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RNA/DNA比率评定鲤的生长及其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投饲不同动物蛋白源,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养殖鲤鱼种,在环境条件和投饲率相同的情况下,测定鱼体的增重率、肌肉、肝脏中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结果表明:A、B、C三组饲料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7%、17.86%、31.56%时,其个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06.87%、94.65%、129.48%;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2.04、2.30、1.52时,RNA/DNA平均比率分别  相似文献   

2.
HHNBV是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DNA,用EcoR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DNA片段,与PUC18体外重组,建立HHNBV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三个重组质粒(5#、8#、9#),它们所插入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8Kb、0.8Kb、1.6Kb,它们分别用光敏生物素标记成探针,与感染HHNBV的病虾DNA呈阳性反应,以此利用制备的HHNBVDNA探针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检测虾病。  相似文献   

3.
长毛对虾仔虾对不饱和脂肪酸需求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渊源 《水产学报》1997,21(4):380-385
用正交法对不饱和脂肪酸进行6因素2水平的饲料含量设计,并在对虾营养试验系统中进行饲养实验。结果表明;长毛对虾仔虾的生长率,存活率受不2饱和脂肪酸种类与含量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长毛对虾仔虾期C16:n,C18:n,C18;2n,C18;3n,C20:1-5n和C22-24的最适宜含量分别上饲料的0.24%,1.40%,1.85%,0.43%,0.76%和2.25%。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蛋白质和醣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饲料中蛋白质和醣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试验饲料由酪蛋白、糊精、鱼肝油、羧甲基纤维素粉(CMC)、无机盐混合剂和适量的维生素组成。用于试验的青鱼鱼种的平均体重为37.12—48.32克,试验期间的水温为24—34℃,试验得到的数据,经统计分析表明,青鱼鱼种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29.54—40.85%。饲料中蛋白质和醣含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当蛋白质含量为37—43.3%,醣含量为9.5—18.6%时,青鱼鱼种生长最快。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鱼体的蛋白质、脂肪和醣含量有一定影响,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也受到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肝醣含量则随饲料醣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和醣的含量会影响青鱼鱼种的消化率,当饲料中蛋白质处于最适量而醣含量在30%以下时,鱼的蛋白质消化率大致为92%左右,醣含量过高将对蛋白质的消化率产生影响。饲料的组成对青鱼鱼种的血红蛋白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青鱼对抗坏血酸-2-硫酸酯吸收利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坏血酸-2-硫酸酯作为青鱼鱼种饲料中的维生素C源,设计一个六水平的单因子试验。经三个月的饲养,各组试验鱼于二周后表现出运动迟缓,脊柱弯曲,肌肉、皮肤、口、鳍等出血症状;定期测定各组鱼的大脑、皮肤、肌肉、肝脏、肾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对各次测定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组织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抗坏血酸-2-硫酸酯在青鱼体内没有发挥维生素C的作用。青鱼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依赖食物提供维生素C,但不能利用抗坏血酸-2-硫酸酯。  相似文献   

6.
邵志忠 《科学养鱼》1996,(12):34-34,43
颗粒饲料养殖青鳊鱼试验近年来由于太湖天然螺蚬资源日益减少,对青鱼养殖构成威胁,同时青鱼消费市场对上市规格要求4公斤左右。但由于螺蚬资源不足青鱼只能养到2.5—3公斤一尾。面对生产和需求矛盾,为了继续保持青鱼生产的正常进行,稳定青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乡...  相似文献   

7.
青鱼种饲料配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塘主养青鱼种在我省刚刚起步,青鱼种专用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利用市售原料,科学地配制饲料,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们于2001年7~8月在松源市油田新村渔场进行了青鱼种专用饲料的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青鱼种平均体长8.5厘米,平均体重8克/尾。饲料原料进口鱼粉、豆粕、酵母、玉米、麦麸、菜子粕等。另添加鲤鱼饲料添加剂。试验塘一口,0.4公顷,中间用夏花网布分成2个0.2公顷的试验塘,水深1.5米左右。水源及水质水源为松花江灌区水,呈弱酸性(pH值6.6~7)…  相似文献   

