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1~41日龄哺乳山羊羔羊灌服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其生长性能、血液参数及器官重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3.1±0.3)kg]相近的哺乳山羊羔羊32只,随机分在2个组中(每组16只),按每天分别灌服0(对照)、100 mg/kg BW的NCG。于羔羊41日龄时进行屠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灌服NCG显著提高了1~41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了腹泻率(P0.05);2)灌服NCG显著提高了41日龄羔羊血浆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21和41日龄羔羊血浆氨和尿素氮含量(P0.05);3)灌服NCG显著提高了21和41日龄羔羊血浆胰岛素、生长激素及一氧化氮含量(P0.05);4)灌服NCG显著提高了41日龄羔羊血浆精氨酸、鸟氨酸和瓜氨酸含量(P0.05)。5)灌服NCG显著提高了羔羊脾脏、小肠及大肠相对重量(P0.05)。结果提示,灌服NCG促进哺乳山羊羔羊的生长发育及内源精氨酸合成。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含量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选取12只特克赛尔(Texel)初生羔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试验组羔羊出生后连续补喂瘤胃液14 d,每天1次,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羔羊7、14、21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28日龄时,屠宰收集肠道内容物。测定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肠道内容物中Ig G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Fc)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21日龄血浆中Ig A和Ig G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他日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中IL-1β和IL-6含量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TNF-α含量在14日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羔羊血浆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给新生羔羊补喂瘤胃液对28日龄羔羊肠道内容物中Ig G和F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加,尤其在回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肥大细胞数量各肠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体液免疫无显著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由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早期补喂瘤胃液对羔羊小肠转运母源免疫球蛋白无显著影响;早期补喂瘤胃液能刺激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使免疫屏障功能尽早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哺乳期湖羊羔羊生长性能、血浆指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用40只初生湖羊羔羊,于7日龄时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羔羊。丁酸钠组(SB组)口腔灌服1.8 mL/kg BW丁酸钠,对照组(Con组)灌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SB组的29~35日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7~35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SB组的血浆生长激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SB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SB组的血浆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SB组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Con组相比,SB组的瘤胃上皮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GF...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瘤胃液制备物对羔羊肠道黏膜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瘤胃液制备物对新生羔羊肠道黏膜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选取50只初生体重接近的新生羔羊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组羔羊1日龄开始补喂健康成年绵羊瘤胃液制备物[瘤胃液(Ⅰ)、灭菌瘤胃液(Ⅱ)、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Ⅲ)和灭菌超声波破碎瘤胃液(Ⅳ)],对照组羔羊补喂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 d。在24日龄时每组选取3只羔羊屠宰,采集肠道黏膜;在羔羊14和28日龄时颈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肠道黏膜及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显示:1)小肠黏膜蛋白质中,各试验组免疫球蛋白A(Ig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总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Ig A总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SIg A和Ig G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说,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试验Ⅲ组免疫球蛋白总量较对照组增加较多。2)血浆中,羔羊28日龄时免疫球蛋白含量均高于14日龄。14日龄时试验各组血浆中Ig 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8日龄时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试验各组Ig G含量在14和28日龄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新生羔羊补喂不同处理的瘤胃液制备物均能提高羔羊肠黏膜免疫能力,补喂超声波破碎瘤胃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日粮中添加GABA对断奶仔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0头杜×长.梅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均分为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0、40 mg/kgγ-氨基丁酸。结果:10 mg/kg和20 mg/kg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21%和10.71%,差异显著(P<0.05);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8%和24.1%;10 mg/k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在试验期内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γ-氨基丁酸能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和采食量,而对饲料利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诱食剂对7~150日龄荷斯坦犊牛增重、耗料增重比、体尺指标、部分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33±2)kg、(7±3)日龄的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300 mg/kg和500 mg/kg诱食剂(γ-壬内酯、乙基香兰素),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136 d,其中60~67日龄为断奶过渡期。