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闽西北山区的建宁县具有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以稻田养鱼而著称,但传统的粗放粗养技术,使田主单产总在5~10公斤之间徘徊。改革开放后,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普及,我县稻田养鱼得到了逐步发展和提高,尤其是自1984年以来,在省、市有关部  相似文献   

2.
九江市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江西省九江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背景及现状,总结分析了九江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及相关工作启示,以期为九江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稻虾轮作种养示范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浙江省绍兴县采用水稻和青虾轮作种养模式试点,试验面积为8.4 hm2,4月5~8日播种水稻,7月19~27日收割,8月5~17日放养青虾苗种,12月底捕捞,试验共收获水稻50 400kg,获利38 052元;青虾5 670kg,获利151 200元;鲢鳙16 758kg,获利14 868元,总获利204 12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98.试验表明,稻虾轮作种养模式作为农民增收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在29.4亩稻田上进行一年双季垄稻沟鱼试验,全年亩产稻谷980.9kg,试验田与对照田比较亩增产130.3kg,增产率130.0%。鱼亩产71.9kg。亩总产值1099元,亩纯收入为819地,比只种稻谷亩新增产值452.9元,亩新增纯收入3721元,投产比1:5.00。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减少水稻病害和杂草,发挥稻田湿地养殖效能,形成全天候、多层次、多级利用的互济共生的生态体系,于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崇明区开展了综合“稻虾轮作”与“稻鱼种养结合”的“一稻多渔”(水稻-瓯江彩鲤-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一稻多渔”模式的稻田平均产值为150 112.5元/hm2,与传统的“稻虾轮作”或“稻鱼种养结合”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6.84%和159.60%。试验说明,“一稻多渔”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所谓永久性稻鱼工程是指在适宜养鱼的稻田,设计建造工程化(永久性)养鱼池和田埂,使其成为稳定的工程化稻田养殖新模式。为了摸索一套适合我省实际的稻鱼工程技术,以便在全省推广此项新技术,我们于1995—1997年在于都县的贡江、银坑镇和马安乡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稻鱼工程试验示范,并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以备参考。1 试验地点概况三个试验乡镇虽有稻田养鱼习惯,但没搞过稻鱼工程。为此,在这三个乡镇各选了一个水源条件较好、田块相对比较集中、群众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验。试验面积为贡江镇的石鼓村1…  相似文献   

9.
休稻养虾/鱼是有效利用印度Kuttanad地区大量休耕圩田(围海而造的低田)的一种可行选择。本介绍了Kuttanad充分利用现有圩田进行单养和混养的情况并分析了休稻养虾/鱼对热带湿地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可持续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在鹰潭市月湖区和贵溪市开展了稻虾鸭综合种养模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稻虾鸭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减少80%的农药化肥使用,产出的龙虾、鸭子、大米市场接受度高,在严重干旱和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2个实验点仍分别实现亩均盈利723.6元和2892.75元,可见该种养模式具有环境友好、抗风险能力强、稳粮提质增效,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南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项目可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11)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安全、生态的稻田综合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从2011年起我们连续5年开展稻鸭共育试验示范,通过鸭的品种选择,科学饲养管理生产出有机稻米和优质稻田鸭,提高了种养效益。文章介绍了稻鸭共育鸭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2.
稻鳖共生作为稻田生态循环农业的一种技术模式,具有稳粮增效、提高农产品品质等优点,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海宁市于2012年建立稻鳖共生试点,实现稻谷产量6.58t/hm2、中华鳖1.83t/hm2,产值13.55万元/hm2,利润4.78万元/hm2。通过同单季稻对比,发现试点增效4.51万元/hm2,且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润率。  相似文献   

13.
谢岳成 《齐鲁渔业》2003,20(2):39-39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华垸村1组农民赵显富,将自家屋旁1块1.3亩的水田,栽秧养鳝,获得稻、鳝种养双丰收。2002年5月份,赵显富投放黄鳝苗375 kg(规格10~20 g),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和管理,到9月底,起捕成鳝1180 kg;收获稻谷692 kg,比以前没有养鳝增  相似文献   

14.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优”农业,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村民朱永明的二块稻田(原面积2.58亩)进行稻、鱼、蟹主体种养配套技术试验,初见成效。获得高产稻谷310.1公斤、成蟹2907公斤和成鱼163.2公斤;三项的总产值19187.74元,扣除物耗成本,总毛利14163.74元,平均亩毛利5489.82元。现将种养配套技术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稻田的选择和条件选择在高桥镇朱永明的稻田共两块,面积2.58亩(其中一号田1.58亩、H号田1亩)稻田靠近村庄,便于看管,田头边有一条流水沟,水稻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5.
稻渔综合种养是推动天津市水产养殖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稻蟹综合种养为例,通过对全市稻蟹养殖产业的现状分析,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包括河蟹种源产业不完善、养殖模式比较粗放、对养殖户技术培训有待加强、销售渠道不稳定、土地流转程序繁琐等,并分别从产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杂交稻和高秆稻种植条件下,采用稻虾共作养殖模式,对两种环境下水稻的产量和螯虾的规格、收获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稻池收获螯虾的个数及产量均多于无稻池;杂交稻环境与高秆稻环境相比,前者螯虾养殖产量较高,但规格和品质略逊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稻虾综合种养为研究对象,对其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剖析,并提出完善融合发展规划、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加强技术服务力度、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稻螺生态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适宜淮北地域不同养殖条件的稻田"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养动物和水体中微生物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物种共存循环转化种养模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并确定适宜稻田种养的主要水产养殖经济种类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要点.推广应用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推进水产养殖业向节约、生态、高效、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全面地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稻渔综合种养就是我国在传统意义上的稻田养鱼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态新模式,通过运用种养结合的形式与绿色生态循环的方式,保证农田中一水多用以及一田双收的高效发展。在此基础上在运用田间水稻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共同、生态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就会充分推动田间农业结构的运转方式,并提升我国田间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水产技术的充分推广并有效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型、水产产业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问题,就我国的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含义和当前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应当如何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保证绿色生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