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分析德系西门塔尔牛公牛与中国荷斯坦母牛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构建杂交F1代母牛体尺生长规律模型,探究杂交F1代母牛与相同条件下3、6、13、18月龄荷斯坦母牛体尺差异,试验测量杂交F1代公牛(0~6月龄)、母牛(0~23月龄)及3、6、13、18月龄荷斯坦母牛的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和尻宽等体尺数据,用Logistic、Brody、Gompertz和Bertallanffy等4种公式为模型,对杂交F1代母牛体尺和月龄间关系进行拟合,以曲线的拟合度R2评价曲线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F1代牛各项体尺指标随月龄增长均呈增长趋势,但不同体尺指标的生长速率不同;F1代母牛在5月龄之前,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的平均增长量为5.31、5.99、8.33、11.11、16.29 cm/月,在6月龄时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变小,分别增长1.76、2.99、6.34、7.81、7.56 cm/月,但这种缓慢...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秦川牛(151头)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 (Tf)、后转铁蛋白 (PTf)、血清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证明秦川牛H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Tf 位点受4个等显性基因支配;严PTf 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Al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Pa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bAA型秦川母牛12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HbAB型母牛(P<0.05 )。PTfFF 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PTfSS型母牛(P<0.05 )。AlbBB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显著高于AlbAA 型母牛(P<0.05)。而且血红蛋白与运铁蛋白组合基因型以HbAA/TfDD型母牛的初生重大,HbAB/TfDD 型 母牛的12月龄体重、18 月龄体重、24 月龄体重大。AlbB基因对A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为12月龄体重3.9510kg,18 月龄体重1.3786kg。说明秦川牛HbAA 型母牛的AFS、AFC极显著早于其它表现型母牛,HbA频率为0.838;这与一些早熟品种,短角牛HbA1.000, 日本黑牛HbA0.975,朝鲜牛HbA0.895B频率高相一致.此种现象可能系秦川牛早熟性的遗传背景。最后,制定出各位点优势基因对基因型育种值的回归方程。说明秦川牛中Hb、Tf、PTf、Alb位点的不同表现型生长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秦川牛(151头)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后转铁蛋白(PTf)、血清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证明秦川牛H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Tf位点受4个等显性基因支配;严PTf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Alb位点受3个等显性基因支配;Pa位点受2个等位基因支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bAA型秦川母牛12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HbAB型母牛(P<0.05)。PTfFF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显著高于PTfSS型母牛(P<0.05)。AlbBB型母牛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显著高于AlbAA型母牛(P<0.05)。而且血红蛋白与运铁蛋白组合基因型以HbAA/TfDD型母牛的初生重大,HbAB/TfDD型母牛的12月龄体重、18月龄体重、24月龄体重大。AlbB基因对A基因的替代平均效应值为12月龄体重3.9510kg,18月龄体重1.3786kg。说明秦川牛HbAA型母牛的AFS、AFC极显著早于其它表现型母牛,HbA频率为0.838;这与一些早熟品种,短角牛HbA1.000,日本黑牛HbA0.975,朝鲜牛HbA0.895B频率高相一致.此种现象可能系秦川牛早熟性的遗传背景。最后,制定出各位点优势基因对基因型育种值的回归方程。说明秦川牛中Hb、Tf、PTf、Alb位点的不同表现型生长性  相似文献   

4.