结果表明:试验全期各组犊牛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14~60日龄时,2个试验组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91~150日龄时,300 mg/kg诱食剂组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断奶过渡期内,500 mg/kg诱食剂组的耗料增重比优于其他各组(P<0.05);在犊牛断奶前后的60~67、61~90日龄,500 mg/kg诱食剂组犊牛的部分体尺增长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全期各组平均体尺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试验全期各组的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神经肽Y、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之间均无显著...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γ-氨基丁酸与VC对热应激状态下马岗肉鹅生长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挑取240只45日龄健康的马岗肉鹅,按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包括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2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 γ-氨基丁酸、100 mg/kg的VC)。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γ-氨基丁酸、VC均显著提高马岗肉鹅的日均增重(P〈0.05)、日均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马岗肉鹅料重比(P〈0.05);且同γ-氨基丁酸添加组相比,VC添加组马岗肉鹅的日均增重更加明显(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同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中添加γ-氨基丁酸、VC均显著降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蛋白(TP)浓度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P〈0.05);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提示,饲粮中添加100 mg/kg γ-氨基丁酸、100 mg/kgVC均可提高热应激马岗肉鹅生长性能;提高热应激马岗肉鹅血清SOD、T-AOC活性,减少MDA含量;降低热应激马岗肉鹅血清LDH、GOT、GPT及AKP活性及促进T3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CC-Dp对马驹麦草采食量和血清中摄食调控激素的影响。选取20匹17月龄健康无病、体况和采食量相近的伊犁马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 mg/kg CC-Dp。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马驹麦草采食量在试验第1~15天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胆囊收缩素(CCK)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试验进行1~15 d分别显著降低和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马驹麦草采食量在试验全期内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CCK含量在试验进行1~15 d极显著降低(P<0.01)、16~30 d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GABA含量在试验全期均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瘦素(LE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1500 mg/kg CC-Dp能显著提高伊犁马驹麦草采食量,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囊收缩素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γ-氨基丁酸含量,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动物体内胆囊收缩素水平以调控动物的采食,且与γ-氨基丁酸的调控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9):62-6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哈萨克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哈萨克羔羊早期断奶的最佳时间。按照出生日龄基本一致、体重接近、性别一致、母羊产羔胎次一致的原则将16只哈萨克羔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随母羊哺乳,试验组组羔羊分别在第30、38和45天断奶,饲喂代乳料。结果表明:(1)38 d断奶组体重指标和日增重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0 d断奶组(P0.05),30 d断奶组体重指标和日增重指标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2)断奶日龄对哈萨克羔羊胸围指标影响不大(P0.05);在60日龄时,30 d断奶组体高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并且在38日龄和60日龄时,30 d断奶组体长也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可能是由于断奶过早,断奶应激过大所致。(3)羔羊2月龄时,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中38 d断奶组的蛋白含量、钙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均高于其他三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尿素氮的含量随着断奶日龄的延长而增加;无机磷和总胆固醇的含量随着断奶日龄的延长而减少;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析认为:对哈萨克羔羊实施早期断奶切实可行,经综合评定,哈萨克羔羊于38日龄断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对比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对羔羊生产性能、抗氧化和血浆IL-6水平的影响。将30只健康羔羊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富硒益生菌组和亚硒酸钠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富硒益生菌组、亚硒酸钠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和亚硒酸钠,其剂量以硒计均为0.1 mg/kg饲粮,试验期56 d。试验过程中记录生产性能相关指标;试验0、28、56 d测定血浆总抗氧化(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表明:富硒益生菌组羔羊平均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而富硒益生菌组羔羊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28 d和56 d时,富硒益生菌组和亚硒酸钠组羔羊血浆T-AOC水平和SOD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富硒益生菌组和亚硒酸钠组羔羊血浆T-AOC水平和SOD活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8 d和56 d时,富硒益生菌组羔羊血浆MDA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1或P0.05),而亚硒酸钠组羔羊血浆MDA含量较对照组也极显著降低(P0.01)。28 d时,富硒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6 d时,富硒益生菌组和亚硒酸钠组羔羊血浆IL-6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富硒益生菌组羔羊血浆IL-6浓度也显著高亚硒酸钠组(P0.05)。由此可见,富硒益生菌能够提羔羊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血浆IL-6水平,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在防治仔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8头体重相近、健康的7日龄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EDV组和PEDV+槲皮素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共11 d。经过3 d适应期后,于试验第4~10天给PEDV+槲皮素组仔猪口腔灌服10 mg/kg BW的槲皮素,其他组仔猪口腔灌服等体积的人工乳,于试验第8天给PEDV组与PEDV+槲皮素组仔猪口腔灌服1×104.5TCID50的PEDV,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PBS溶液。