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依据气候资料,计算了天水市关山南麓地区的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分析研究了气候条件对关山地区牧草生长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关山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认为,应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大力种草植树,引进优良畜种,适当控制畜群规模,是关山南麓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够给进一步计算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草地载畜量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为了给深入研究该地区近67年来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时提供参考依据,在搜集了1949—2016年该地区历年牲畜头数和草地面积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近67年来牲畜头数与畜均占有草地面积变迁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牲畜头数从1949年的5 733羊单位增加到2016年201 326羊单位,67年间增加了35倍;畜均(羊单位)占有草地面积从5.50 hm^2/羊单位下降到0.15 hm^2/羊单位,67年间畜均占有草地面积下降了97.3%。综合分析可知,该地区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类型趋于旱生化,而牲畜头数则逐年增加,使草地压力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欧拉型藏羊的产肉性能,提高三江源保护区的河南县单位草地面积羊肉产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水平,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降低绵羊存栏数,减轻草场压力,保护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对影响畜群结构的母畜比例、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周转速度、饲养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畜群结构不合理的主要环节,使畜群结构既可保持旺盛的畜群周转能力,又能控制合理的生产周期,对其投入资金、技术及其他经济资源,实现理想的回报率。  相似文献   

4.
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草地畜牧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玛曲县的天然草场类型和分布特点、利用方式、生产经营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的主要原因,从优化畜群结构、发展季节畜牧业、家庭牧场统分经营、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今后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地区草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为不合理利用,导致青海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紊乱,草地第一性生产力严重下降,如何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青海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青海湖地区草地资源气候生产潜力、宜牧土地生产潜力和潜力总量的估算,探讨影响草地资源生产潜力的驱动机制,寻求有效合理利用、保护和改良草地资源对策,最终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草地载畜压力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三江源地区1988~2005年草地载畜压力变化的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来该地区草地平均超载1.5倍,其中冬春草场超载2倍以上.另一方面,草地载畜压力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以冬春场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表明三江源地区草地利用逐年向合理的方向发展.研究认为,该地区近几十年来的连续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该地区草地恢复和治理工作的重点应该继续放在减畜减压上,在维持三江源草地畜牧业适度规模的同时,根据该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其他重要生态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朗目山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1998年恢复建成人工草地46 hm2,计划养畜345个羊单位.两年来,进行了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草地及畜群体重监测、饲料供需预算、草畜季节动态平衡、适时出栏等组装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工作.1999年人工草地干草产量达12 900kg/hm2;养畜量达345个羊单位;出栏山羊140只,黄牛33头,出栏率达57.1%;草地收入达922.11元/hm2.  相似文献   

8.
藏东南地区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藏东南天然草地的生态环境、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揭示当地草地的分布、组成结构、类型等资源特点。以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牧草的营养价值、生物量和利用特性,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地草地奠定基础,并为政府部门和畜牧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结合草地实际状况和指导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充分发挥草地的生产潜力,进而建设和管理好草地,因地制宜地发展草地畜牧业,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夏河县草地资源现状提出永续开发利用的途径,重点是加强家畜和牧草两个种子工程,调整畜群结构,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强化畜牧业的服务体系及产业化,从而达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夏河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夏河县草地资源现状提出永续开发利用的途径,重点是加强家畜和牧草两个种子工程,调整畜群结构,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强化畜牧业的服务体系及产业化,从而达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藏那曲地区在长期的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下,对草地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管理,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因此,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过牧现象,导致草地资源退化加剧,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对那曲地区草地资源保护及草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天然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加强草地管理、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阿合奇县草地畜牧业优化配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以人工草地为支撑,对天然草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草地畜牧业优化配置模型.优化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阿合奇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草原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开放性的系统。近年,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草原畜牧养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生产经营不合理,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过度放牧超量放牧,造成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场生产能力逐渐变差,优质牧草数量锐减,有毒有害杂草丛生。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草原畜牧养殖产业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可持续发展。该文深入探讨畜牧业发展对草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推动畜牧业发展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如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达到3 000多万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仅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草原畜牧业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和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因此,应该积极应对客观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西地区山地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玲 《草业科学》2013,30(6):853-858
本研究阐述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在国家生态中的地位,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草畜供求失衡、草原退化、草地使用权、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中的矛盾等现状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可持续发展中关于制订全面长远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健全草原生产生活投入保障体系、划定基本草原、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度、创建河西走廊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大依法治草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总结分析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及采取的一些重大发展措施,得出了内蒙古畜牧业改革发展的启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经营体制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推进经营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提高科技含量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坚持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甘肃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要求,结合甘肃草原畜牧业实际,按不同功能区域性特点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了区划,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解析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比较分析第一轮与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2007—2018年的畜牧业数据计算其TFP,分析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对6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畜牧业TFP的影响;采取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比较两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结果] 草原补奖政策对畜牧业TFP有促进作用,且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01,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使畜牧业TFP增加了0.137。[结论] 尽管草原补奖政策是通过限制放牧、减少养畜规模实施的,但并没有阻碍畜牧业的发展;第二轮草原补奖政策效果优于第一轮。  相似文献   

19.
甘南州是甘肃省最主要的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区域,甘南牦牛是当地最重要的家畜品种源。然而广大农牧民受靠天养畜观念的影响,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使得甘南牦牛养殖生态环境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甘南牦牛生产效率低,环境依赖性强,草场压力大、圈舍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以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甘南牦牛养殖环境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进而促进甘南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维护草地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草牧业研究现状、热点、演进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草牧业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整体关联性不强.2)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来看,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牧业生产技术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从演进路径来看,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第二阶段以"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最后形成以"草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的研究.草牧业前沿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关键词演化路径相一致,前沿分析表明,未来研究应在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种植结构"三元"调整、草原生产向生态转变为背景下的草牧业布局研究以及发展草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增效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