8.
以抗坏血酸-2硫酸酯作为青鱼鱼种饲料中的维生素C源,设计一个六水平的单因子试验。经三个月的饲养,各组试验鱼于二周后表现出运动迟缓,脊柱弯曲,肌肉、皮肤、口、鳍等出血症状;定期测定各组鱼的大脑、皮肤、肌肉、肝脏、肾脏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对各种测定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组织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表现抗坏血酸-2-硫酸酯在青鱼体内没有发挥维生素C的作用。青鱼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依赖食  相似文献   

9.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5,19(3):193-202
天鹅洲故道水面面积为13.7-30.0km^2。据1991-1994年的调查,该故道具有以下优良性状:(1)水质好,溶解氧为5.7-10.5mg/ml,透明度为0.3-1.75m。(2)水生生物丰富,共有16门,306种。(3)鱼类种类繁多,计有9目18科77种。(4)家鱼资源丰富,性状优良。每年7-8月约有近20万尾鲢、鳙、草、青鱼苗种进入故道育肥,其渔获量在7万kg左右;生长参数的比较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0.
戴小弟 《科学养鱼》2002,(12):37-37
近几年来,由于青鱼的天然饵料(螺蚬)价格上涨,青鱼养殖增产不增效,而甲鱼养殖由于天然饵料(螺蚬、小鱼)缺乏和疾病增多,也出现了效益滑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于2001年探索了池塘鱼鳖生态混养技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池塘二只,共计16.2亩(以下称1#和2#),1池面积2.2亩,水深1.8~2.2米;2#池面积14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2.清塘两池池底均曝晒至1月8日,使底泥开裂坚硬后,两池于1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红鲤四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起源及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成辉 《水产学报》2004,28(6):640-644
用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及瓯江彩鲤4种红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共产生17种限制性态型,其中5种酶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归结为5种单倍型;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核苷酸多样性(Ⅱ)分别为0.0087、0.0059、0.0094、0.0286,瓯江彩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瓯江彩鲤起源于单倍型Ⅱ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在11.5万年、9.5万年前;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起源于单倍型I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为5~5.6万年、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2.
红鲤4群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差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蔡完其 《水产学报》2003,27(2):113-118
应用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IC)基因来探讨鱼类种群间遗传结构,寻找分子遗传标记。根据已报道的鲤鱼MICI类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从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玻璃红鲤及瓯江彩鲤基因组DNA中扩增了编码MICI类分子α2链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1)编码MHC I类分子α2链的基因多态性较为丰富,234bp长度中有106个变异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达45.3%;荷包红鲤的基因序列与其它3群体红鲤有显著差异;(2)由编码MICI类分子α2链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一致,兴国红鲤与团江彩鲤关系较近,属于同一进化支,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分别属于另外两个不同的进化支,荷包红鲤是较为特化的群体;(3)多态性丰富的编码MICI类分子α2链的基因,适宜作为鲤鱼不同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蓝色鳞鲤染色体,对100个中期分裂相记数统计,确定蓝色鳞鲤(Cyprinus carpio blue var)的染色体数为2n=100。测得核型参数按Levan等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蓝色鳞鲤有1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in);22对端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156,蓝色鳞鲤核型公式为2n=30m+26sm+44st,t。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了蓝色鳞鲤的DNA含量,与鸡血细胞标准对照相比为1.73±0.10,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Pg.N^-1计,则蓝色鳞鲤的体细胞DNA含量为3.99Pg.N^-1。  相似文献   

