.1%、8.8%、6.3%;硅钙镁锌硼肥施用量以375 kg/hm 2为宜。建议类似地区参考应用,提高种稻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樟科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南部,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等分布较多[1],是集医药用、材用、城市绿化为一体的植物资源[2]。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属于樟科樟属植物,其枝、干、叶都可提取精油,用来制作各种香料、调料、药物[3]。由于天竺桂枝繁叶茂,生长较快,用作城市绿化树种时,修剪的枝叶常作废物处理,造成大量浪费[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能造成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在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互联网+”应用价值逐渐显现,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提升农业附加值和农村生活水平,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1.1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是掌握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科研机构直接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农业种植技术[2]。农业技术研发机构深刻了解农业技术的适用性,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易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小拱棚甘蓝—大葱,目前,在易州镇中范村、西范村、东范村、西茹堡村已形成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甘蓝亩产60007000kg,亩产值70007000kg,亩产值70008000元,大葱亩产量7000kg,亩产值90008000元,大葱亩产量7000kg,亩产值900010000元,年亩总产值1600010000元,年亩总产值1600018000元。具体栽培技术如下:1甘蓝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思茅区蔬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和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其深度发展的“瓶颈”。结合生产实践及李崇光等[1],赵晓晨等[2],毛昭庆等[3]的分析探讨,对思茅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季节性和结构性缺菜、市场流通体系滞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布局基地、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基地认证等对策措施,以期为菜农服务,推动思茅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