试验第11天早上空腹称重,全部仔猪灌服D-木糖(0.1 g/kg BW),1 h后经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木糖含量;将所有仔猪屠宰取空肠黏膜,检测肠道屏障相关基因,包括肠绒毛蛋白(vill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EDV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下降(P<0.05),粪便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中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claudin-1、iFA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PEDV组相比,PEDV+槲皮素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空肠claudin-1、villiniFAB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 10 mg/kg BW槲皮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EDV感染导致的仔猪生长抑制和肾功能损伤,增强肠道吸收与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γ-氨基丁酸(GABA)对崇仁麻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8日龄崇仁麻鸡28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30、55、80、115和150 mg/kg的GABA,试验期6周.统计试验前期(8~28日龄)、后期(29~49日龄)和全期(8~49日龄)的生长性能指标,并测定29和50日龄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0 mg/kg组全期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了4.69%(P<0.05);在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各组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以115 mg/kg组的数值最大;30 mg/kg组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90%和5.30%.在29和50日龄时,各组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50日龄时30 mg/kg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生长激素水平以30 mg/kg组为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50%(P>0.05)和10.53%(P>0.05);各组间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血浆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9日龄时30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9日龄时30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ABA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血浆神经肽Y水平,其中29日龄时150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30 mg/kg GABA可提高崇仁麻鸡的生长性能,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和血浆中甲状腺素的浓度,升高血浆中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综合考虑以30 mg/kg GABA添加水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消化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1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HE-HP)、高能低蛋白(HE-LP)、低能高蛋白(LE-HP)、低能低蛋白(LE-LP)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羊。试验预试期3d,21日龄起所有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补饲开食料。正试期40d。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隔20d晨饲前称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31~40和51~60日龄期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羔羊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31~40日龄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饲喂高能量饲粮时羔羊对饲粮干物质和和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3)40日龄羔羊血清葡萄糖含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60日龄时,降低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含量(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和三酰甘油含量(P<0.05)。综上所述,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灌胃对超早期断奶仔猪血浆中游离氨基酸、小肠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将22头体重为(2.99±0.41)kg的7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C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在饲喂人工乳的基础上,NAC组每天每头按50 mg/kg体重进行NAC灌胃,对照组每天每头进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试验第11天按0.1 g/kg体重的剂量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1 h后前腔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取小肠组织样,刮取肠黏膜及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AC组显著提高了超早期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提高了超早期断奶仔猪血浆中谷氨酰胺、胱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P0.05),降低了血浆中尿素氮、半胱氨酸、色氨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力(P0.05);NAC灌胃提高了哺乳仔猪十二指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有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的趋势(P0.10),有提高空肠绒毛宽度和回肠绒毛高度的趋势(P0.10)。在本试验条件下,NAC灌胃可改善小肠形态结构与屏障功能,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调节血浆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索鸭油过氧化值对肉仔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脏器指数及血浆抗氧化、免疫、抗体指标的影响。选择108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鸭油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过氧化值为3.8、17.0、30.0、43.0和56.0 meq/kg的鸭油。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 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6.0 meq/kg鸭油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脾脏、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肾脏指数和各段小肠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6.0 meq/kg鸭油组的肌胃指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 15和3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过氧化氢酶、羟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 1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4、IL-6、免疫球蛋白(Ig) A、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干扰素-γ(IFN-γ)、IL-2、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L-2、IL-4、IL-6、IgA、IgG、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15日龄时,30.0、43.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IBDV-Ab)、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3. 0和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H_9N_1禽流感病毒抗体(H_9N_1-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35日龄时,43. 