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6个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及1个低芥酸油菜品种和4个常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亲本.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正反交39个组合.F1和亲本在两种硼肥水平下种植.以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AD模型与ADM模型分别估算了11个农艺性状的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狭义遗传率.结果表明,采用ADM模型分析时,大多数性状受到母体效应的影响,而且这些性状的机误方差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体上看,各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型效应为主,并有程度不同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这些性状受基因效应作用的类型相当复杂.此外,还比较了各性状各项狭义遗传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极易造成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种子连续种植三年后,原有典型性状就会部分消失,表现生长不齐、着果少、结实差、抗逆性减弱,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这在低芥酸油菜品种中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芥酸含量明显提高。低芥酸油菜若不抓住良种繁育这一关,即使有了优良品种,也不能为大面积生产所利用。近几年,我们在低芥酸油菜良种繁育工作中围绕芥酸含量变化作了一些探索,成功地繁育了大批量芥酸含量在0.5%以下的油菜种子。  相似文献   

3.
苏油4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低芥酸、低硫苷品系为主体亲本,与本地区育成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进行回交而育成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4起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苏审油:  相似文献   

4.
不同油菜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积累变化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油菜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30%以上,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但现有生产的品种,含油量偏低,芥酸偏高,还含有有害物质硫葡萄糖甙,急待研究改良。本专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是:(一)研究高油份与低油份、高芥酸与低芥酸油菜品种间脂肪及脂肪酸组成的积累变化差异,为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二)观察油菜发育胚中脂肪形成规律及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芥酸、花生烯酸积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3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宁杂3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94年育成的第二个“宁杂系列”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其显著特点是:早熟、株型紧凑、品质性状稳定、纯度高、优势强。1 宁杂3号选育经过1983年将具有恢复基因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品系RV6与加拿大低芥酸品种Zephyr选系配制杂交F1代,1984年秋在F2代用“半粒法”筛选低芥酸单粒,当年得到低芥酸单株,1985年在F3代筛选低硫甙单株,获得双低株系,到1988年育成双低品系SP243。1989年用宁A3双高(高芥酸、高硫甙)不育系对SP243测交筛选…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走出冷凉山区在塔域盆地平原“落户”由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的新油杂6号(无芥酸)、新油杂7号(低芥酸、低硫甙)。是尹经章教授多年辛苦研究培育的两个三系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填补了我国北方冷凉地区“双低”油菜的空白。这两个品种1994...  相似文献   

7.
为给甘蓝型油菜芥酸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Sc94005与高芥酸品系D<,2>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单粒种子芥酸含量,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种子芥酸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模型为Sc...  相似文献   

8.
用Griffing和Robinson等法对6个亲本配制双列杂交组合进行啤酒大麦穗部籽粒性状遗传特性、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实步研究。结果表明:(1)粒长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穗中部粒径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穗基部长的遗力高而顶部低,粒径传力则是基部和顶部高中部低。(2)籽粒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无直接联系,选配亲本时二者须统筹考虑。(3)不同组合杂种优势差异较大,以国外品种和国内品种杂交优  相似文献   

9.
优质双低油菜,是指品种的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且产量和抗性等性状都是较优秀的一类油菜品种.由于优质双低油菜加工而成的菜油是优质菜油,优质菜油的芥酸含量低,且易于为人体所吸收,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甘蓝型无花瓣黄子高油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以显性黄子油菜品系06H440为母本,与自育黑子无花瓣品系AP1进行杂交、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不同回交世代群体隔离种植,以无花瓣和黄子性状为选择标记,采用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品质筛选和抗病鉴定相结合,选育出一系列甘蓝型无花瓣黄子油菜品系.这些品系表现出完全无花瓣、黄色种皮、品质符合低芥酸和低硫甙指标、舍油量高、抗菌核病能力较强及可作为亲本配制高产高油杂交油菜品种等多项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1.
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绵油14和高芥酸品种绵油322为试验材料,对油菜籽粒成熟过程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低芥酸品种间,籽粒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累积模式基本一致,且在低芥酸品种中的含量高于高芥酸品种中的;而油酸、花生烯酸、芥酸的累积模式差异较大,且在高芥酸品种中的含量高于低芥酸品种中的。  相似文献   

12.
优质双低油菜,是指品种的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且产量和抗性等性状都是较优秀的一类油菜品种。由优质双低油菜加工而成的菜油是优质菜油,优质菜油的芥酸含量低,且人体易于吸收,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油。双低油菜的用途很多,除了用作优质植物油的加工,其饼粕  相似文献   

13.
对收集到的15个国家的2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1%)品种,部分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高含油量(>45%)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2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60余万公顷。90年代,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春雷 《农家顾问》2010,(11):32-34
1.如何选择油菜品种?种植油菜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广大农户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选择优良品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选择"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是指低芥酸、低硫苷的油菜品种(含量分别不超过1%和30微摩尔/克)。由于芥酸含量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的 Hayman-Jinks 双列杂交方法,研究了5个低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每角果粒数的遗传。结果表明,参试的亲本品种中,81007控制每角果粒数的显性基因最多,其它依次为81018、81004、81006和81033。其中除了亲本81033隐性基因多于显性基因外,其余亲本都以显性基因占优势。按增效基因的多少排序,依次为81004>81007>81006>81018>81033。试验揭示了显性减效基因的存在,但显性基因主要为增效基因。供试的油菜群体中,每角果粒数的增效基因频率为0.7940,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之比为2.0930.广义遗传力 h_B~2=47.81%,狭义遗传力 h_B~2=27.54%,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属于超显性遗传.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低芥酸油菜每角果粒数的改良应重视在进一步积累增效基因的基础上培育优良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后代的选择宜在较晚世代进行。本性状的改良可考虑采用相互轮回选择和单倍体育种等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低芥酸油菜品种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及相关性,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绵油88和特高芥酸品种绵油309为材料,调查了油菜在开花后10 d、15 d、20 d、25 d、30 d、40 d、45 d和50 d的油菜籽粒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在脂肪酸累计过程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累积模式基本一致,油酸、花生烯酸、芥酸的累积方式上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含量与油酸、花生烯酸、芥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相关性较低;在低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提高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已成为继芥酸和硫代葡萄糖甙两个品质性状成功改良后的重要育种目标。由于黄种皮品种种皮薄,种壳比率小,降低了纤维素含量,相应地增加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各国育种家都希望培育出甘蓝型黄种皮品种。 本文主要报道甘蓝型油菜种皮色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外国芥菜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8个国家共96份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分、含油量、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芥菜型油菜中无高含油量(>45%)种质及低硫代葡萄糖甙(<30μmol/g)种质,仅在澳大利亚品种中发现1份低芥酸(<1%)的种质。云南成功地利用了这份低芥酸种质育成4个优质芥菜型油菜新品种,目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5000 hm2,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的芥菜型油菜优质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菜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1)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且2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产量水平的品质性状,三北98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2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3)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为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产量与品质组合性状间的相关为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4)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含油量及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行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交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史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型油显性雄性核不育低芥酸“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