14.
种青养鱼模式下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究种青养鱼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以种青喂草为主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草鱼(生态草鱼)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草鱼(饲料草鱼)各16尾,测定其肌肉系水力和质构特性指标,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肝体比和空壳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肌肉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饲料草鱼,冷冻渗出率不显著地低于饲料草鱼,失水率不显著地高于饲料草鱼,p H值无显著性差异;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草鱼,水分、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生态草鱼P和Fe含量均显著高于饲料草鱼,Mg、Mn和Cr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85%和6.27%。生态草鱼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6.07,而饲料草鱼为77.29,饲料草鱼略高于生态草鱼。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肌肉均含1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花生四烯酸(ARA)、亚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而花生五烯酸(EPA)+DHA含量分别为8.95%和10.70%,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和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鲍迪  梁爱军  董莹  王淞  金万昆  董仕 《水产科学》2012,31(5):283-287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湘云鲫及其亲本线粒体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选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与白鲫(♀)杂交获得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三倍体湘云鲫。采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处理等方法,从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肝组织中提取线粒体DNA,并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酶切分析。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计算出各酶切片段的大小,测得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的分子大小分别为16.24kb、16.60kb和16.20kb。根据各单倍型间的酶切片段共享度,估算出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说明了mtDNA母系遗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TFa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48日龄时(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期(P0.01)。48日龄时表达量次之,亦极显著高于2、3、4、12日龄4个时期(P0.01)。2、3、4、12日龄4个时期MITFa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P0.01),4日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日龄(P0.05),与2、3日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表达量在2、3、12、48日龄4个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MITFa和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MITFa基因表达量表现为先降后升,TYR基因则先降后升再降。以上结果显示MITFa、TYR基因与锦鲤体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TFa和TYR基因在体色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标(GB)检测方法,依据FAO/WHO的评价规定,对2010年发现于常德珊珀湖后经人工选育的金鳙和2015~2016年采样于常德珊泊湖的黑鳙(Aristichthys nobilis)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金鳙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平分别为76.1%、20.6%、0.52%、1.1%,黑鳙的相应指标为76%、19.8%、0.48%、1.2%,其中两者间粗脂肪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金鳙和黑鳙的肌肉干样中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88.69 g/100 g和87.68 g/100 g、鱼类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3.2 g/100 g和42.63 g/100 g、呈味氨基酸含量为32.52 g/100 g和32.32 g/100 g,没有显著性差异。两者肌肉氨基酸含量高低的排序也一致,含量最高的均为Glu,其次为Asp、Lys、Leu,含量最低的为Pro;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Lys、Leu,最低的是Met。两种鳙鱼间除2种含硫氨基酸(Met、Cys)和组氨酸(His)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从AAS和CS评分值可见,两者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Ile或Thr。两者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0.47和80.13。研究说明,人工选育的金鳙具有与天然水域鳙鱼相当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132对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63对在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上的微卫星标记对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回交子代的84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共得到565个等位基因,各等位基因数2~4个,片段长度72~484 bp,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897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84 9,平均杂合度为0.592 8。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GLM程序对195个微卫星标记与鲤体重、体长、头长和尾柄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HLJ133、HLJ346、HLJ360与体重具有极显著相关;HLJ133,HLJ368,HLJ390,HLJ673,HLJE96与体长具有显著相关;HLJ133,HLJ346,HLJ360与头长极显著相关;HLJ529,HLJE538,HLJE586与头长具有显著相关;HLJ673,HLJE282与尾柄长具有极显著相关;HLJ348,HLJ368,HLJ382,HLJ437,HLJ483,HLJ752,HLJE169,HLJE586与尾柄长具有显著相关,并对同一标记不同基因型间进行了多重比较。根据实验求出的体重与体长、头长、尾柄长之间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可得知体重与尾柄长的直接相关性非常小。  相似文献   

20.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采集到8种鱼类标本,分别为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鲫(Cyprinus auratus)、铜鱼(Coreius heterodon)、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pio)、大眼鳜(Siniperca kneri)、鲇(Silurus asot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5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鲤、鲫、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大眼鳜、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各种鱼的样本量为6~1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各标本鱼体内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类标本体内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在所有鱼体样本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8种鱼中圆筒吻鮈体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总量(∑PAEs)最高,为(1 818.32±190.88)μg/k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5种鱼中鲤体内∑PAEs最高,其含量为(790.60±76.04)μg/kg。在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3种,其中鲤和大眼鳜各自体内的∑PAEs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朱杨段鲫体内的∑PAEs含量显著高于富顺段鲫体内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江朱杨段及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PAEs的污染,而长江干流朱杨段的污染程度要稍高于其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