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Li-6400光合仪和OS1-FL调制荧光仪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低度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平均光合速率最大,而在严重水分胁迫下则最小;欧李的气孔导度在无水分胁迫下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在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变化不明显.欧李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低度水分胁迫、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下,欧李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8.447±0.831、6.811±0.690、2.658±0.756、1.474±0.469 μmol·m-2·s-1,前2种条件下与后2种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水分胁迫下欧李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类似.(2)荧光参数初始荧光与非光化萃灭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最大光化量子产量、光系统Ⅱ潜在活性则均降低.这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PSⅡ反应中心受到破坏或可逆失活,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欧李可能通过热耗散消耗掉过剩光能,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3)低度水分胁迫即土壤含水量为21%~24%时,欧李光合生理指标达到最佳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214±0.112 μmol·mmol-1).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是光合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贮存在生物体的过程.现已证明光合生物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都是在光合膜上具有一定的分子排列和空间构象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上进行的(郁飞等,2001).在高等植物体内,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属于光合系统基因(Raghvendra,1998),其编码的蛋白质与色素形成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是一类把能量迅速传至反应中心引起光化学反应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大部分的叶绿素分子都结合在光系统I(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的天然色素蛋白复合物上.  相似文献   

3.
高温期间水分对银杏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年生盆栽银杏苗木试验设计了3种水分供应水平(分别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80%、40%和25%),研究高温期间水分对其光合作用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在快速脱水过程中,当叶片饱和水分亏缺(WSD)增加到25%之间,净光合速率(Pn)随着气孔导度(Gs)的快速下降而急剧下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816),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保持相对稳定。当RSD增加到25%以后,Pn和Gs都开始缓慢下降,但两者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R^2=0.152),ΦPSⅡ则开始快速下降。分析结果表明,WSD增加到25%之前Pn降低的主导因素是气孔限制,而WSD增加到25%之后Pn降低的主导因素是包括光化学活性限制在内的叶肉因素;长期干旱条件下,银杏叶片的光合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都大幅下降,但Pn下降的主导因素并不在于因气孔因素引起的CO2供应能力的降低,而在于叶肉光合活性的降低;干旱还大大加剧了银杏的光合“午休”程度。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就高温胁迫下对植物光合作用光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作了综述,指出高温胁迫PS Ⅰ功能激发,PS Ⅰ的加速运转起到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PS Ⅱ放氧活性及受体端电子传递被抑制,结构变化,组分从复合体上脱落。认为从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可以解决高温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下柚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柚木(Tectona grandis)1年生苗为材料,对柚木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引起柚木相对叶绿素含量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其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同,柚木的Fo(初始荧光)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Fm(最大荧光)和Fv(可变荧光)值呈持续下降的趋势,Fv/Fm(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o(PSII潜在活性)和Fm/Fo(PSII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值呈升-降的变化趋势。表明柚木在一定水分胁迫时间内,其光能转换效率没有受到影响,之后才被抑制,光合作用下降,PSⅡ利用光能的能力下降,PSⅡ捕获激发能和PSⅡ的潜在活性的效率最终抑制。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研究杨树腐烂病菌和溃疡病菌胁迫下新疆杨的光合响应特征,探讨新疆杨在2种病菌胁迫下的响应差异,为阐明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杨树溃疡类病害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新疆杨为植物材料,采用枝干表皮微环割方法接种杨树腐烂病菌及溃疡病菌,研究接种后3~9天的新疆杨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2种病害真菌胁迫下的光合响应特征、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接种后3~9天,腐烂病菌、溃疡病菌均显著抑制新疆杨叶部组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等生理参数。腐烂病菌胁迫显著降低新疆杨水分利用效率,但是溃疡病菌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影响。腐烂病菌改变新疆杨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相关关系,在气孔导度极低的情况下诱导胞间CO_2浓度显著增加,腐烂病菌主要以非气孔限制方式抑制新疆杨的光合作用。