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在生态破坏较严重的浙西石灰土山地,经三年的生态重建模式定位试验,明确了银杏、日本甜柿、板栗、枇杷、梨树和黑麦草为石灰土山地适生的生物种群;以此设计的果-草生态重建模式,具有改善生态、提高肥力、增加收入的良好效益,可在北亚热带石灰岩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土山羊生长期长、出栏率低、体型小、价值低,尤其喜好啃食树根树枝,对植被和生态环境破坏相当严重。2008年起,舟曲将土山羊列入淘汰品种范围,逐年淘汰。目前,全县19个乡镇的土山羊全部被淘汰,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植被逐渐恢复。近年来,舟曲县深入推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生态植被保护,淘汰土山羊9.6万只,发放补助438.575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重庆中梁山国家"AAA"级景区海石公园为例,详细阐述了已经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的一些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经济治理的优化模式,如石山绿化生态重建模式、喀斯特园林观光生态重建模式、特色种植生态重建模式等,并对这些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尤其是在石漠化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全面治理,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重建中红壤的微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里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茶园地、柿子园地和花生地等样地,并且在附近选了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结果发现,不同生态重建模式与对照相比,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总的趋势是农用果园地好于林地,林地好于自然恢复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报告研究和评价了各个县(市)的生态脆弱性程度,并据此遴选出高效的生态重建模式和合理的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本地土山羊是一种耐运动的羊品种,具有抗病力强、耐寒、耐热、耐粗饲、容易饲养、繁殖率较高的特点,适合生态散养。三江土山羊性成熟时间多为5~6月龄,最佳适配年龄为6月龄,四季均可发情配种。每胎多为两只,且繁殖较为稳定。三江土山羊肉质较为紧实,而通过增加土山羊的运动量可使肉质更加紧实细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地貌的分析,根据荒漠化的新概念,判定该区为典型的滨海重盐渍荒漠化地区,是滨海新区的代表。依据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确定生态重建的技术体系,其中以引种、筛选耐盐植物和培育转基因耐盐植物的生物技术为关键技术。依此在该区域建立了海挡护坡和高速公路的耐盐植物生态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9.
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璐璐  陈晓德  何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78-5280
在重庆中梁山海石公园示范基地,根据植物本底生长情况及其他自然环境,建立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包括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以及各种生态相互结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宁南山区步入小康及生态重建微观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以典型村为个案对生态重建模式及尽快步入小康社会的研究。将模式归纳为退耕还林还草、机修梯田、舍饲养羊、科技进步等四项工程,并解读了四项工程的逻辑关系,最后是有关完善模式的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石灰岩山地的土壤和土地基层分类、生态重建模式试验、生态经济开发规划等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石灰岩山地的乡级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研制.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生态现状分析、土地资源基层分类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规划布局等功能,达到了科学、可行、超越传统规划的质量,为我国西南广大石灰岩地区的生态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江军霞  王仁如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231-232,246
涉县地处冀南太行山区,河北省西南隅,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属全深山区县。全县70%以上土地是由碳酸岩发育而成的石灰性褐土山地,山坡种植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山地小气候多样,风、雹、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诸多的不利因素给涉县耕地地力提升形成很大困难。分析涉县土壤、气候、环境特点和影响其地力提升的障碍因素,提出土壤培肥措施,以促进当地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特点,详细地阐述了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并设计了包括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专家系统、图形库管理子系统、模型库管理子系统、人机界面等五个子系统,力求使生态重建决策过程智能化。  相似文献   

14.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乘象山国际生态谷为例,分析了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用地状况、地形地貌现状、坡度现状,介绍了项目规划定位和规划原则,在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以山地农业景观为特征的乘象山国际旅游生态谷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根据项目的地域特征和景观功能、交通组织及主题定位进行景观规划、道路规划、水系规划、植被规划。借此方案,希望通过科学、艺术、生态的手段打造一个与环境和谐共生且满足审美需求的景观产业生态体,也希望能为本土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施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步探索了广西省天等县棕色石灰土山区土壤氮、磷、钾化肥的最佳配方和施用量,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在二至三水平之间(N 195.0~292.5 kg/hm2)、磷和钾均为二水平(P2O5 60 kg/hm2、K20 150 kg/hm2)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西采煤引发的大量地表塌陷、废弃岩土压占土地、人为水土流失加剧、区域性水破坏和污染等严峻的现实,提出:借助于现代采矿业的经济实力和运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矿区生态重建(EcologicalReconstruction),是扭转山西长期以来“输出资源、留下污染”、“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唯一选择。本文围绕矿区生态重建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复垦(LandReclamation),分析了山西矿区生态重建的现状和问题,论述了山西矿区生态重建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进行山西矿区生态重建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8.
湖南紫色土山丘区农业复合模式的优化与生态经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有紫色土山丘146.7万hm2,区内人口达800多万人。紫色土山丘地形以丘岗地为主,土壤含磷、钾、钙等矿质养分较多,质地偏壤,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紫色土山丘易旱,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单一,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紫色山丘区现有的农业复合模式进行全面调查和总结,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总产值、纯收入、内部收益率三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8个一级复合模式下的30个二级复合模式中,对其中16个应用面积较大的林农间种复合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生态效益,遴选了一批经济效应、生态效应显著的模式。完善优化了4个农牧渔复合模式,经过实施和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江洲乡陇善村灾后重建规划借鉴传统山居模式经验,以水资源的垂直循环为纽带,因地制宜确定了"林在村上、村在林中、田在村下"的新农村景观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建点的山地现状,制定了以多层台地式和绿色网络为骨架的山村布局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土方量,最大可能维系山地地形、地貌及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与...  相似文献   

20.
震后灾区重建中出现可供配置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整理成为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建筑用地的房屋结构、地震烈度、用途、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建筑废墟地损毁状况,根据建筑废墟地整理的原则,提出几种有差别的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一是城镇建筑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建筑废墟的处理和地基处理技术整理为建设用地;通过土壤重构整理为生态用地;通过消除隐患工程整理为旅游、教学科研等用地。二是农村居民点废墟地整理模式。通过土地平整技术、土壤重构技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整理为耕地;通过选址、基础设施建设整理为新村模式。最后提出保证灾区土地整理工作良好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