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yclinD1在增生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cyclinD1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的表达。结果: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cyclinD1表达呈由强至弱的变化;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的表达呈阴性。结论:cyclinD1可能在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半边旗5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天然药物半边旗 5 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以期寻找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 :以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方法和吸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半边旗 5 F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培养基中的胶原含量以及 、 型前胶原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半边旗 5 F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还能显著降低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 (P<0 .0 1 )。上述抑制作用呈现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采用 RT- PCR法对 、 型前胶原的 m RNA检测显示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高前两者的表达量降低。结论 :半边旗 5 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为寻找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婷  吴东芝  武雪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33-136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分析川芎嗪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方法]获取临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分离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10 mg/mL).采用转录组学测序技术及GO、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各基因的表达.[结果]转录组学分析结果得到川芎嗪参与调控2783个差异基因,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以上基因主要富集于DNA复制,细胞周期,类固醇生物合成错配修复,p53信号通路,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该研究揭示调控成纤维细胞的相关调控蛋白,对阐明川芎嗪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葫芦巴总皂苷(Trigonellafoenumgreacum.LSaponin,TFGs)对尾加压素Ⅱ(UrotensinII,UII)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CFs)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Ⅱ刺激组和TFGs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未加任何刺激;uⅡ刺激组加入10“mol/L的尾加压素Ⅱ培养,并分别终止培养于12,24和48h;TFGs干预组将UⅡ作为刺激因素,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50,100和200mg/L的TFGs.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显示d—SMA的表达,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24h后,正常对照组细胞胞浆中仅有少量仅.SMA表达,而仅.SMA表达量在经uⅡ作用后明显增多.尾加压素Ⅱ干预CFs不同时间后(12,24,48h),免疫组化显示仪-SMA表达量逐渐增加.UⅡ的这种诱导CFs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可被含TFGs的培养液所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问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UⅡ刺激组的CTG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而TFGs则可以抑制UⅡ诱导的CTGF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调(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具有诱导大鼠心肌问质成纤维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CTG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葫芦巴总皂苷能有效地抑制大鼠CFs的转分化,并且下调UⅡ诱导的CTGF的过表达.这进一步明确UⅡ在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为临床应用葫芦巴总皂苷防治心肌纤维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0-羟基蜕皮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Smad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质量浓度(0.05、0.10、0.25 mg/L)20-羟基蜕皮酮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设为B、C、D组)24 h,同时加同体积无水乙醇溶剂作为对照(设为A组).分别选用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瘢痕增生相关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作用24 h后,4组的吸光度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最高,B组次之,C组较低,D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20-羟基蜕皮酮可使瘢痕增生相关Smad3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B、C和D组Smad3 mRNA表达均低于A组(均P<0.01).结论 20-羟基蜕皮酮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瘢痕增生相关Smad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0、2、4、8μmol/L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另以4μmol/L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成纤维细胞0、24、48、72h,以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进行形态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随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小体逐渐增多,而Bcl-2/Bax比例下降,Caspase-3表达增强。结论三氧化二砷可通过下调Bcl-2/Bax比例和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瘢痕组织内IL-24基因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人白介素24(IL-24)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内的表达,以探讨IL-24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以普通瘢痕和正常皮肤作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测定IL-24基因在正常皮肤、普通瘢痕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全部的正常皮肤、普通瘢痕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IL-24基因均有表达。IL-24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内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和普通瘢痕(P<0.01),在普通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IL-24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IL-24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NA干扰阻断人Ⅰ型胶原α 1链(COL1α1)基因表达对病理性瘢痕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COL1α1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构建shRNA达质粒.转染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后,分别用RT-PCR、比色法检测COL1α1 mRNA达、Ⅰ型胶原含量.结果 转染特异性shRNA质粒后.成纤维细胞中COL1α1 mRNA表达下降,Ⅰ型胶原合成减少.结论 shRNA表达质粒可下调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OL1α1基因表达,抑制了Ⅰ型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 (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 (keloid,K) ,是人体对创伤产生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 ,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导致胶原的过量合成和沉积为特征。虽然国内外在病理性瘢痕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瘢痕形成机理方面研究的深入 ,多数学者认为成纤维细胞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 ,FB增殖异常是病理性瘢痕过度增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1 ] 。FB为何在创伤已经修复后仍处于增殖及生…  相似文献   

10.
梁大宁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9,27(3):237-238,244
目的 了解瘢痕疙瘩周边和中央部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表达。结果在瘢痕疙瘩周边部成纤维细胞存在CyclinD1呈高表达,而在中央部Cy—clinD1表达较低。结论瘢痕疙瘩周边部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呈高表达,可能是瘢痕疙瘩异常增生并呈侵润性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边旗5F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d时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20,40,80 m g/L)的半边旗5F或生理盐水,28d时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 I)的影响及光镜下瘢痕变化情况。结果:各浓度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各浓度组之间H 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瘢痕抑制效果与半边旗5F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关系;光镜下见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降低胶原纤维的含量。结论:半边旗5F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2.
The heart responds to diverse forms of stress by hypertrophic growth accompanied by fibrosis and eventual diminution of contractility, which results from down-regulation of alpha-myosin heavy chain (alphaMHC) and up-regulation of betaMHC, the primary contractile proteins of the heart. We found that a cardiac-specific microRNA (miR-208) encoded by an intron of the alphaMHC gene is required for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fibrosis, and expression of betaMHC in response to stress and hypothyroidism. Thus, the alphaMHC gene, in addition to encoding a major cardiac contractile protein, regulates cardiac growth and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stress and hormonal signaling through miR-208.  相似文献   

