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87~1988年,高邮县武宁乡大卢村连续两年进行了花培汕优63杂交稻百亩连片高产栽培。1987年丰产方面积为105亩,平均亩产622.5公斤;1988年丰产方面积为104.1亩,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1987年亩产增86公斤,增产13.3%。其中亩产705公斤以上的面积占56.73%,最高田块749公斤/亩,创我县水稻高产纪录。 1988年百亩丰产方的产量结构为:平均每亩有效穗17.8万,每穗总粒数160.1粒,每穗实粒142.9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6克,与1987年相比,每亩增穗1.14万,  相似文献   

2.
<正> 新郑县是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长期以来是以小麦为主,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为了打破粮食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从1987年起,我们在县农技中心试验站和城关乡贾庄村分别开展了10亩小麦—玉米年亩产吨粮攻关试验研究和百亩吨粮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系列化、模式化栽培和科学化管理,夺得了两季高产。1987年攻关试验亩产1044.8公斤(小麦413.4公斤,玉米631.4公斤);百亩连片(107亩)亩产930公斤(小麦450公斤,玉米480公斤)。1988年攻关试验亩产1039公斤(小麦400公斤,玉米636公斤);百亩方亩产1003公斤(小麦494.5公斤。玉米508.5公斤),1989年攻关试验年亩产1040.7公斤(小麦420.5公斤,玉米620.2公  相似文献   

3.
兰溪市甘溪乡1991年种植汕优10号4900亩,占晚稻面积的89.41%,并建立了社溪、露源两个百亩丰产畈。丰产畈早杂汕优48—2.237.12亩,平均亩产455公斤,杂交晚稻全部搭配汕优10号,亩产558.94公斤。两熟平均亩产1013.94公斤。从实收产量来看,汕优10号适于春花田双杂三熟制连晚  相似文献   

4.
1988年杂交粳稻六优1号在海河区大面积种植,同时我们又在下圩乡孙阳村五组进行了百亩连片丰产试验。丰产方面积为104.66亩,平均亩产729.58公斤,其中3.6亩亩产达838.5公斤。 丰产方土质为勤泥土,肥力中等,前茬为扬麦5号小麦。六优1号采用旱育水寄两段育秧,播期5月11日,播量20公斤/亩,地池育小苗,5月19~20日寄栽,寄秧密度4.95×4.95厘米,寄秧29天,总秧龄36天,移栽时叶龄8.12。大田6月15日开始耕翻,晒垡1~2天,6月17~20日移栽。本田的生  相似文献   

5.
我省有些水源不足的低洼地区,种植插秧稻往往会遇到雨季推迟的情况而失去栽、管季节,种植早作物又易受涝渍,致使秋粮产量一直低而不稳。针对这个问题,1984年我们进行了麦茬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旱直播稻比插秧稻节水、省工一半左右,一般亩产350公斤左右,百亩连片丰产方亩产超过400公斤,最高田块达511.4公斤。麦茬水稻直播,就是在麦收后先浅灭茬而后播种,播前种子要吸足水分并晾干,采取机播或耧播。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在探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与最佳季节优化同步发育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连续三年使小麦高额丰产田及百亩丰产方亩产超过500公斤。为将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应用,1989年秋播时,我们选用河北省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冀84-5418,将原百亩丰产方扩展为实种面积1009.6亩的千亩丰产方。1990年麦收时按120个点测产,平均亩成穗52.3万,每穗26.2粒,千粒重41.2克,理论产量569.8公斤/亩,实收515.5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正> (一)选育经过:豫单8号是我所1982年在郑州本校农场用自选优系3184作母本,黄早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多点产比及两年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均表现高产稳产、株形紧凑、抗病抗倒、适于密植。丰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在中上等水肥地区种植均可获得高产,现已大面积繁殖推广。(二)产量表现:经过1983、1984两年六点十一次产比结果,平均亩产542.52公斤,最高亩产656.25公斤。较我省推广玉米良  相似文献   

9.
1980~1984年,在沭阳县叶庄村进行小麦百亩连片高产栽培试验,共种植半冬性多穗型小麦淮麦11号439.5亩,平均亩产503.65公斤。为了探讨高产小麦合理密植的生理特点和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983~1984年进行了密度肥料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秦油7号"属中熟双低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系陕西省秦丰杂交油菜种子公司育成.常乐镇于2000年秋播引种,示范田实收亩产181.8kg;2001年秋播种植百亩示范丰产方,尽管遭遇历史罕见低温阴雨天气,仍获得亩产175.2kg较高产量."秦油7号"两年平均亩产178.5kg,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8.3%.  相似文献   