溃疡病菌不改变新疆杨的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相关关系,胞间CO_2浓度与气孔导度正相关,溃疡病菌以气孔限制方式抑制光合作用。【结论】F_v/F_m并不能反映植物遭受的所有生物胁迫,F_v/F_m为0.75~0.85也不能作为植物未受到环境胁迫的确切标准。杨树腐烂病、溃疡病发生早期,新疆杨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特征具有显著差别。相比较于溃疡病菌,腐烂病菌胁迫对新疆杨光合作用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腐烂病菌显著降低而溃疡病菌胁迫不改变新疆杨叶片WUE,这可能是腐烂病害比溃疡病害更易于在干旱地区发生以及该地区腐烂病危害更为严重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辽东栎幼树叶片的光合系统对土壤渐进式干旱的响应,并筛选干旱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盆栽渐进式干旱胁迫法,对2年生辽东栎幼苗叶片的叶倾角、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LOESS非线性拟合。[结果]渐进式干旱对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叶倾角,最后是光系统Ⅱ(PSⅡ)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耗散。依据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光合特性的影响,辽东栎幼树光合系统的干旱响应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胁迫未发生,26%>SRWC>20%),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无下降;第2阶段(中度胁迫,20%>SRWC>14%),气孔限制效应明显,叶倾角降低至-14.0±1.7°;第3阶段(重度胁迫,14%>SRWC>8%),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下降,叶倾角值降低至-43.2±10.3°,光合气体交换明显减少,表明SRWC降低至14%是辽东栎幼树的灌溉临界值;第4阶段(极度胁迫,SRWC<8%),PSⅡ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耗散显著改变,光合机构严重受损,叶倾角值降低至-68.5±6.7°,表明SRWC降低至8%是辽东栎幼树叶片的...  相似文献   

8.
以‘莱格西’和‘灿烂’2个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进行水分胁迫(干旱胁迫、水淹胁迫),研究水分胁迫对2个品种蓝莓叶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莱格西’和‘灿烂’的叶长、叶宽、比叶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叶绿素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P 0.05),二者的总叶绿素含量在重度水淹胁迫下分别下降77.14%和55.82%,下降至最小值;3)在水分胁迫下2个蓝莓品种的PSⅡ光反应中心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最小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qN)呈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0)和光化学淬灭(qP)呈下降趋势,以‘莱格西’的光合系统受影响较大。本研究说明蓝莓品种‘灿烂’比‘莱格西’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及秋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防御机制,以期为抗寒性红树植物种的选育、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秋茄幼苗为材料,分别在5℃与12℃低温下进行胁迫试验。应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和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分别测定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应用EXCEL和SPSS13. 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作图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秋茄幼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水分利用率(WUE)影响显著(P 0. 05);(2)低温胁迫下,Pn、Gs、Ci均显著降低,持续5 d低温,Pn、Gs随低温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Ci则呈现上升趋势。5℃低温胁迫第1天,WUE明显高于对照(CK),第2天之后开始下降且低于对照(CK); 12℃低温胁迫下,WUE略高于CK且低温期内持续高于CK。(3) 5℃低温胁迫下,可变荧光(Fv)与最大光能转换速率(Fv/Fm)低于CK,随低温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在低温第5天,显著低于CK(P 0. 05); 12℃低温胁迫下,Fv和Fv/Fm变化不明显。[结论]秋茄幼苗可在12℃低温胁迫下存活,但秋茄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物产量减少,而5℃低温胁迫持续2 d是秋茄幼苗的生存阈值;秋茄幼苗叶片在未使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中心受损的低温胁迫下,Pn下降主要受气孔因子限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提高叶片水分利用率,以减少光合速率下降,提高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0.3%、0.6%、0.9%)NaCl盐分胁迫对邓恩桉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邓恩桉幼苗可耐受较低盐度环境,在盐度0.3%的条件下能够保持一定生长,盐度浓度≥0.6%时,邓恩桉幼苗生长受到显著影响,并导致死亡;NaCl胁迫抑制邓恩桉幼苗的生长和叶片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锯链链轴热处理的技术要求,设计出全自动链轴高频淬火机床.其采用机械手握持链轴送进淬火,气压传动实现工序动作,并由电脑编程的主控制器来控制全部工序过程.实践表明,使用该机床后劳动生产率和链轴淬火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7种针阔叶树种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素荧光猝灭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半干旱地带的呼和浩特地区使用LI-COR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8~11年生油松、新疆杨、侧柏、白榆、沙棘、美国红梣、白杆7种针阔叶树种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素荧光猝灭特征,结果表明: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随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可拟合为y=a b[1-EXP(-cx)](式中:x为光强,y为qP或NPQ);qP与NPQ呈直线性负相关.NPQ光响应曲线转折点可作为光抑制初始点,该点对应的光强度可作为评价不同树木抵御光胁迫伤害能力和对强光适应能力的指标;NPQ转折点光强度愈大抵御光胁迫伤害能力愈大,对强光的适应能力愈强.测试树种对强光的适应能力由小到大的排序为:白杆、沙棘、美国红梣、侧柏、油松、新疆杨、白榆.  相似文献   

13.