性别对秦川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是影响生长发育和肉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研究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年龄在3岁左右的秦川牛公牛3头、母牛3头、阉牛3头共9头牛进行屠宰试验,并在同一部位(背最长肌处)进行取样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肉色、蒸煮损失、失水率、嫩度和系水力9项指标。结果如下:秦川牛的性别对背最长肌处的水分,粗灰分和肉色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其余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则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 。其中母牛嫩度(2.15N)优于阉牛(3.41N),公牛最差(4.47N);母牛蒸煮损失(29.5%)大于公牛(28.08%),阉牛最低(26.13%);阉牛系水力大于母牛,公牛最差,失水率结果与之相反;公牛粗蛋白含量(25.86%)高于阉牛(23.02%),母牛最低(21.90%);粗脂肪含量结果与之相反。综合几个指标可以得出:秦川牛阉牛肉质优于母牛,公牛最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酒泉地区不同受体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生长指标的研究,探讨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对酒泉地区生态条件的适应性。采用生长指标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甘肃酒泉地区土杂、西杂和黑白花三种受体牛所产45头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0日龄、6月龄、12月龄阶段的体尺体重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受体胚胎移植牛体尺体重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0—12月龄体重增长快速,体高、胸围增长较快,管围生长较慢。三阶段体尺体重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各相关数之间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0<0.01)。体尺体重彼此呈显著正相关,线性程度非常好。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对酒泉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新疆褐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新疆褐牛主要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和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生长性状初生重、6月龄体重、周岁体重、2岁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37、0.38、0.34,属中等水平,各阶段龄体尺指标的遗传力不同,周岁体重、2岁体重、体斜长、体高等指标存在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建议加强开展以体高、体斜长为重要育种目标的新疆褐牛早期选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影响西门塔尔牛超数排卵效果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影响西门塔尔牛超数排卵效果的因素,提高供体母牛利用率,加速胚胎移植技术产业化。以头均回收胚数和头均可用胚数为主要技术指标,在湖北和内蒙古乌拉盖进行超排试验,比较经产牛与青年牛、中科院产与加拿大产FSH两种不同超排方案及不同季节等因素对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农区,青年母牛的头均回收胚数和头均可用胚数分别为9.8、7.5枚,经产母牛分别为7.5、4.2枚,青年母牛显著高于经产母牛(P<0.05);在牧区,青年母牛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10.3、8.4枚,经产母牛分别为8.0、5.5枚,青年母牛显著高于经产母牛 (P<0.05)。(2)在农区,使用中科院产FSH的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8.0、4.8枚,使用加拿大产FSH分别为9.0、5.9枚,中科院产FSH与加拿大产FS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牧区,使用中科院产FSH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8.8、5.5枚,使用加拿大产FSH分别为9.5、6.5枚,中科院产FSH与加拿大产FSH之间差异亦不显著(P>0.05)。(3)在牧区,方案A(FSH+PG)的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7.5、4.8枚,方案B(CIDR+E2+P4+FSH+PG)分别为10.5、8.0枚,方案B显著高于方案A (P<0.05);在农区,方案A的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7.0、4.2枚,方案B分别为9.6、7.1枚,方案B亦显著高于方案A (P<0.05)。(4)在牧区,夏季的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9.6、7.5枚,春季分别为6.0、3.5枚,夏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在农区,春季的头均回收胚数和可用胚数分别为8.2、5.4枚,秋季分别为9.0、6.7枚,春季与秋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青年母牛可作为供体牛的首选;(2)中科院产FSH能获得好的超排效果,且价格便宜,应为超排首选;(3)CIDR+E2+P4+FSH+PG法的超排效果优于FSH+PG法,前者为首选超排方案;(4)牧区应在夏季超排,农区应在春季和秋季超排。  相似文献   

8.
赖氨酸铜对西门塔尔牛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6头18月龄,体况良好,体重380±17 kg的西门塔尔牛育成母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日粮添加赖氨酸铜(0、8、16和24 mgCu/kg DM)对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8 mg/kg组和16 mg/kg组显著提高了发情周期LH、FSH、P4和E2水平(P<0.05);24 mg/kg组有提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赖氨酸铜8~16 mgCu/kg DM对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分泌有促进作用,以8 mgCu/kg DM较佳。兼顾基础日粮含铜量,建议日粮铜水平为:13.87 mgCu/kg DM。  相似文献   

9.