11.
1986~1987年度,我们在本县漆桥乡舟村设省油菜“丰收杯”竞赛百亩丰产方的试验研究,取得亩产219公斤的高产成绩夺魁。该村地处茅山丘陵南缘,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丰产方面积121.3亩,为紫色土质。其中冲田88.5亩,傍岗田32.8亩;中籼稻茬口94.2亩,后季稻茬口27.1亩。供试品种以宁油7号为主,搭配宁7-8和华油8号。本文就丰产方技术资料和辅助试验资料对油菜高产形成规律与栽培技术予以总结。 产量形成与高产途径 据丰产方产量构成因素与亩产量通径分析结果(表1)表明,在亩产155.4~283.5公斤范围内,亩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角粒数次之,千粒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玉米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是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对解决人们生活用粮、畜牧业及轻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玉米通过高产开发和一系列增产技术的推广,其亩产、面积和总产都有了大幅度提高。1990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2500万亩发展到3200万亩,亩产由237.5公斤提高到293.5公斤,总产突破了90亿公斤。玉米产量的大幅度  相似文献   

13.
<正>"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再创世界纪录。"10月15日,在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的百亩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再创新高。经实打实测,该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1149.02公斤,刷新了世界水稻单产纪录,每公顷产量达17.23吨,提前实现了袁隆平提出的每公顷17吨的第6期高产攻关目标。此次测产由省科技厅组织实施,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4.
玉米高产竞赛对于带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播种面积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玉米高产竞赛、推行集成化高产种植技术,是促进玉米产量提高的有效途径。目前水稻亩产已突破800公斤,小麦也出现了亩产700公斤的产量,玉米是高产C4作物,其光合效率与增产潜力要高于水稻与小麦,而且玉米生产的耗水量较少,实现玉米超高产种植是可行的。美国已成功创造了1849.5公斤的玉米单产记录。根据近年玉米高产竞赛的成功实践,此文总结了几点玉米高产竞赛田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聚焦数字     
《农业与技术》2013,(9):I0004-I0004
988.1公斤/亩 9N28日.超级稻亩产世界新纪录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嘴村诞生:经过测产,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其中一类田亩产破千公斤。这项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苗头组合Y两优900续写了新的奇迹,创造世界水稻百亩连片平均亩产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6.
金陵57自1982年引进我县试种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达10.9万亩,平均亩产为505公斤,其中周岗乡109.6亩丰产方,平均亩产631.5公斤,並有6.8亩亩产达688公斤;龙都乡农科队104亩丰产方,平均亩产达623.9公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结果及大面积调查,对金陵57的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水稻5万多亩.至1998年,全场水稻产量突破600kg/亩,2001年水稻产量再创新高,并出现较大面积的丰产方,其中百亩连片产量超650kg/亩的丰产方有8979亩,平均产量677.7kg/亩.  相似文献   

18.
苏引粳1号又名822(均为暂用名),在1985年试种过程中,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能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1986年全县种植5000亩,平均亩产490公斤,其中六个百亩示范片,亩产均超过500公斤;大庙镇侯集村4亩高产田,获660公斤的好收成。现将苏引粳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简述于下。 (一)高产栽培策略 我们随机抽选31块田,调查其穗粒结构及实产,每亩有效穗15.7~26.0万,平均20.1万;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大面积旱作两熟达吨粮的高产栽培途径,连云港市作栽站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在赣榆县海头镇、东海县洪庄乡、云台区中云乡等地进行了1318亩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实现了亩产一吨粮的高产指标。其中赣榆县海头镇102亩小麦玉米吨粮田,1984年亩产976.6公斤,1985年亩产1008.12公斤,1986年亩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优质水稻保优栽培技术,我们连续3年在松江区小昆山科技农场进行优质杂交粳稻百亩丰产方示范。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和秋早低温等不利天气,单季晚稻普遍减产,丰产方由于推行了高产节肥、保优栽培和抗灾技术,亩产仍达580kg,比本镇同品种对照田亩产520kg显著增产,且每亩增收10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