Quenching analysis in poplar clones exposed to oz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ects of ozone (O(3)) on photo-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poplar clones (Populus deltoides Bartr. ex Marsh. x maximowiczii A. Henry clone Eridano, O(3)-sensitive, and P. x euramericana (Dode) Guinier clone I-214, O(3)-resistant) by using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fter a 15-day exposure to O(3) at 60 nl l(-1) for 5 h day(-1), the effective photosynthetic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II (PSII), as indicated by the ratio of variable to maximum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gnificantly declined in both young and mature leaves of the two clon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amples, mature leaves of both clones showed differences i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quantum yield of PSII when exposed to ozone fumigation. We conclude that photo-inhibition is caused by transformation of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to photochemically inactive centers that dissipate excitation energy into heat, thus causing 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he changes observed in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of O(3)-treated young leaves in both clones are consistent with O(3) having a negligible effect on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but inducing a premature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 possible role of O(3) polluti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yiel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钱桦  习宝田 《林产工业》2004,31(4):32-34
就65Mn钢圆锯片基片淬火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淬火后基片径/切向残余应力主要呈拉应力状态,其中水淬造成较大的残余拉应力,切向拉应力过大是造成基片开裂、变形的主要原因.油淬的残余拉应力较小,生产中若采用油或类似的冷速进行淬火,就能较好的控制淬火质量,为回火和平整等后续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Racine P  Auffray B 《Fitoterapia》2005,76(3-4):316-323
The quenching activity against singlet oxygen, an actor of lipid peroxidation and DNA degrada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and resinoid of Commiphora myrrha from Somalia has been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DL-alpha-tocopherol using 1,3-diphenylisobenzofuran (DPBF) as a probe. To insure that the furan ring was the site of the reac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menthofuran. The essential oil and menthofuran show a higher activity than DL-alpha-tocopherol, suggesting their potential usefulness to neutralise this deleterious form of molecular oxygen.  相似文献   

16.
对淬火前的热挤压棒用不同的冷拉拔量进行拉拔,结果表明;冷拉拔量对棒材的组织和性能有不同的影响.当变形量达到10%时,经淬火后的棒材其组织是均匀的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17.
刘丹  杨莉  张萍  罗飞华 《绿色科技》2013,(10):212-214
以巯基乙酸(thioglycolic acid,TGA)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水溶性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采用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研究了CdTe QDs与鲑精蛋白(Salmine,Sal)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pH=8的弱碱条件下,带负电的CdTe QDs与带正电的Sal通过静电引力及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结合物,这种结合物的形成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同时CdTe QDs的荧光猝灭,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散射光强度(ΔI)与Sal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6~2.4μg/mL,相关系数为0.9969,检出限为5.00ng/mL,研究了最佳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据此建立了一种以CdTe QDs作探针,RRS法测定Sal的新方法,同时讨论了CdTe QDs与Sal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毛竹苗期NPQ和ETR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非光化学猝灭(N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分暗适应之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逐渐增强(0~1800 μ mol·m-2s-1),NPQ也随之增加,ETR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低强度光照下(200 μ mol·m-2s-1),NPQ则呈现先上升,在20~80s内迅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至380s时趋于平稳,ETR则先上升,在20s时稍下降,40s后又逐渐上升,至380s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人体生理备件下,研究了茄尼醇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及紫外吸收法测定了茄尼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粹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结合距离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和37℃时,茄尼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76×10 7和2.7×107 mol/L,结合常数(KA)分别为1.5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