0和56. 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IBDV-Ab、H_9N_1-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56.0 meq/kg鸭油组的血浆NDV-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见,高过氧化值鸭油能降低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饲粮中鸭油过氧化值应低于17.0 meq/kg。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JY25P)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羽健康的1日龄三黄蛋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Ⅰ组为灌服无菌水的空白对照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为灌服0.04%、0.08%和0.12%JY25P的试验组;Ⅴ组为灌服0.08%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Ⅳ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5.86%(P0.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了24.13%(P0.01)。2)与Ⅰ组相比,试验各阶段,Ⅲ组、Ⅳ组、Ⅴ组均能显著提高蛋雏鸡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P0.05)。3)与Ⅰ组相比,在15日龄和20日龄,Ⅳ组可以极显著增加肠黏膜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1),而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IFN-γ/IL-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灌服0.12%JY25P能改善蛋雏鸡的生长性能,提高特异性新城疫抗体效价,增强非特异性肠黏膜IL-4和IFN-γ的分泌,同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因此,该多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动物抗应激能力的影响,试验给小鼠灌服γ-氨基丁酸溶液,剂量分为0.25,0.5,1 g/kg,连续灌服20 d,然后分别对小鼠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低温作用试验和耐高温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服用γ-氨基丁酸的小鼠在上述试验中的生存时间均比对照组长。说明γ-氨基丁酸具有提高小鼠抗应激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血浆生化指标、器官指数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而评价酵母硒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88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0、0.4、2.4和4.9 mg/kg(以硒计)的酵母硒试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4和2.4 mg/kg酵母硒显著提高了22~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添加0.4、2.4和4.9 mg/kg酵母硒显著提高了1~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P0.05),而各酵母硒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除对21日龄肉仔鸡血浆尿素氮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42日龄肉仔鸡血浆GSH-Px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外,对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酵母硒添加组21和42日龄肉仔鸡血浆GSH-Px活性随着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加均显著提高(P0.05),且饲粮添加2.4 mg/kg酵母硒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仔鸡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21和42日龄肉仔鸡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及42日龄肉仔鸡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并未引起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综上所述,肉仔鸡饲粮中酵母硒的添加水平为0.4 mg/kg(饲粮中总硒含量为0.41 mg/kg)时,具有10倍的安全系数,即饲粮中以酵母硒形式添加硒对肉仔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饲料中过瘤胃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刚断奶羔羊增重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只萨寒杂交一代(萨福克×小尾寒羊)断奶羔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n=10),各试验组每只羔羊每天饲喂0、4、8 g的过瘤胃蛋氨酸,预试期为10 d,正式期为60 d。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其中4 g/d的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断奶羔羊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了料肉比。饲粮中添加4 g/d的过瘤胃蛋氨酸显著提高了断奶羔羊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而对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4 g/d的过瘤胃蛋氨酸组羔羊的血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液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因此,断奶羔羊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显著改善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以4 g/d的添加量具有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持续影响。选取60只体重[(8.26±2.14) kg]、日龄[(20±1)日龄]相近的健康湖羊公羔,随机分成随母哺乳组(ER组)和早期断奶组(EW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ER组羔羊饲喂母乳+开食料,至60日龄断母乳;EW组羔羊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至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 g/d时停止饲喂代乳粉。所有羔羊从20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至65日龄,之后过渡至育肥颗粒料。羔羊65日龄前每隔10 d称重,65日龄后每隔30 d称重;在羔羊65、120、18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55~65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180日龄,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屠宰测定肉品质。结果显示:1) EW组羔羊46~55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ER组(P0.05),91~12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ER组(P0.05)。2) EW组羔羊55~60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相较ER组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EW组羔羊65、120日龄时血清尿素氮、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组羔羊180日龄时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低于ER组(P0.05)。4)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180日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降低了羔羊哺乳阶段(25~65日龄)的生长性能,但提高了育肥前期(66~12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对育肥后期(121~18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肉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