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苹果蠹蛾空间分布型及数学消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的生态学习性,对该虫在香梨园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数学消长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受密度的影响较大:成虫在平均密度m≤3时,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m>3时,个体间相互排斥,呈均匀分布;构建了苹果蠹蛾的数学消长模型:越冬代Nt=0.02669.t3.07095.e-0.26881t;第一代Nt=5.27497×10-7.t6.70833.e-0.24771t。  相似文献   

2.
金塔县苹果蠹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苹果蠹蛾在金塔县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重,已对苹果生产构成威胁。针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特征特性,提出了无公害综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各类感器的功能和感受机理、与外界的化学通讯机制等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苹果蠹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感器:毛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鳞形感器仅存在于触角背面,栓锥形感器分布于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其他类型感器在触角腹面、背面均有分布。每种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类型感器在苹果蠹蛾成虫触角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苹果蠹蛾在我国的传播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年以来我国苹果蠹蛾发生传播情况,分析了近年来苹果蠹蛾在国内的扩散动态与分布范围,并以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域为基础,分析了当前我国苹果主产区的传入风险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控制苹果蠹蛾发生与蔓延的对策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联防联控;加大防治力度;加强疫情阻截;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是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沙果等果树的一种毁灭性蛀果害虫。为进一步掌握苹果蠹蛾在阿瓦提县的发生规律,有效指导苹果蠹蛾的防控工作,于2013年4月12日~9月27日,利用苹果蠹蛾信息素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进行监测,并针对苹果蠹蛾信息素的使用开展了苹果蠹蛾防控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材料试验地点:阿瓦提县丰收1场8连﹑多浪乡3村3组﹑阿依巴格乡2村4组、阿依巴格乡7村6组、阿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苹果蠹蛾病害现象,利用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苹果蠹蛾措施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更好地防治苹果蠹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苹果蠹蛾的特性,以及为害所造成的后果,随之以本地区几年来对苹果蠹蛾防治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对苹果蠹蛾综合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5种新型性诱剂对苹果蠹蛾诱捕试验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苹果蠹蛾的性诱最佳配比及其协同增效剂配方和诱捕器的优化,提高现有诱捕技术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和疫情防控,2009—2010年在阿克苏市苹果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成虫对不同波长黑光灯的趋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9个条件较一致的地点设置监测点,筛选和定制8个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苹果蠹蛾的诱集试验,观察分析苹果蠹蛾对不同波长黑光灯的趋向程度。结果发现苹果蠹蛾对黑光灯最敏感的波长为351 nm,11次试验共诱集到苹果蠹蛾成虫69头,与其他波长的灯管在诱集数量上差异极显著;3个时间段内诱集总量比较表明,黑光灯诱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为黄昏后2 h,在这个时间段里诱集到的苹果蠹蛾数量占诱集总数量的69.38%。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苹果蠹蛾、黄蚜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苹果蠹蛾的防效显著,能明显抑制果园苹果蠹蛾的发生量,可作为防治苹果蠹蛾的主要药剂之一,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不明显;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苹果蠹蛾防效不理想,但对苹果黄蚜击杀效果显著,防效较为迅速。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苹果蠹蛾防治作用不明显,但对蚜虫防治效果迅速。  相似文献   

11.
克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地区,是个农牧相结合的贫困边疆地区,耕地面积3.3万公顷左右,机耕面积3万公顷,林地面积19.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米2.玉米是克州农业生产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阿克陶县及阿图什市.玉米收获多采用人工收获,费时费工.玉米机械化收获一直是制约克州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煜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50-150
果树树干绑缚诱集带是监测与防治苹果蠹蛾的重要措施。为验证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黑布诱集带对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在新疆伊宁市、伽师县、阿克苏市选择苹果蠹蛾危害严重的果园进行黑布诱集带诱集效果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黑布诱集带对苹果蠹蛾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苹果蠹蛾是严重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实的毁灭性害虫,属世界性检疫对象。通过对玉门市林果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特征特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机理及影响因子。[方法]研究不同的光周期与温度梯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影响。[结果]对于苹果蠹蛾滞育幼虫,在一定低温范围内,低温处理的温度越低,苹果蠹蛾滞育解除的效率就越高;长光照虽然能够促进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但不是其打破滞育的依赖因素,如果不经过低温处理,苹果蠹蛾很难解除滞育;在低温处理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其化蛹率越高,越有利于苹果蠹蛾滞育的解除,低温与长光照的配合能有效地解除滞育。[结论]低温是解除滞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苹果蠹蛾的性诱最佳配比及其协同增效剂配方和诱捕器的优化,提高现有诱捕技术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和疫情防控,2009--2010年在阿克苏市苹果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酒泉市是苹果蠹蛾重发区。1990年以来,作者观察和研究了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2006~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采用所研究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对苹果蠹蛾实行全面防控,全市1.0万hm^2被害果园苹果蠹蛾平均蛀果率由15.5%下降到了1.6%,文章简要介绍了苹果蠹蛾在酒泉市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苹果蠹蛾性诱剂的优化配方。[方法]以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主要成分和2个次要成分加抗氧化剂BHT制备10组配比不同的诱芯,并在苹果蠹蛾第一代成虫发生期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10组不同配比的诱芯对苹果蠹蛾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反,反-8,10-十二碳二烯-1-醇800μg、十二烷-1-醇200μg、十四烷-1-醇80μg和抗氧化剂BHT 100μg的配比田间诱蛾效果最好,且优于商品诱芯。[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苹果蠹蛾性诱剂的优化配方,为开发苹果蠹蛾高效诱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苹果蠹蛾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广的果树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果实,造成大量水果腐坏、脱落等,对全球水果种植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苹果蠹蛾还是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虫剂,而过度的使用使苹果蠹蛾对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基于此,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苹果蠹蛾,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疆克州无花果褐腐病是由子囊菌链核盘菌侵染引起的,对新疆克州无花果种植效益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文章以新疆克州无花果褐腐病为切入点,阐述了新疆克州无花果褐腐病发生规律,并对新疆克州无花果褐腐病防治方案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苹果蠹蛾在中国内蒙古、吉林、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已有发生。大连市是重要水果产区,一旦苹果蠹蛾传入,大连市将被列为苹果蠹蛾检疫疫区,会对大连市苹果的国内外贸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果业是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外向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连市地处环渤海苹果优势产业带上,监测和防控苹果蠹蛾工作意义巨大。1苹果蠹蛾的危害苹果蠹蛾是果树上重要的蛀果害虫,是国际间重要检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