13.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是TGF-β超家族的一种新基因,仅在骨骼肌特异表达并作为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机械牵拉能够引起完全分化的鸡受累的肌肉肥大,并诱导肌肉生长抑制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获得肉鸡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揭示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 【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进行肉鸡SSTR2序列扩增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AA肉鸡和岭南黄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规律。【结果】肉鸡SSTR2从起始密码子至Poly(A)长度为2311bp,其ORF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相同,核苷酸序列与人SSTR2的同源性为81.0%,与大鼠SSTR2同源性为79.5%。其翻译的蛋白由371个氨基酸组成,比人和大鼠的SSTR2多2个氨基酸,鸡SSTR2与人的同源性87.1%,与大鼠的同源性为86.3%。AA肉鸡30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5);2d、16d、44d和58d差异不显著(P>0.05)。黄羽肉鸡的16 d的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30 d、44 d和58 d(P<0.05),2 d、30 d、44 d和58 d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SSTR2 mRNA表达丰度比较显示,AA肉鸡30 d、44 d和58 d均显著高于黄羽肉鸡(P<0.05)。【结论】不同物种间SSTR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基因型肉鸡结直肠SSTR2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AA肉鸡生长后期 SSTR2 mRNA表达丰度显著高于黄羽肉鸡。  相似文献   

15.
田媛  王力  龙凤  昝林森  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8):3805-3817
【目的】分析牛乳腺中7种主要乳蛋白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筛选高频密码子和低频密码子,依据其对人溶菌酶基因进行密码子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通过牛乳腺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对优化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提高重组人溶菌酶表达量,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重组人溶菌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W和EMBOSS等软件对7种主要牛乳蛋白和人溶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牛乳蛋白基因高频、低频密码子并根据牛乳蛋白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对人溶菌酶基因翻译起始区前22位密码子(LYZop22)和全局密码子(LYZop)分别进行优化。构建人溶菌酶-荧光素酶融合表达载体(pGL3-LYZcw/op22/op)和人溶菌酶过表达载体(pcDNA-LYZcw/op22/op),将上述载体分别转染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牛成纤维细胞(BFFC)和C127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等3种细胞,通过荧光素酶、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密码子优化对溶菌酶表达的影响。【结果】牛乳蛋白基因密码子偏好以GC结尾,GC3s平均含量为0.537±0.062,而人溶菌酶GC3s含量为0.407,偏好以AT结尾;聚类结果表明,牛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类基因在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依据筛选获得的牛主要乳蛋白基因5个高频密码子(RSCU>1.5)和7个低频密码子(RSCU<0.5)对人溶菌酶基因密码子进行优化并转染多种细胞进行表达效果分析。荧光素酶分析发现,相比野生型溶菌酶密码子(LYZcw),翻译起始区密码子优化类型LYZop22分别在BMEC、BFFC细胞中提高1.48倍(P<0.01)和1.30倍(P>0.05);而全局密码子优化类型LYZop分别在BMEC、BFFC中提高2.2倍(P<0.01)和2.44倍(P<0.01),说明密码子优化能明显提高人溶菌酶在多种细胞中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YZop22相比LYZcw在BMEC和BFFC细胞中分别提高了2.08倍(P<0.05)和1.5倍(P>0.05),而LYZop则分别提高了22倍(P<0.01)和17.8倍(P<0.01),mRNA表达水平与密码子优化后的mRNA二级结构稳定性呈正相关。Western-blot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密码子优化后的LYZop22和LYZop能明显提高重组人溶菌酶在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上述结果表明,根据牛乳腺中主要乳蛋白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进行密码子优化,能显著提高人溶菌酶在牛乳腺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且溶菌酶基因全局密码子优化效果优于翻译起始区密码子优化效果。【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牛乳蛋白基因使密码子使用偏好及高低频密码子;依据牛乳蛋白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对人溶菌酶密码子优化能显著提高重组人溶菌酶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为今后利用生物反应器高效生产重组人溶菌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limited regeneration of lost tissue aft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 and the lesion is sealed with a scar. The role of the scar, which often is referred to as the glial scar because of its abundance of astrocytes, is complex and has been discuss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Here we show that a specific pericyte subtype gives rise to scar-forming stromal cells, which outnumber astrocytes,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Blocking the generation of progeny by this pericyte subtype results in failure to seal the injured tissue. The form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is common to many injuries and pathologies, and here we demonstrate a cellular origin of fibrosis.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