福建德化黑鸡体重和体尺性状的相关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28-31
摘要:本文应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福建德化黑鸡的体重、体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与体斜长、胸深、胸宽、胸角、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最大的是体斜长( r =0.796);而母鸡的体重与胸宽、胸角和胫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最大的是胸宽(r =0.454)。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及体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随性别的不同而异。体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公鸡可以聚成4类,母鸡则聚成3类。研究结果为保存、改良和开发利用这一地方鸡种资源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体况接近及个体体重接近的 4 0头秦川牛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日粮中添加 30 %的AM发酵饲料 ,每周在饮水中加 1∶(5 0~ 1 0 0 )的AM活化液饮水 1次 ,试验期6 0d。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的发病率降低了 2 5 % ,平均每头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 1 8kg ,试验组增重效率提高了 75 % ,AM发酵饲料喂养肉牛的经济效益明显 ,极具推广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秦川牛CS-1基因的SNPs多态性,并将其与秦川牛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485头秦川牛CS-1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与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关系; 【结果】在CS-1基因第3外显子191碱基处发现C→A突变,201碱基处发现C→T突变。检测到A和C两个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位0.1381和0.861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 AC 型个体背部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AC 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AA 型和AC 型个体的嫩度要显著优于CC 型个体(P<0.05);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 【结论】揭示可以用该多态性位点(CS-1 Exon3) 对秦川牛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和推广绿色肉牛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制了绿色促生长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了其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离和筛选三株有益菌研制微生态制剂,选用条件一致的架子牛,对其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安全标准,肉牛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三个关键指标(FT3、FT4、TSH),在肉牛实验前后的变化属正常范围,肉牛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提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是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研究秦川牛智能化专家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具体阐述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过程及系统的研制主要通过确定系统的主要的研究方向、获取知识、建立模块、编辑规则等过程来完成。该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在生产中可以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抚育管理及定向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江汉平原引种的18个杨树品种为材料,对12年间的材积生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杨树各品种材积生长量符合“S”型生长规律,在12a的生长过程中,有1~3次不等的生长高峰。用logistic方程对材积生长量进行动态拟合,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杨树各品种间物候期参数及生长参数差别较大,线性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为2.45~4.53a;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40%以上。树龄达到3年及以后,不同树龄间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要选培育年限5-6年的中小径材杨树品种,可以在第3年时提前选择;要选择培育年限为10-12年的大径材品种,可以在5-6年时提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摘 要:THRSP基因是调节动物脂肪生成的重要基因。本试验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秦川牛(QC)、夏南牛(XC)、南阳牛(NC)、郏县红牛(JRC)、鲁西牛(LC)共644头牛的THRSP基因部分第一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两个突变位点:40bpC/T和78bpA/G;四种基因型:AA,AB,BB,AC;五种牛A,B,C基因的频率分布一致。从位点间杂合度来看:QC﹥XC﹥LC﹥NC﹥JRC;从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看:QC属于高度多态(PIC﹥0.5),XC,LC,NC,JRC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40bpC/T突变导致THRSP基因第3个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由缬氨酸(GTG)→丙氨酸(GCG);78bp处的A/G突变引起THRSP基因第16个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由缬氨酸(GTC) →异亮氨酸(ATC)。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研究德州驴生长激素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物种同一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在线设计引物,应用PCR 技术克隆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德州驴GH基因DNA序列及其推定cDNA、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德州驴GH基因DNA序列约为1928bp,包含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德州驴GH基因DNA序列与德宝矮马67、蒙古马、猪、牛、绵羊和人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8.2%、79.4%、68.3%、70.9%和68.3%,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8.6%、97.2%、89.8%、88.9%和68.4%。【结论】表明GH基因在进化上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激素和外植体对刺五加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旺盛生长期获取的叶片可以在附加植物激素的BZ培养基上以较高频率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1.58%。刺五加组织培养的适宜外植体为叶片和当年生根,适宜基本培养基为BZ(改良培养基),且适合刺五加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激素组合为ZT0.2+NAA2.0+GA3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