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按贵州省陡坡退耕立地分类的原则及分类系统[1-2],在示范区以岩组类型划分类型小区,以坡度等级划分类型组,以土被连续性或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为2个立地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20个类型.立地类型和类型组体现了地块空间属性的分异规律,为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立地分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贵州省陡坡退耕立地分类的原则及分类系统,在示范区以岩组类型划分类型小区,以坡度等级划分类型组。以土被连续性或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为2个立地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20个类型。立地类型和类型组体现了地块空间属性的分异规律,为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立地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三级分类单位:(1)立地级,(2)立地类型组,(3)立地类型。首先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所有立地因子进行筛选,筛选出的主导立地因子为 A 层厚度、石灰反应、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然后用主导因子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共划分出四个立地级,11个立地类型组,进行方差分析检验证明,分类结果是正确的。依据 Storie 指数(SIR)原理,采用复合法提出了立地生产力的评价公式 SP=5(A+B+C+DX)。并计算出不同立地级的立地生产力的变动范围。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又对草甸黑钙土立地类型组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并绘制了立地因子的等值线图和立地类型图。  相似文献   

4.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78-979,981
以多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取综合多因子和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和逐级控制相联系,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原则和方法,对江淮皇陵进了立地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以地貌、局部地形、土壤因子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系统.共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小区,7个立地类型组,21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5.
以休宁县66块毛竹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的基础,采用科学与实用性兼备,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的原则和方法,对该县毛竹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提出以地形及土壤因子为主要依据的三级分类系统,共划出3个立地类型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22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三峡库区的自然要素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在森林立地区划上的4个立地亚区的自然特征,并按照森林基层立地分类的原则,综合考虑海拔、地貌、坡向、土壤等立地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小区三级森林基层立地分类.共划分出9个立地类型区、34个立地类型组、96个立地类型小区.  相似文献   

7.
沂蒙工程造林区立地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沂蒙工程造林区内各立地因子的分析,共组成60种立地单元,然后直接对各立地因子分级打分,采用动态聚类方法,对立地类型进行定量分类,全区共分5种立地类型,为造林规划和适地适树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立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立地特征,以生态学作为立地分类理论依据,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立地分类系统。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分为2个立地亚区。8个立地类型区,15个立地类型亚区。根据立地因子相关分析结果确定土层厚度是进行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建斌  刘颖  游先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167-16170
选取北京市鹫峰森林公园作为研究区,在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础图件进行处理及信息提取,对影响森林立地分类的相关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影响森林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对主导因子专题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鹫峰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分类结果及相关专题图件。结果表明:以海拔、坡向、土壤类型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将鹫峰森林公园共划分为15个立地类型。应用“3S”技术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实现了森林立地环境因子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林地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持续高效林业等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森林立地分类的几个概念,回顾了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历史。对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环境因子途径、植被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的有关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SD的退耕还林典型立地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典型立地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配合,综合效益最佳的退耕还林模式,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典型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凉城县试验点退耕还林优化模式为山杏×沙棘×紫花苜蓿,并研究提出了其系统仿真模型、模式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相似文献   

12.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植被途径、自然环境途径、综合途径分析和概述了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详细介绍各学派的形成背景、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并对我国曾采用的各种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提出多因子、多层次、多目标和多功能的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代表了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立地类型分类规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粗糙集理论((Roughset))中的知识表达系统和约简算法。在研究区内选取与立地因子关系最密切的树高因子为决策属性,以海拔、母岩、坡度、坡位、土类和土层厚度作为条件属性;决策属性动态聚类和各条件属性值域离散化后,建立立地类型分类决策表,计算决策属性的依赖度及其相对约简,得到马尾松林分立地类型的分类因子为土层厚度、坡位和母岩,并且其重要性分别为0.6923、0.5385和0.3077.  相似文献   

14.
森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立地学的发展历史及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论述了地形和土壤两大因素在局部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中的重要性。提出立地分类应遵循地域分异原则、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原则、简明实用原则。指出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森林立地研究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立地分类和生产力评价,为不同的应用目的开发专家系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基本上采用因素法和修正法进行农用地定级,而样地法却应用得很少。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对样地法农用地定级单元划分、因素选取、定级指数计算、级别划分的方法进行探讨,并与修正法比较,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样地法定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分类结果是:地貌是划分立地类型区的依据,岩性是划分立地类型亚区的依据,坡位、坡向是划分立地类型组的依据,土壤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全县共分为两类立地类型区,四类立地类型亚区,每个亚区有29或16个立地类型。为宏观的造林规划,微观的经营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